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心理學怎麼去吸引别人

心理學怎麼去吸引别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10:57:30

心理學怎麼去吸引别人(如何不嫉妒别人)1

安慰記作者|店長王瑞

2022年正式過去一半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感覺時間快得有點不可思議,我到現在寫日期的時候還要再反應一下,今年已經是2022年。時間過得太快,不知道用什麼方式留住它,所以今天準備做一個半年總結跟大家分享,記錄一下自己的成長。

原視頻:

如何不嫉妒别人?打破競争幻想|心理科普

一、嫉妒,我還不太能掌控你

成也嫉妒,敗也嫉妒。一開始做自媒體内容是因為我很喜歡看博主的分享,越看越嫉妒,因為我感覺我自己也能做到,于是就真的開始做了。但越做越發現,能做的是有限的,我真正感興趣的話題是有限的,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作為一個創作者的心态再來看别的博主的分享,我發現隻剩下嫉妒,變得無法欣賞了。

比如我看别人玩滑闆的視頻,我也想拍,當這個念頭一旦産生,我就沒有辦法安靜欣賞别人的視頻了。我開始想如果要拍一個這樣的視頻,都需要做哪些準備:

  • 我需要學會這個動作
  • 我需要找到這樣一個很美的環境
  • 我需要鏡頭的清晰度很高

但想來想去,我就放棄了,因為我自己這個月本來要做的心理視頻都還沒完成呢。然後我就會因為我無法完成别人已經做到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變得非常嫉妒。

嫉妒的感覺很糟糕,因為嫉妒這種情緒的本質是虛妄和幻想。嫉妒的情緒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你覺得自己本來可以得到的東西被别人取代或者占有了,這種情況下産生的情緒就是嫉妒。但“本來可以得到”其實意思就是并沒有得到,也并沒有真的有人把本來屬于你的東西搶走,而是我們創造了一種幻想。

心理學怎麼去吸引别人(如何不嫉妒别人)2

比如對于我來說,我幻想我有能力做出一個一樣的視頻,但由于我現實條件的限制,我沒有辦法做到,而眼前的這個人做到了,所以我覺得Ta搶走了本來屬于我的東西。可事實是根本沒有人搶你的東西,人家自己辛辛苦苦做一個視頻,都不認識你,跟你有什麼關系呢?

但嫉妒這種情緒很不理智,它很難掌控,我常常和它決鬥,但目前還是不分勝負。有時候我好像找到了辦法,占了上風,但嫉妒又會悄悄回來,在我毫無準備的時候等着我。比如我本來帶着享受的心情刷刷視頻,然後就看到一個我覺得我也可以做但沒時間做的視頻。

如果一個人真的搶了你的東西,比如你手裡好端端地拿着一個自己心愛的玩具,有個人從你手裡搶走了,你的反應應該是生氣憤怒或者是委屈難過,但絕不是嫉妒。

所以自己并沒有做到的事情,别人做到了,或者自己以為能夠得到的東西,被别人得到了,這種情況下産生的情緒,多半是被自己的幻想蠱惑了。

心理學怎麼去吸引别人(如何不嫉妒别人)3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幻想呢?和我們的自戀水平相關。容易産生嫉妒情緒的人,自戀水平會比較強,自戀這個事兒沒有好壞,隻有是否相處得好之分。

反正我是盡力了,我自己作為一個博主,很難和它相處好,因為我确實會做視頻這件事情,客觀上就是會喂養這種嫉妒情緒。

然後我就想了一個辦法,雖然沒有什麼驚豔的效果,但至少是一個方向。我在電腦上裝了一個不常用的浏覽器,然後在這個浏覽器上我會以遊客的身份,浏覽各種我喜歡的視頻。在這種狀态下

我發現我就好像進入了一個平行世界,抽離出了我自己也是一個博主的這個身份,就單純地欣賞别人的作品就好,這個算是屬于我自己片刻的甯靜吧。

如果大家也在經曆嫉妒,這個方法還是蠻有幫助的,而且任何情境中都有一定的應用價值。這個方法的核心就是:在嫉妒情緒下,比較快速的一種應對辦法就是,要把自己從一種幻想的競争關系中拉出來。

  • 比如我帶着自己的賬号ID浏覽視頻的時候,難免就會卷入這種幻想的競争裡,所以很簡單的方式——不帶這個ID就好了。
  • 再比如我們在學校或者工作裡,可能會遇到那種讓自己嫉妒的同學或者同事,也是要把自己從競争者的位置上拉出來,而要看自己本來的目的是什麼——你的目的可能是想學好一個科目,或者是想完成好一個項目,而不是在幻想中進行一場比賽。

當然你可能會說,我确實處在一種競争關系裡,那就要把你們的規則搞清楚,并且要明确自己能實現的規則是什麼,用幻想和嫉妒并不能解決問題。

比如現在有很多心理内容的賬号,我是不是不得不處在一種競争關系裡?肯定是的,競争規則其實有很多,舉兩個例子——

  • 一種是要盡可能地博眼球,那個标題一看就讓任何人都能瞬間提起興趣。
  •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深入,把一小部分問題用更加透徹和與衆不同的方式分享出來,讓人獲益。

說實話我覺得這兩個規則都很公平,并不是說那些看起來很營銷的内容就一定不好。相反,很多内容現在是表面看起來很營銷,但點開之後的内容也是很好的。

但是反觀自己,能夠在哪些規則上競争?說實話營銷的那種策略我很想學,但是我不會,所以就隻能在深入的這個方向上走得更遠一些。比如我已經連着做了兩期關于三區的理論了——舒适區、成長區和恐懼區,這一次我還是會繼續講這個内容,因為我又有重大新發現分享給大家。

二、第三次分享的理論

這是我第三次分享這個三區理論了——分别是舒适區、成長區和恐懼區。

  • 舒适區就是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做到一些事情的狀态;
  • 成長區就是你需要額外努力一點點并且能感覺到自己在變好的狀态;
  • 恐懼區就是你在一種非常焦慮和恐慌的狀态中掙紮煎熬和維持的狀态。

心理學怎麼去吸引别人(如何不嫉妒别人)4

每個區其實都不是完美的,各有利弊:

  • 舒适區肯定很舒服嘛,一切都在自己勝任範圍内,遊刃有餘;但如果待久了,人會無聊,甚至無聊到覺得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沒啥意義。
  • 成長區我們就一直在成長,肯定很爽,總是在進步和提升;但是成長區久了也會不踏實,可能總是有一個弦在隐隐地繃着,不敢松懈。
  • 恐懼區的壞處顯而易見,待久了人會内耗,無法正常生活了;但是恐懼區也能夠起到警示作用,是你的身體在告訴你現在的狀态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了。

比如我最近添了一個新毛病,之前從來沒有過,就是偏頭疼。經曆過的人都知道這算是個“不治之症”吧,沒有什麼特别針對性的方法,每個人的原因可能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是綜合的、複雜的。跟學醫的朋友聊了聊,給了我一個可以嘗試的清單:清單第一個就是要放血,我實在是不太行,就pass了;然後第二項是吃點止痛藥,連着吃了幾天的布洛芬,沒有任何用處;第三項是緩解心理壓力,這個就到我強項了,但問題也來了。

主觀上我不覺得我有任何壓力,我甚至覺得我最近啥也沒幹,懶得要命,能有啥壓力。但是以我對自己的了解,可能是進入恐懼區而不自知了,身體給我發出了抗議的信号。

這讓我想起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會遊泳的往往是有更大概率在水裡發生危險的,因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會遊泳的可能就離水遠遠的,壓根不靠近。

所以盡管心理調節是我的強項,有時候也難免高估了自己的心理能力,這個時候身體就會及時出現,敲打我的自大,我就會開始反思:前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确實陷入了某種惡性循環——事情越來越多,但卻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一些思考方式和習慣,導緻壓力積累越來越大,什麼都悶頭自己想,沒有向外求助。

心理學怎麼去吸引别人(如何不嫉妒别人)5

這次偏頭疼持續了将近10天的時間,上周日的時候結束的。我先是跟咨*師朋友聊了聊,聽聽别人的想法和意見,果然自己是有盲區的。朋友說你一直在環境上和生活上有某種固定規律,而且長期沒有變化,所以你的大腦可以處在了一種麻木和壓力并存的狀态下,導緻你的自我調節失效。

我朋友也是咨*師嘛,所以也是常常居家工作和生活,她就跟我分享自己會在有限的條件下時常作出一些變動——比如有時候去自習室工作,有時候會去圖書館工作,有時候會去咖啡館,這樣可以避免大腦的自我麻痹。

然後我想了一下,我好像已經有至少半年的時間每天都坐在第一個地方吃飯、辦公、刷劇,都不是兩點一線,就一個點快坐穿了。

由于疫情我倒是想去其它城市轉轉、換換腦子,但目前條件不允許,所以我就訂了家附近的酒店住了一個禮拜,偏頭疼竟然真的就好了。雖然這個代價是昂貴的,但偏頭疼的痛苦,誰疼誰知道,所以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今天跟大家做的分享的稿子就是在酒店的時候寫的,本來之前在家就應該寫完了,可是我的大腦已經停止工作,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結果到了酒店才思泉湧,有時候變化就是這麼簡單,換個地方動一動就能有驚喜。

所以回到咱們剛才分享的三區理論,首先我們會不斷在三個區之間橫跳是很正常的,因為每個區都有自己獨特的信息要傳達,每個區也都是利弊兼并的。

人生就是沒有完美的狀态,不過每個人都有适合的比例——比如對于我來說,大部分是成長區,中部分是舒适區,少部分是恐懼區,是更适合我的;對于剛才給我建議的那個咨*師來說,她就比較追求刺激,需要大部分情況下是恐懼區,少部分是成長區,舒适區是最少的,才是适合她的。

心理學怎麼去吸引别人(如何不嫉妒别人)6

三、“更”自信是可以練習的

這次偏頭痛的經曆還有個好玩的“副作用”,就是我清晰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在消耗我,哪些事情是讓我自己更自在的。我平時總愛想事兒,好的也想、 壞的也想,但從比例上來看,一般都是在想壞的事兒,也就是各種問題。我的腦子沒有辦法放松下來,總愛找各種各樣的問題來解決。

之前沒有偏頭疼的時候,我感覺腦容量很大,所以什麼都往自己腦子裡邊塞。但這段時間,我發現我沒有辦法給我自己亂塞東西了。但不是所有的思考都會讓我頭疼,我觀察到有一些思考會加重我的頭疼,那就是由于不自信帶來的思考——比如我這樣做别人會怎麼看我呀,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呀之類的。就是這一側的腦神經感覺就突然收緊,帶着我整個腦袋疼,那個痛感很像牙疼,是酸楚的、揪心的。

然後我就開始有意識地過濾一些不自信的思考,隻要腦袋一繃緊,我就知道這件事情沒有想的價值和必要,至少現在不用以自己的身體為代價去想。然後我就逐漸形成了某種不自信一旦産生,就會自動過濾掉的條件反射,我隻讓自己思考我的大腦負荷允許範圍的東西,這似乎很管用。

如果不是這次的經曆,我以為隻要是我想去思考的,都是對自己有益的,沒想到有一些東西是需要過濾掉的。雖然大家沒有辦法期待自己也偏頭疼來找到自己需要過濾掉的東西,但我覺得大家的生活中也一定有其它的信号,來告訴你什麼時候需要照顧自己了,哪些是讓你更加内耗的,哪些是給你帶來能量的。

這樣的信号可能是你身體的疲憊狀态,可能是你哭泣的次數,可能是你覺得生活無意義的程度,可能是你越來越不想活動身體的麻痹。這些信号不是死的,而是可以幫你找到哪些是讓你更自信的事情,多做讓你更自信的事情,過濾掉一直在消耗你其實毫無結果的事情。

希望糖丸兒們都找到更自在的自己,如果自己尋找有困難的話,可以來安慰記的平行世界一起成長,加入方式如下:

同名公号:安慰記心理小店

平行世界 參與心理能力訓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