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14日訊(記者楊幸慈 通訊員餘少芹)7月13日,武漢市蔡甸區大集中心幼兒園教師陳思穎帶着暑期班的孩子學習如何收拾書包,如何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
“我們陳老師酷得不要不要的!”留着超短蘑菇頭、身穿POLO衫和短褲的陳思穎是從這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如今成了這裡的孩子王,成了孩子們心中帥氣又溫柔的老師。
幼兒園教師陳思穎在室内給同學們上課。 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一台舊風琴給她埋下育人種子
陳思穎的童年記憶最深的是一台舊風琴。“六一”兒童節那天老師彈着琴伴奏,那個時候她覺得老師好厲害,怎麼什麼歌曲都會彈!“我也曾偷偷彈過那架風琴,但任憑怎麼用力按,也發不出聲音。等我長大一點才知道,想要風琴發出聲音,需要雙腳踩下面的踏闆才行,不過我的個子小,坐在椅子上壓根踩不到踏闆。”
2009年,陳思穎考入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那裡有一棟三層樓的琴房,裡面有200餘架鋼琴,有一個兩層的“橘頌”音樂廳。舞台更大了,鋼琴更好了,仍時常回想那台舊風琴,給她埋下了育人的種子。
2013年大學畢業,她回到母校——武漢市蔡甸區大集中心幼兒園,成了那個坐在鋼琴凳上,鎮定自若彈着琴帶孩子們唱歌的老師。
她的學生比其他班“黑兩度”
陳思穎很愛運動,她帶的班級,每天有一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她笑稱自己班的孩子比其他班要黑兩個色号。
蔡甸大吉中心幼兒園教師陳思穎帶着孩子們在戶外開展活動。 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一陣暴雨過後,幼兒園的野戰區有很多積水,但孩子們一股腦沖到大悠繩前,挑戰自我。“老師下面有水我也不怕”“我有力氣,我會抓緊的”“老師我也想試試”……孩子們排着隊,在同伴們的鼓勵下,雙手緊緊抓住繩子,雙腿用力一蹬,像一個個小猴子似的蕩到了“對岸”。一些小女生也都能自如地在水坑上蕩來蕩去。
陳思穎帶着孩子們在戶外開展活動。 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平時這個繩子下面的坑是幹的,今天雖然有了一些積水,但我的孩子們都很勇敢,體能也是棒棒的!”陳思穎說,“除了下雨天,我要求女生不可以穿裙子,穿褲子來,因為日常的運動項目很多,穿裙子不方便。”
她的性格很麻辣,說話很直接,想法也很大膽。4月份有一段時間經常下大雨,戶外的時間少了,她突發奇想,組織孩子們打了一場水仗。雖然連續下雨,但氣溫不是很低,她在家長群裡發消息,征求大家的意見,并細緻地要求帶哪些玩水的裝備和備用的換洗衣物。
孩子們穿着雨衣雨靴,在雨中打水仗,别提有多開心了。活動一結束,老師們立馬帶大家回教室換上幹淨的衣服。陳思穎說:“要和家長溝通,要花很多時間換衣服,還要擔心孩子受涼生病,或許其他老師會認為陪孩子瘋一場代價很大,但能夠讓他們充分接觸大自然,在戶外釋放自我,麻煩一點是值得的。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對這次活動留下深刻的印象。”
“雨天玩水,雪天踩雪,感覺陳老師班上的孩子特别幸福。”小俊媽媽說,一開始她很擔心孩子會摔跤會生病,其實越是鍛煉,才會越協調、越皮實,願意讓孩子參加這些“瘋狂”活動的家長越來越多。
即便是酷暑天氣,當别人班小朋友都不怎麼出去時,陳思穎也照樣帶孩子們出去玩。“戴好帽子,拿好水杯,控制好戶外的時間就好了。每次體檢,我們班孩子的視力和體能都是最好的。”她得意地說。
盡量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封閉管理要求之下,家長不能進入幼兒園收被子。陳思穎就将這項“艱巨”的工作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如何将被子從三樓運到一樓去。有直接滾下去的,有“坐滑滑梯”下去的,有從窗戶搭塊長布“飛”下去的。放手讓孩子們嘗試各種方法,再一起總結哪種方法最好最省力。
幼兒園老師最頭疼孩子之前出現矛盾,處理不好往往會升級成家庭之間的矛盾。陳思穎的處理方式是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矛盾在孩子之間就化解掉。
當孩子出現矛盾或“擦槍走火”時,她會拿一把凳子坐下,将矛盾雙方喊在一起分别陳述事情經過。同時,她會找一個“小裁判”,是這個事情的見證人,或是班上比較公正、語言能力比較強的孩子。“讓裁判聽兩個孩子說,再做判斷,我坐在一邊旁聽。往往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矛盾就化解了,基本用不着我出場。”陳思穎笑着說。
即便矛盾已經化解,事後陳思穎一定會與家長溝通,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怎麼解決的。如此麻辣的處理方式,鍛煉了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們每天帶書和她一起閱讀
農村地區的家長知道“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但存在一些教育誤區,比如讓孩子提前學小學知識,不重視親子閱讀。
陳思穎發現不少孩子是農村的老人帶,家裡沒有人給孩子讀書。她就在每天午餐前20分鐘,午睡前20分鐘,放學前20分鐘,陪孩子們閱讀,為他們讀書、講故事。她跟孩子們說,可以把家裡沒有讀過,或者想聽的故事拿到幼兒園,老師幫你讀。你帶一本我帶一本,孩子們的小書包裡除了備用衣物、隔汗巾,還裝着一兩本故事書。
午睡前,陳思穎給孩子們講故事。 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慢慢地,班上形成了聽故事講故事的氛圍,隻要把小闆凳一放,就知道要講書了。有時候,陳思穎會故意說嗓子疼,或者裝不懂,邀請小朋友們來講。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就這樣鍛煉出來了。
陳思穎的柔還體現在對幼兒的細心上。浩浩是個特殊的男孩,無法聆聽這美好世界的點點滴滴。日常學習生活中,她每天手把手教他穿衣、吃飯、如廁。讓他學會與人交流,一遍又一遍糾正他的發音,直到正确為止。戶外活動的時候,她幫他取掉貴重的人工耳蝸,避免摔壞。午睡的時候,又會小心翼翼地幫他把耳蝸收在防潮盒裡。到畢業那年,浩浩已和正常孩子無異,可以順暢地和老師、同伴交流,可以口齒清楚地講故事,可以自信、勇敢地歌唱。畢業時,陳思穎還給浩浩未來的小學老師寫了一封信,請他關注浩浩的成長。
【編輯:趙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