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号刊發題為《記不住、念不全、易出錯……疫情名稱能否化繁為簡?》的評論。
“新型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個名稱偏長的弊端,已開始顯現。文件題目一長串,海報一行寫不下;基層工作人員宣傳動員很拗口,不得不用“那個病”或腦洞大開的其他簡稱指代。疫情形勢嚴峻,效率就是生命,給當前的疫情取一個像“非典”一樣簡單易記的命名迫在眉睫。
用一個簡單好記的詞語給疫情命名,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出于動員全社會參與防疫的現實所需。記者在基層走訪發現,在海報等宣傳科普材料上,普遍找不到疫情全名的影子。采訪得知,名稱“隐身”是當前使用的表述太長,使用不便。全名“缺席”,不利于做好防疫工作。
近期,各地各級紛紛成立應對疫情的專門機構,一般都叫“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或“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地方舉辦一場疫情防控會議,名字一般就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會議”。有些名字含有“的”字,有些沒有,顯得不規範,但它們有一個共性特征——長。
正因為太長,基層宣傳防疫時記不住、念不全、易出錯的問題,變得尤為突出。有基層公務人員吐槽,把疫情全名在電腦或手機上打出來再加仔細核對,就要花幾分鐘時間,仍然容易出錯。防疫宣傳中稱呼疫情為“那個病”已經不是個例,這對疫情防範知識的普及十分不利。
疫情全名偏長還催生出了謠言。有傳言稱,有關部門已将當前的疫情命名為SARI。然而,這個英文字母縮寫的中文翻譯是“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并非特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個跟SARS長得很像的單詞一旦有了市場,傳播開來就很容易激發群衆的恐慌情緒。
在已經“嶄露頭角”的非正式簡稱中,“武漢肺炎”這一稱呼頗有市場,但它顯然戴着有色眼鏡。武漢人民在疫情中本就付出了很多,還要為疫情一直“背鍋”,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經出現“談武漢色變”的苗頭。這既是對疫情傳播情況的誤導,也是對武漢人民極度不負責任。
另一個引發網友熱議的命名是“野味肺炎”,意指當前的疫情與一些人喜歡吃野味有關。這個名字似乎有助于提醒人們吸取吃野生動物的教訓,但問題在于當前并沒有确鑿證據表明病毒的源頭是某種被當作食物的野生動物。另外,“野味肺炎”不夠嚴肅,也很難翻譯成英文。
當務之急,應當給當前的疫情一個科學、簡單、統一的命名,要方便好記,便于科普宣傳,同時也能讓參與抵禦疫情的人員有更多精力、騰出手來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治戰鬥中,而不是糾結于名字的準确性。
疫情的命名應當科學、高度概括,但也不宜完全按照“專業偏好”過分摳字眼。類似“非典”這樣的名字,深究起來其實也有瑕疵,但它之所以存在至今,正是因為它含義清晰、比較好記。借鑒“非典”的命名思路,以“新冠”二字給當前疫情命名,其實就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重大疫情的命名,還涉及表述嚴肅性的問題,需要統籌考慮,不能過于草率。但是,一旦确定下來,就應自上而下、從内到外全面推開,使廣大群衆盡快熟悉使用。當前,全國上下萬衆一心,相信疫情終将被殲滅,其名字就會如同疫情一般,永遠成為塵封的曆史。
來源: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