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幾種主要的課堂教學策略及其運用

幾種主要的課堂教學策略及其運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18:22:21

幾種主要的課堂教學策略及其運用?一有一次在某職校聽了一節課這堂課是複習課,授課教師帶領學生把本學期的教學内容複習一遍複習的形式是分組回答或搶答問題教師特意帶了一袋“大白兔”奶糖,獎勵給回答正确的同學但是,複習的内容毫無挑戰性,多數答案在教材上都可以找到在我看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表面上看起來比較熱鬧外,其他方面乏善可陳然而陪同我聽課的學校領導卻興奮地對我說:“劉校,怎麼樣?這節課不錯吧?小孩子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多活躍啊”我笑笑,沒有回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幾種主要的課堂教學策略及其運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幾種主要的課堂教學策略及其運用(劉景忠課堂教學氣氛)1

幾種主要的課堂教學策略及其運用

有一次在某職校聽了一節課。這堂課是複習課,授課教師帶領學生把本學期的教學内容複習一遍。複習的形式是分組回答或搶答問題。教師特意帶了一袋“大白兔”奶糖,獎勵給回答正确的同學。但是,複習的内容毫無挑戰性,多數答案在教材上都可以找到。在我看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表面上看起來比較熱鬧外,其他方面乏善可陳。然而陪同我聽課的學校領導卻興奮地對我說:“劉校,怎麼樣?這節課不錯吧?小孩子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多活躍啊!”我笑笑,沒有回應。

我在思考這位校領導的話,“課堂氣氛活躍”就是一堂好課嗎?或者反過來說,一堂好課,一定是“氣氛活躍”的嗎?為此,我特意我查閱了課堂氣氛的概念,因為手頭沒有《教育辭典》之類的工具書,隻能在網上浏覽有關課堂氣氛的概念。比較一緻的說法是:課堂氣氛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态。

那麼,問題來了,公共情緒(師生情緒)如何觀察、如何衡量呢?

于是,我又查閱了情緒的概念: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統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産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恨等。

由情緒而加深了對課堂氣氛的理解,然後由此得知,“氣氛活躍”與教學效果之間并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因為“活躍”是指行動積極、踴躍。如果為了回到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而“活躍”,當然是好事;如果為了圖熱鬧、搶糖果而“活躍”,這樣的“活躍”與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有半毛錢的關系嗎?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課堂氣氛活躍”成了評課的重要指标。

教師們都知道,一堂能觸動學生心靈的、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好課,其課堂氣氛既可能是活躍的,也可能是靜悄悄的。

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一書中記述了一堂課的片段:“女教師把整個短篇朗讀一遍(她讀得很有表情、很激動人心),孩子們聽了以後靜悄悄地在想。教師沒有打破這種沉寂……可是這時候,有人舉起了手,接着是第二隻、第三隻……”(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第12頁)

這樣的課堂教學情景我們并不陌生。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都有學生“聽了以後靜悄悄地在想”“教師沒有打破這種沉寂”的情況出現。而且耐人尋味的是:正是這樣“靜悄悄地在想”的課堂,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相反,那些非常熱鬧的、“氣氛活躍”的課堂多數如過眼雲煙,熱鬧過了,也就煙消雲散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既然“課堂氣氛活躍”是評課的重要指标,教師們豈能置“标準”于不顧?于是,不論課堂教學是否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分組讨論等成了教師授課的“規定動作”。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分組讨論等都是“可以有”的,但不是“必須有”的。前提要看是否因需而發生。

因需而發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分組讨論等就成為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不是因需而發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分組讨論等就成了教師“表演”的手法。

教育學者吳非說得好:當教師喜歡或熱衷把課堂搬上舞台時,教學便不可避免地與表演挂鈎,而這種活動也不可避免地與名利融合,“娛樂化”也就會蔓延到課堂。一名教師有“明星情結”,他的課很可能會成為娛樂場,學生也因此就忘了“學”。(《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吳非著,第28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課堂教學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教育”這個大概念上來。由此,我想起了兩句名言,一句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他認為:“隻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另一句更為直截了當的話是我國學者周國平所指出的:“一切教育都可以歸結為自我教育。”對于這些說法,我深以為是。

既然“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那麼我有理由這樣認為:自我教育是内在的、本質的,課堂氣氛是外在的、表象的。前者是不變的、永恒的,後者則是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