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馬上到了,這是一個團圓的傳統佳節。人們賞月吃月餅,真是其樂融融。曆史上有大量描寫中秋的詩詞,給我們展示了古人過中秋的情況。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4首描寫中秋的古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妙,讓人拍案叫絕。
第1首,《中秋月下有感戲效樂天》:此夜十分滿,中秋萬古情。素娥應不老,蒼鬓可憐生。 追想歡呼處,翻成歎息聲。悲歡人自爾,月是一般明。
這首詩的作者是金代詩人王寂。王寂詩風頗多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之處,而這首詩從題目來看,正是王寂模仿白居易的格式而寫的一首中秋感懷詩。我們都知道白居易詩歌有一種平易近人的優點,而王寂這首詩不但學到了白居易詩歌的形,更學到了白居易詩歌的神,令人啧啧稱歎。
整首詩語言如同白話,十分容易理解。月亮在中秋節這一天十分圓滿,千古以來都讓人感慨。月中嫦娥應該沒有老去,但是月下詩人卻不免白發蒼蒼。月光之下,既有快樂歡呼的時候,也泛起一些遺憾的歎息。雖然這種情緒是被月光感染,但其實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月光也還是那個月光,隻是人們自己的悲歡離合罷了。
第2首,《關子東約中秋遊于竺再用前韻有詩和之》:湖光盡處兩山開,夾道蒼松郁壯哉。水過冷泉雙澗合,石飛天竺一峰來。勝遊 喜有幽人約,佳句俄催爽氣回。桂子中秋正芬馥,流霞好泛月邊杯。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之望。這首詩寫的中秋時節,詩人在杭州寺院遊覽的感懷。秋高氣爽的時候,湖光山色盡顯魅力。“水過冷泉雙澗合,石飛天竺一峰來。”這兩句将飛來峰和冷泉亭兩個景緻巧妙寫入詩篇,讀來頗有禅味。讀着這兩句詩,我由不得想起了一副對聯:“泉自幾時冷起;峰 從何處飛來?”
前面4句寫景之後,第5句夾叙夾議,寫詩人和朋友相伴吟詩,探幽遊玩的快樂。在這種叙述之後,詩歌又用景物來結尾,桂花的芬芳加上流水中的酒杯,給人一種意趣幽幽的味道。正所謂“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這首詩正是有這樣一種留白的味道。
第3首,《中秋》:印透山河影,照開天地心。人世有昏曉,我胸無古今。
這首詩的作者是金代道士王中立。王中立博學多聞,乃是當時通曉詩歌的著名道士。這首《中秋》詩歌也因為王中立的道士身份顯得與衆不同,讀來别有一番味道。短短20個字的詩歌,有一種看破世情的灑脫,有一種涵蓋古今的豪放,有一種回歸天地的自然,令人由衷佩服王中立的胸襟。
詩歌的意思很明白,普通凡人過中秋節,是因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因為有離别,所以才需要有團圓的中秋節來彌補遺憾。但是對修道之士而言,中秋也不過就是日常生活裡面的一天,沒有什麼特殊的,就好像一天中不必分什麼早上晚上,就好像沒必要分什麼古代和現代,因為道心如一,一切都在渾融之中。這樣的詩歌,确實有一種不同凡響的味道啊。
第4首,《中秋夕寄平甫諸弟》:浮雲吹盡數秋毫,爚爚金波滿滿醪。千裡得君詩挑戰,夜壇誰敢将風騷。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蘇東坡寫給弟弟的中秋詞《水調歌頭》享譽千古,而王安石寫給弟弟的這首詩就顯得名氣不大了。
爚 爚,是光彩耀目的意思。前兩句詩乃是寫中秋的月光如同金色的波浪,讓人感受中秋節的美好。而後兩句則是很有生活意趣,說得到弟弟的詩篇,覺得寫得很棒,“我”這個哥哥都不敢獻醜了。可以說,這首詩體現了王安石“拗相公”的另一面,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大家還知道哪些關于中秋和月亮的詩詞呢?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中秋月亮的詩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