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琵琶古代是橫着彈的嗎

琵琶古代是橫着彈的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05:24:56

《調嬰圖》(局部)中唐 周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琵琶古代是橫着彈的嗎(琵琶是橫抱還是豎抱)1

《宮樂圖》(局部)唐 佚名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琵琶古代是橫着彈的嗎(琵琶是橫抱還是豎抱)2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北壁(局部) 晚唐

琵琶古代是橫着彈的嗎(琵琶是橫抱還是豎抱)3

《按樂圖》(局部)五代十國 周文矩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歌樂圖》(局部) 南宋 佚名 上海博物館藏

琵琶古代是橫着彈的嗎(琵琶是橫抱還是豎抱)4

《陶穀贈詞圖》(局部)明 唐寅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夢龍

大熱劇《夢華錄》播出時,很多觀衆吐槽編劇,宋引章45度橫抱琵琶如彈吉他,看着太尴尬。這麼說的理由之一是白居易《琵琶行》詩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看起來意思在唐朝是豎着彈琵琶?不然怎麼能遮住臉呢?

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琵琶行》前面還有這麼一句:“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這說明琵琶聲停了後這個姑娘才在“千呼萬喚”之下出來,并且因為含羞“半遮面”,跟演奏姿勢無關。之後才開始了表演,“轉軸撥弦三兩聲”。

那麼琵琶究竟是橫抱還是豎抱、是用撥片還是用手指彈呢?或許我們從古畫中可以找到更明确的答案。

琵琶最早見于史載的是東漢劉熙《釋名·釋樂器》“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又稱 “批把”。 同音異字,那時候的“批把”是一種馬上演奏的樂器,樂師需要騎馬用手演奏才可。漸漸地從東漢到三國兩晉這段時期,琵琶進一步發展,變成了坐彈琵琶。

琵琶分為直項琵琶和曲項琵琶。直項琵琶就是直柄圓形共鳴箱,最早出現在秦朝時期。到了南北朝時期,曲項琵琶從西域通過絲綢之路流傳過來,後文介紹的都指曲項琵琶。曲項琵琶也就是大家在《夢華錄》中看到的,梨形音箱、曲頸、四條弦。目前在閩南和台灣地區保存很好的南音琵琶也是曲項琵琶的一種。

從各類古畫中可以看出,唐代是琵琶發展的高峰期,當時上至宮廷樂隊, 下至民間演奏都有琵琶的身影,且多以橫抱的方式彈奏。

周昉是中唐時期重要的人物畫家,在他的《調嬰圖》中,樂者持撥片橫抱琵琶向下傾斜45度彈奏。《宮樂圖》中女樂自左而右,分别持笙、古筝、琵琶和胡笳,正上方樂者橫抱琵琶手持撥片側彈,琵琶角度向下傾斜15度上下,給圍坐在長方大桌四周的仕女吹彈樂器助興。在晚唐時期的莫高窟第14窟,樂者同樣手持撥片,向左水平橫抱琵琶。在五代十國的《按樂圖》中,有女樂五人,吹奏竹笙,彈撥琵琶,女樂抱琴的角度明顯開始向上傾斜。

從古畫中可以看出,從中唐至晚唐時期,琵琶的彈奏姿勢的基本趨勢是:斜向下30-45度(中唐時期《調嬰圖》)→斜向下15-20度(唐《宮樂圖》)→水平橫抱(晚唐時期-莫高窟第14窟)→斜向上15-20度(五代十國《按樂圖》)→斜向上45度(南宋《歌樂圖》)→斜向上45-60度(明《陶穀贈詞圖》)。由此可見,從中唐時期開始,琵琶樂者的抱琴角度開始呈現出向上趨勢。

中唐杜佑《通典》記載了一位名叫裴神符的五弦琵琶西域音樂家,說:“舊彈琵琶,皆用木撥彈之。大唐貞觀中,始有手彈之法。”可見唐代的琵琶彈奏方式主要用撥片,指彈法在貞觀年間才開始出現,屬于小衆彈奏手法,而目前發現古畫中的琵琶彈奏方式以撥片為主,說明指彈法在唐時期出現但并未流傳開來。

到宋時期,琵琶彈奏的姿勢斜向上的趨勢更進一步。有學者指出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豎抱的重心支撐在大腿,解放了原本要支撐部分重量的左手,這樣可以使得雙手可以有更多的技法表現。

南宋《歌樂圖》描繪南宋宮廷歌樂伎演奏、排練的情景。圖中男性樂官佩戴朝天幞頭,橫抱琵琶向上傾斜45度,手持撥片彈奏。此圖人物形象和場景都是南宋社會文化的生動寫照。到明朝時期,唐寅的《陶穀贈詞圖》中描繪的仕女繡襦羅巾,斜抱手彈琵琶,此時抱琵琶的姿勢角度已經明顯向上斜傾45-60度,彈奏方式開始改為指彈。可見明代是琵琶彈奏方式“廢撥改指”的關鍵時期。從古畫的演變趨勢看,那麼自清以來,琵琶以豎抱方式彈奏,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逐漸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審美和習慣的琵琶演奏方式,将琵琶這種外來樂器轉化為本民族的樂器,這種演變過程才是對傳統文化的最好诠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