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術,又稱為“3S”技術,包括:
①全球定位系統(GPS)/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确定某一個物體的位置(點信息),主要用來定位;
②遙感(RS):确定地面物體的分布特征(面信息),主要進行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等;
③地理信息系統(GIS):處理、分析GPS和RS獲取的信息。
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可以将地球上的地物信息進行數字化,形成一個“數字地球”。
圖1 遙感(RS)示意圖
共享單車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下圖是某城市部分共享單車某一周騎行次數的時間分布圖(北京時間)。完成1、2題。
1、獲取共享單車空間位置信息,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
A.地理信息系統
B.衛星遙感技術
C.全球定位系統
D.數字地球技術
2、該城市可能為( )
A.廣州(113°E)
B.西甯(101°E)
C.拉薩(91°E)
D.烏魯木齊(87°E)
答案:C、A
精講精析:(1)分析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①獲取共享單車的空間位置,即獲取“點”信息,因此運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統(GPS),選項C正确;②其他選項中,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分析處理數據,衛星遙感技術(RS)是獲取面數據,數字地球技術是将地球上物體的位置等信息進行數字化,因此選項ABD錯誤。
(2)分析該城市的經度。①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城市早上8:00和下午18:00為共享單車騎行次數的峰值,因此推斷該地大約早上8:00上班、下午18:00下班(北京時間);②如果該地是廣州,廣州緯度為113°E,與北京經度差距較小,即與北京日出時間差距較小,因此上班時間差距較小。北京早上8點上班,廣州應該也是8點上班,與圖中早高峰一緻,選項A正确;③其他三個城市都位于北京西側,日出晚于北京,上班時間也晚于北京。北京8點上班,則西甯(東七區,晚一個小時)應該是早上9點,拉薩和烏魯木齊(東六區,晚兩個小時)應該是早上10點,與圖中早高峰不一緻,因此選項BCD錯誤。
本節例題的難度适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題幹描述的共享單車的“空間位置”,即獲取“點”信息,即運用的是GPS技術;②根據共享單車騎行次數,推斷上班時間;根據各個城市的經度,分析日出時間,進而分析上班時間,與圖中早高峰對應的上班時間比較,比較是否一緻,進而确定是否是該城市。
日出、日落的時間,與晨昏線、經緯線的關系為:
①晨昏線:晨昏線上所有地區,同時日出、日落;
②同一條緯線:東邊地區日出早、日落早(每間隔一個時區,日出間隔1小時);
③同一條經線:晝長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圖2 世界24個時區的分布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