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不到1200名學生的中學,有超過一半來自貧困家庭,還有不少是平時沒有父母監管的孩子。在師資力量、辦學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把這些孩子教育成才?日前,遵義師範學院領辦了這所農村學校,并将從多方面幫助學校全面提升。
位于遵義市正安縣瑞濠街道辦的建政中學,是一所由原來的村小升級而來的中學。這所學校,緊鄰遵義市移民搬遷建設規模最大的安置點瑞濠安置點,該安置點居住着16000餘名貧困人口。
生源的劇增,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學生叛逆、不肯與人溝通、撒謊、逃課等。”建政中學一位老師介紹,還有些學生染上了抽煙、喝酒等不良惡習,長期曠課……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為将這些孩子教育成人,去年9月,遵義師範學院領辦這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并派出兩名老師入駐該校。挂職副校長吳曉紅,就是遵義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的一名老師。
經過一個學期的走訪、調查,吳曉紅發現,這些孩子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肯學。不肯學的原因,則在于缺乏父母的愛與教育。“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在外工,或者一方因病去世、離異等,造成了孩子愛的缺失。”
建政中學副校長李永波介紹,現在,學校仍有506名學生,屬于“留守兒童”,其中有149人父母雙方均不在家,由爺爺奶奶或親戚照看。
來自家庭的種種問題,讓這些孩子,遊走在“懸崖”邊緣,也讓老師“頭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但,老師也有困惑時怎麼辦?
還是問老師。1月2日,遵義師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朱海等10餘名老師、研究生,再次來到建政中學,替建政中學的老師把脈、解惑,并在學校正式挂牌成立遵義師院研究生實踐教學基地。
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朱海說,下一步,他們還将在這裡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并帶領心理學的專業團隊到校,幫孩子們解決成長上的心理困惑。
據遵義師院有關人士介紹,去年9月,遵義師院主動領辦了建政中學,捐贈30萬元用于學校實驗室建設,并與遵義市教育局、正安縣政府簽署3年協議,助力教育扶貧。
今後,師院還将充分發揮人才、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通過選派人才團隊、推行頂崗實習、承擔師資培訓等措施,切實幫助建政中學提升辦學水平。
延伸閱讀——
貧困農戶家 不乏優秀孩子
1月2日,遵義師院教師教育學院的9名老師,分别對建政中學多位學生進行了家訪。這當中,不乏品學兼優的孩子。
13歲的女孩曾陽洋,就是其中之一。半年前,這名女孩以“雙百分”的優異成績,被錄入建政中學。雖然對自己今後的理想還不明晰,但女孩已明白“讀書重要”的道理。
女孩的媽媽王豔紅說,孩子的父親2011年因病去世,留下她及3名子女,她家也因缺乏勞動力、子女入學等因素,成為貧困戶。
或許因為家世原因,這名成績好的女孩,總是不愛說話。師院的老師表示,今後将對女孩進行心理輔導,促進她健康成長。
另一名貧困家庭女學生張素敏,也是一名優秀的孩子。4年前,她的父親因癌症去世,堅強的母親帶着她及另3名姐弟,從該縣中觀鎮搬至安置點。母親以賣菜為生,照顧孩子們念書。
1月2日,遵義師院教師教育學院黨支部在開展相關活動時,還給多名品學兼優的孩子送上慰問金或學習用品。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寶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