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樓茶水間
吃食,是人與城市最日常、最緊密的關系,也是中國人最通俗的“文化密碼”。但凡一部出色的國産古裝劇,幾乎都有“出圈”的地域美食。《風起洛陽》就讓許多人愛上洛陽美食。劇中,王一博飾演的百裡弘毅是個唐朝美食家,故事一開場,便是他對生魚片做出點評。
唐朝美食種類繁多,餐飲業也十分發達。就拿劇中王一博點評的脍魚,就是生魚片最早的模樣。但要說最本地的洛陽美食,還是湯。劇中王一博喝的是羊肉湯,因為唐朝明令禁止吃牛肉,但煮湯的手藝卻傳承下來,今人喝到的正宗洛陽牛肉湯,取的就是當年的手藝。
洛陽人愛吃湯湯水水。湯是牛羊肉湯,水則是洛陽水席。《風起洛陽》中出現的洛陽水席正是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水席共有24道菜品,菜品多為小碟,随流水而行,當年尤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不同的古裝劇,不同的地域,美食自然不同。在《風起洛陽》之前,另一部引發吃貨垂涎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主角”則是西安美食。雷佳音在劇中出色的“吃貨演技”,一舉帶火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
同一部古裝劇,也能體現出不同地域的美食。今年在江蘇台播出的《大宋宮詞》中,北宋大皇子趙吉去遼國議和,蕭太後設烤肉宴,觀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烤肉的香氣。而劇中蘇義簡來到曾與寇準一起聊天的小店懷念故友,進門點的湯餅則是當年北宋都城開封的網紅美食。一碗湯餅,寄托着文人墨客們的滿腔思緒。宋代詞人朱敦儒在《朝中措》中寫道“肥蔥細點,香油慢焰,湯餅如絲”,說的正是這種美食——将面食做成薄片狀後泡在湯中,類似于今天的湯面條、湯面片、面疙瘩等。
國産古裝劇中的吃食主要有兩大類:宴席和下館子。今年的口碑黑馬劇《禦賜小仵作》中,王爺犒勞楚楚破案有功,帶她下館子打牙祭,吃的是貴州名菜折耳根(涼拌魚腥草)和酸湯魚。後來王爺去貴州查案,楚楚和冷月吃的是貴州特色脆哨粉。粉剛上桌,冷月便被黃糕粑的叫賣聲吸引,這也是貴州的一道傳統糕點。
今年熱門古裝劇多以唐宋為年代背景,美食較為豐富。相比之下,《大秦帝國》中吃得就較為簡樸。當時物産不如後世豐富,即使是系列第一部中,秦王請衛鞅吃飯,吃的也不過是“三秦套餐”——陶盆羊肉,一份苦菜,加一壺鳳酒。後來衛鞅回憶往昔,說大秦有兩樣東西最難忘:“苦菜烈酒,盡顯本色”——用一句話就總結出秦人風骨,堪稱以美食總結地域文化的典範之作。
其實戰國時期美食并不匮乏。《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喻恩泰飾演的張儀曾為昭文君做過魚生:取季春之時禹門之魚,用湛盧劍析之,搭配苦酒、姜汁、海鹽調成的蘸水,并豪言:“濟世之策就像做魚生。”
雖然古裝劇中朝代更叠,但食物在各朝各代都是最好的文化黏合劑,以美食交友是中華文化的傳統。正如《風起洛陽》第一集中,兩位男主角首次相識是在一間喝羊湯的小店:黃軒飾演的高秉燭衣着粗陋,卻與衣着光鮮的百裡弘毅對坐,可見當年大唐風氣。高秉燭以“青州的公羊鮮,鶴州的母羊香”成功引起百裡弘毅的注意,由此開啟神都小分隊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