原題:如何與“三分鐘熱度”和平共處?
文:馮小雪丨新精英生涯咨詢師
三分鐘熱度,是個什麼鬼?
許多來咨詢的孩子告訴我,“三分鐘熱度”問題讓他們很困擾。他們對什麼都好奇,都想體驗。但激烈的情感,隻能維持一會兒,就徹底消失。
有人看了于丹的節目,買了數本詩詞書,卻一本也沒看完;有人逛完畫展,忍不住報了繪畫班,卻在削鉛筆時就覺得興趣索然;有人看了一場音樂會,買了一把小提琴,基本沒發過聲音。
聽起來,“三分鐘熱度”真的讓人很恐懼,這個詞,就像是對着世界大喊:“我會一事無成!一事無成!一事無成……”
所以,一起來看看“三分鐘熱度”的最佳代表性角色——掰棒子的小猴子的故事吧。
請務必以成年人的眼光,就當自己選定了苞谷田旁的一棵樹,你就坐在樹上,享受輕風,舒服的觀察猴子掰棒子。
猴子掰棒子的故事,有些地區的版本裡是狗熊掰棒子,較真兒者請自行腦補。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下山來。
它走到一塊玉米地裡,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
它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裡。
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個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看見一隻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
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
小猴子隻好空着手回家去。
這個故事大家小時候都聽過。
大家都說小猴子貪婪沒有毅力不能堅持半途而廢。
可是,我覺得它玩的很開心。
此段選自豆瓣,作者金光閃閃的烏啦啦
認為小猴子好快樂的人,來,讓掌聲響起來。
你發現了嗎?但凡用“成功”為标準衡量人生的人,絕不會為小猴子鼓掌。但以“快樂”為标準的人,會愛上這隻小猴子,即使它一無所有!
我承認,“一無所有”這個詞很吓人,所以我嘗試給出兩種方式和“三分鐘熱度”和平共處。
如何與“三分鐘熱度”和平相處?
第一:給“三分鐘熱度”一個時間限制
根據生涯規劃領域的大師舒伯的理論,生命被劃分為五個階段,類似于我們熟悉的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每個階段對應着不同的生命任務。
看上圖,我們不難推論——在成年期來臨前,大約是25歲之前,“三分鐘熱度”會讓你更多的保持嘗試和行動,從而探索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無論是參加社團活動、實習中承接新的工作任務、還是去攀岩、潛水或去旅遊。隻有要機會,就不要拒絕。盡可能廣泛地嘗試,開闊視野,了解世界,結識不同的人,獲得真實的經驗。
人生不是文藝作品,一入社會找到志業,終其一生不再改變的故事并不多見。生活裡最多的是人們不斷地嘗試各種可能性,最終慢慢确定自己的方向,找到志業。
台灣已逝的廣告教父孫大偉,就曾換了無數的行業,直到32歲才找到志業的。
“剛開始工作,做了不喜歡就換,或是看到更喜歡的就跑去了。以前我最久的行業沒有超過2年。”
“開過貿易公司、開過花店,做過攝影記者、文字記者,當過副導演。我在以前是異類嘛!用一般的想法就是一事無成”
孫大偉32歲時進入了廣告業,此前的諸多嘗試,在廣告人眼中,變成了大大的優點,他成為了香饽饽、作為公司最谙世事的人,沒有什麼事兒能難倒他,在廣告業如魚得水的孫大偉,這次一呆就是幾十年,并最終成為了“台灣廣告教父”。網絡上有他的采訪視頻,非常推薦大家看看。
除了兒童期和青春期外,老年期也需要“三分鐘熱度”來發現興趣。
退休後的老年期,大約是65歲以後,如果你能重拾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做這輩子曾經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不僅會收獲快樂,還有可能催發奇迹,這裡也有一個摩西奶奶的故事。
摩西奶奶一生未接受過正規藝術訓練,76歲因關節炎不得不放棄刺繡,開始繪畫。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了驚人的創作力,留世1600餘幅作品,在全世界範圍舉辦畫展數十次。半個世紀以來,她的畫作穿越了國界,感動的力量從美國蔓延到全世界。
根據舒伯的劃分來看,人生的五個階段裡,隻有兩個時期需要限制“三分鐘熱度”——成年期和中年期。不過,假如你事業發展的不錯,“三分鐘熱度”就可以擴展你的生活興趣,讓你的擁有一個豐富而平衡的生命體驗。
“我們需要行動,通過行動而學習;通過學習而了解,通過了解而經曆奇迹,通過奇迹而擁有智慧,通過智慧而發現簡單,通過簡單而引起注意,通過注意——最後我們明白我們需要做什麼?”
——本黑黑(Ben Hei Hei. Shapiro,1995)
第二:給“三分鐘熱度”一個數量限制
找一張白紙,寫上标題《我這一輩子,必須做的事兒》,然後你就一件一件開始列吧。
做一場音樂會、潛水、去倫敦喝咖啡、到非洲看獅子……不要辜負生命,把你想做的都列出來。然後根據現實情況,再分解到未來的人生中去。
這一點不容易做到,所以我推薦大家閱讀《記事本圓夢計劃》,這是一個叫熊谷正壽的人寫的。現年43歲的他,高中辍學創業,到28歲時創辦第一家公司,8年後公司上市;36歲時再創第二家企業,并用364天最短時間,再次成功上市。他曾經做過長達55年的人生計劃。他把這瘋狂的一切,寫在了《記事本圓夢計劃》裡。
如果你還有擔憂,再來看看英倫好爸爸的故事。
奈傑爾·霍蘭德,英倫好爸爸,從小患有腓骨肌萎縮症(下肢肌肉萎縮),長大之後要靠輪椅生活。他的小女兒遺傳了他的病症,這意味着他小時候經曆的一切挫折,都是女兒未來要面對的。于是他開始為人生制定了看似瘋狂的50個約定,他說要讓女兒在今後自己面對挑戰的時候,可以說:“如果我爸爸可以做到,那麼我也可以。”
這個世界,活的恣意的人很多,與此對應的是,毫無生氣、按部就班的人更多。想要擁有哪種生活,決定權在你。湧動着熱情的“三分鐘熱度”,好好對待它,你們就會一起收獲有趣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