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03:09:23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第一批雞娃成功的家長)1

媽媽們見面,半生不熟想拉近距離的時候,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是:

“你有幾個小孩?”

每次聽說我有兩個小孩,一大一小,一兒一女,大家就會發出感歎。

“啧啧,你真是太有福氣了,兒女雙全。”

言下之意,我因為生小孩成了人生赢家,走上輝煌。

我就納悶了,怎麼兒女雙全就是有福之人呢?

兩個孩子不同性别,反而給我造成了很多困擾。

連買房都要考慮男女有别,需要多分出一間房。

所以西城、海澱買不起,買得起的住不下,隻能往郊區走。郊區也要看戶型,除了小孩、父母和自己的卧室,總還要有間書房吧!算來算去,4個房間怎麼都不夠用,隻能咬咬牙多花上百萬,頂格買最大的戶型。

當時我想,這兒子養得可真貴!

如果我是有福之人,二胎也該是個姑娘,這樣就能姐妹一直同屋,上下鋪安排上。

看到這裡,不少未婚未育的朋友怕是已經開始歎氣,心想:

自己堅決不能養小孩,這也太費錢了,花在自己身上不香嗎?

我結婚之前也這麼想過,還跟同事吐槽說不想養個小孩分我的錢,結果被他無情地嘲諷。

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有今天,養娃揮金如土,眼都不眨一下,但依然覺得自己付出得是不是還不夠?

後來我發現,大部分中國式父母,都有一種為兒女蠟炬成灰也甘願的精神。

在别人眼裡,這樣的爹媽總是對下一代有所圖的——

像某音裡帶貨的小主播們,其實是為了被爹媽快速收割。

而雞娃媽媽費盡心機,毫不吝惜地在教育上投入資源、金錢和時間,其實是放長線釣大魚,看着是要把小孩送進頂尖名校,實際目的是等待“反哺”。

名校畢業生,要麼能帶家庭實現階層的跨越,要麼能讓爹媽從此過上不勞而獲的美好生活。

太天真了。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第一批雞娃成功的家長)2

看弟弟踢球的時候,我也閃念想過,怕不是要培養出一個梅西吧!

我常勸姐姐對弟弟好一點兒,以後全家就靠他了。

但我知道這不現實,現在有幾個小孩能指望得上?從小都被慣得多吃多占。

别以為生兩個小孩可以學會體諒,資源有競争的時候。

每次我感歎養娃艱苦,就會有人跳出來安慰我說:“養大了就好。”

但養大了也有愁的時候。這是我的覺悟,因為看多了人生不如意的故事。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第一批雞娃成功的家長)3

我有個小姑,和小姑父都是985的大學教授,兩個兒子都很成功。

是那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一路學霸,名校畢業後進了研究所工作。

體制内的工作按部就班,時間久了年輕人熬不住,周圍的朋友紛紛出國,自己也難免蠢蠢欲動。

最後讀書厲害的老大,一聲不響跑到了國外讀博。

走了兩年,在國外結婚生子工作,也就不打算回國了。

弟弟看哥哥曬野營釣魚非常羨慕,很快也去了國外投靠。

他沒老大努力,總失業,但國外的節奏緩慢更适合他,所以也不願回國,速速就地結婚。

兒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小姑老兩口也找不到理由讓兒子們回國,隻能當空巢老人,互相依靠。

有兩個兒子,老了還是孤獨。

中間也想過去投奔兒子們,當時還是我去送的機。

那時老兩口身體還不錯,想着能幫兒子們帶帶小孩,總算是有點兒貢獻。

但沒半年就回來了,回國都沒通知我去接機,因為他們不好意思——

原本出國的時候志得意滿,以為能享受養娃的成果,結果灰溜溜回國。

小姑當了一輩子老師,習慣管人,和老大媳婦在教育小孩的問題上有龃龉,心情郁郁不樂。

跑到老二家住,又天天生氣,嫌兒子工作不穩定、爛泥扶不上牆。

氣到水土不服,天天流鼻血,于是借着這個理由賭氣回國,再也不肯出國了。

直到前幾年小姑父得病,身邊一個兒子都沒有。

優秀的有工作,不夠優秀的忙着找工作,都不肯回來。

小姑父臨走的時候,身邊隻有小姑一個人。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第一批雞娃成功的家長)4

這讓小姑心灰意冷,送走了姑父也擰着不肯出國,一個人住在某二線城市。

她覺得生活雖然苦一些,但自力更生不用看誰的臉色。好在是當老師的,身邊還有幾個學生照應,“不敢想以後,隻能過一天算一天吧”。

她說,有時候想想自己的人生覺得可笑,當年拼狠培養兒子進名校,親戚朋友都羨慕不已,如今臨老了竟是這般光景。

不少人歎息,認為生兒無用,還是女兒貼心,但這也未必。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第一批雞娃成功的家長)5

作家@葉傾城 講了一個故事。

主人公阿姨也碰巧當過老師,膝下隻有一個女兒,今年40多歲。

女兒20來歲的時候嫁去美國,當時爹媽風光無限,也算是親戚朋友眼裡的成功人士。婚後生活也算美滿,連着生了3個小孩。

當媽的在教育口工作,估計從小一心讓女兒讀書,所以女兒長大後什麼家務都不會做。

老母親隻能孤身跑到美國幫她帶娃,為此還和老公兩地分居,被出軌離婚。

一帶許多年,終于把老大帶進了大學。

小孩都帶出來了,知識分子女婿就開始點她,說在美國不興給老人養老,送養老院也過得不爽,話裡話外的意思是“你還是回國吧”。

這話我聽了都心塞,何況是親媽。

但女兒也隻會勸兩句:“你不理他,他難道還能趕你走?”

為什麼呢?因為女兒不工作,沒有經濟自主權。

這還怎麼指望得上?

老母親不願受氣,隻能回國。女兒也不可能主動勸她回去同住。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第一批雞娃成功的家長)6

避害趨利本就是人之常情,就算是親媽,天天一個屋檐下和老公磕磕碰碰,自己活得也太累。

如果不打算換老公,就隻能讓親媽退避三舍。

所以,養女兒又能怎樣呢?翅膀硬了,也可能照樣放爹媽的鴿子。

雞娃名校和養兒防老,這事我們恐怕隻能占一樣。

生養小孩可以,但是不要對他們抱有太多的指望。

因為我們對他們成功的願望和養兒防老的功能性期待,完全是背離的——

小孩太優秀的話,不可能甘願做池中物,養育了幾十年還是會離開你;小孩太平庸,我們可能連前10年的陪讀生涯都熬不過啊。

所以,養小孩的正确心态就是做慈善:

有錢就多捐一點兒,沒錢不要勉強自己。因為你就算苦死自己,最後也可能孤獨終老。

養兒防老的觀念,也許要變一變了。

想開了,當父母的就不會太過糾結:

3歲不講話,會覺得他社交障礙,怕未來找不到女朋友;

5歲沒學英文,就想“完了,輸在了起跑線上”;

連不寫作業,都會聯想到他以後讀不了名牌大學……

讀不讀得上,跟父母又有什麼關系呢?都是他自己的事啊!

搞教育有了慈善家心态,養娃焦慮也能被治愈了。

果然,萬事還要靠自己。

突然發現很多雞娃家長智商很低(第一批雞娃成功的家長)7

作者: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個人公衆号:Miki粥(mikizhou520),本文經授權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