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孝莊秘史》這部劇可以算是清宮劇的鼻祖了,這部劇淋漓盡緻地展現了孝莊太後傳奇而神秘的一生,雖然大部分劇情都是根據野史杜撰而來,但是這部劇卻有能力讓人以看正史的心态去看。很多人心疼大玉兒的一生,雖然貴為皇太後,輔助了三位帝王,可大玉兒遭遇的苦楚,讓很多人心疼這個傳奇女人,可相比大玉兒,難道多爾衮不是更值得大家心疼嗎?
若說大玉兒的一生若是為大清王朝而活,那麼多爾衮的一生就是為了大玉兒母子而活。年輕時候的大玉兒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在不情不願的情況下,就嫁給了皇太極,莫名其妙地成了莊妃。不過大玉兒素來是顧全大局之人,既然成了莊妃,她就認真輔助皇太極,因此有了後宮第一女諸葛的稱号。
之後又扶持兒子順治帝,再之後又是孫子康熙皇帝,大玉兒作為大清朝的開國太後,正如那位喇嘛的預言,她完成了自己精彩而傳奇的一生。在清史上,她是一位成功的女政治家,可是每位成功女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男人在支撐,大玉兒背後的男人不是皇太極,也不是她的兒子福臨,更不是孫子玄烨,其實是多爾衮。
他們是少時的戀人,隻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力量,說是造化弄人,其實是人為操縱,哲哲選中了聽話卻顧全大局的侄女大玉兒,來維護家族的利益,以及為她自己固寵。皇太極垂涎大玉兒年輕美貌,又相信了喇嘛的預言,所以在多爾衮九死一生回來的那天夜裡,正好是大玉兒跟皇太極的新婚之夜。情人變成了皇嫂,大玉兒利用了跟多爾衮的情分,在多爾衮幾次想要反抗皇太極的時候,節制了他。
讓多爾衮心不甘情不願地輔助皇太極,皇太極駕崩以後,多爾衮跟豪格相争,最後在多爾衮的努力下,在各方勢力的配合下,将大玉兒的福臨扶上了帝位。可新帝年幼,皇太後垂簾聽政,多爾衮成了皇叔父攝政王。在此期間,多爾衮打敗了明朝,大清得以入主中原,多爾衮有幾次機會可以稱帝,可因為大玉兒,他心甘情願地将浴血奮戰打下來的江山送到了大玉兒的腳下。
多爾衮一路為大玉兒母子保駕護航,他不過是想要一個大玉兒,為了大玉兒,他可以不再當皇帝,他想要成為皇父攝政王,想要太後下嫁攝政王。其實對于這件事情,大玉兒的内心是不排斥的,多爾衮為她,為他們母子付出了這麼多,就算太後下嫁又如何呢?在他們滿蒙,子承父妾、弟娶兄妻都是司空見慣的,若是多爾衮堅持,朝臣不反對,大玉兒是可以下嫁多爾衮的。可是為何福臨接受不了呢?
當然這跟福臨從小接受漢文化影響有關,其實最重要的是,福臨仇視多爾衮,認為多爾衮想要取代皇太極的位置。盡管他的皇阿瑪皇太極對他這個兒子從來都不好,甚至曾經想要殺了他為八阿哥陪葬。可福臨根本不管這一套,若是不好理解福臨的行為,我們可以結合現實來理解一下!
為什麼說不能娶二婚的帶着兒子的女人呢?說到底就是不想為别人養兒子,替别人養兒子不僅僅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長大了還要為别人的兒子買房娶媳婦,之後養子有了孩子,老伴兒被叫去帶孩子,就剩下了一個孤老頭子了,但凡通透的人,誰願意去做這個冤大頭呢?
而多爾衮就願意,他是個典型的戀愛腦,他一直都很清楚大玉兒在利用他,就像他的妻子說的,大玉兒把他當成大狗熊在耍,可是多爾衮卻甘之如饴。這種事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隻是在多爾衮時候,福臨對多爾衮挖墳鞭屍就太過分了,看來不能娶帶着兒子的二婚女的确是有道理的,多爾衮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是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