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是盛唐時期的嗎?韋應物,生于開元二十三年(735),卒于貞元六年(790),享年56歲,字義博,京兆杜陵人他的家族是關中名門望族十五歲時,天寶十載(751),韋應物門蔭成為玄宗的三衛衛官作為衛官,韋應物随從遊幸,恃恩私寵,橫行裡巷雖然如此潑皮無賴,但幸好他及時折節讀書,在擔任扈從時便開始學習,逢不輪值時去太學天寶十五載,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出逃,韋應物流落失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韋應物是盛唐時期的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韋應物,生于開元二十三年(735),卒于貞元六年(790),享年56歲,字義博,京兆杜陵人。他的家族是關中名門望族。十五歲時,天寶十載(751),韋應物門蔭成為玄宗的三衛衛官。作為衛官,韋應物随從遊幸,恃恩私寵,橫行裡巷。雖然如此潑皮無賴,但幸好他及時折節讀書,在擔任扈從時便開始學習,逢不輪值時去太學。天寶十五載,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出逃,韋應物流落失職。
韋應物帶着新婚夫人和家人一起在武功寶義寺避亂、讀書。因他受佛教影響很深,與僧人交往甚密,曾多次選擇佛寺居住。韋應物潔淨向佛,住在官舍時,他也“立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焚香掃地而坐”。他的詩作在朝鮮傳播廣泛,深受朝鮮詩人喜歡。朝鮮詩人對韋應物的品格也特别欣賞,“掃地焚香”就屬其中之一。
代宗廣德元年(763),韋應物出任洛陽丞。此時的洛陽風光不再,“比屋蕩盡,士民皆衣紙”。任職期間,他因約束劫掠士兵,和同樣剛直為政、任河南尉班的侄子一同遭受告訟,便告疾罷官隐退,居于同德寺。
總體來說,韋應物的一生都是在官、隐中轉換。他不同于陶淵明,陶淵明是幹脆辭職再不出仕。也不同于王維,王維雖然一心想隐居,但始終未離開官場,隻能在休假時去山中别業小住。韋應物則是做官一段時間,隐居一段時間,交替進行。他不能徹底隐居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的可能是少年蒙皇恩,不忍棄朝廷而去,加之家族榮譽感督促和經濟原因迫使——韋應物自幼喪父,家産本不豐厚,戰亂後想必也損失不少,為官時趕上朝廷動蕩、國力不足,薪俸也少,他又為官正直,與白居易、劉禹錫同被後人譽為奉職守法、清廉賢能的“循吏”,故而經濟窘迫。
大曆九年左右,韋應物回到長安。在京兆尹黎幹的推薦下,任京兆府功曹等職,曆任高陵縣令、鄠縣縣令,并出使雲陽視察水災、去藍田訪查民情。大曆十四年(779),在被調任栎陽縣令時,韋應物再次以疾辭歸。這次以疾辭歸不完全算托辭,韋應物的健康狀況确實不好。不過,亦有為了避禍之目的:大曆十四年初,曾經舉薦他的黎幹因牽涉到代宗皇子繼位問題,被新登基的德宗賜死。三年前遭遇了喪妻之痛的韋應物本已心力憔悴,再遭遇黎幹之變,更是窮于應付。
建中二年(781)四月,韋應物被起用為從六品的尚書比部員外郎。兩年後,建中四年(783)出刺滁州。此前,韋應物為官都是在長安、洛陽,這次滁州是遠行。但滁州雖為下州,滁州刺史卻為正四品下,畢竟也算升遷。韋應物墓志稱其“三領大藩”,即指他擔任滁州、江州、蘇州刺史。興元元年底,韋應物卸任。由于貧窮無路費返程,他在滁州西澗閑居,“昨日罷符竹,家貧遂留連。部曲多已去,車馬不複全。閑将酒為偶,默以道自诠。聽松南岩寺,見月西澗泉。”
韋應物在滁州生活了三年,他的存詩中卻有近五分之一的詩作是寫在此地的。滁州在彼時還是“州貧人吏稀”、“四面盡荒山”的閉塞荒蕪的古郡,是韋應物的詩作首次讓其在文學史中立足。另一位讓滁州“名揚”文學史的詩人,是兩百多年後“環滁皆山也”的歐陽修。
貞元元年(785),韋應物出刺江州。在江州任上,他仍然是兢兢業業地愛民如故,“到郡方逾月,終朝理亂絲。賓朋未及宴,簡牍已雲疲。”貞元三年(787),賜封扶風縣男,食邑三百戶,入京為左司郎中。一年後,貞元四年(788)出任蘇州刺史。貞元六年(790)屆滿離職。離職後再次因盤纏不足而無法回京候選,借住于蘇州城外永定寺,“家貧何由往,夢想在京城。野寺霜露月,農興羁旅情。聊租二頃田,方課子弟耕”。貞元七年(791)卒于蘇州,十一月歸葬洛陽少陵原。故韋應物又稱韋蘇州。
韋應物的交遊範圍廣泛,與顧況、皎然、秦系、孟雲卿、劉太真、暢當、閻防、薛據、丘丹等人均有詩文唱和。他的詩以五古著稱,現存詩作中,近一半為五古。詩中頗多寂寥意象,有禅味、道意。司空圖是最早将韋應物和王維并論的,“右丞、蘇州趣味澄複,若清風之出岫。”但他的寫景禅詩與王維的不同,王維的是置身度外,韋應物是身臨其境,他寫的就是周遭的生活。
司空圖之前,最早給予韋應物詩作高度評價的是白居易,“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然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必待身後,人始貴之。”韋應物的田園詩由寫意轉向寫實,從隐逸向憫農過渡,直接開啟了白居易、李紳、元稹的新樂府。
蘇轼将韋應物的詩作影響又提到更新的高度,“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問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子厚發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非餘子所及也。”又說,“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蘇轼也有和韋應物的詩作。蘇轼的贊譽将韋應物和柳宗元并稱為“韋柳”,和“王孟”并稱為唐代田園山水詩四大代表。後世又将韋柳與陶淵明相比,形成陶韋柳之說。
韋應物雖然被稱為大曆、貞元時期的詩人,可他的詩作中盛唐的特點較為明顯,與同期其他詩人的風格很不同。他的詩作中有對盛唐繁華的回憶、豪邁雄放之氣、對民生的關注和實踐理想的熱情。他的歌行體保持了盛唐以散句為主的風格,而非像中唐的格律化。“獨應物之詩,馳驟建安以還,得其風格雲。”宇文所安的《盛唐詩》最後一章以《盛唐的挽歌》為标題讨論了韋應物詩作。可惜這一曲盛唐的餘音,也随着韋應物客死江南而泯滅了。(作者 辛上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