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2022年北京冬奧會馬上就要來了,今年北京冬奧除了在崇禮、延慶有兩大賽區外,在北京市内的國家遊泳中心--冰立方、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五棵松體育館、首鋼園區等地也将迎來各項冬奧賽事的舉辦。
而且北京賽區的5座冰上競賽場館中,有4座都是2008年使用過的場館。這也體現了我們在舉辦奧運會時注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理念。
其中水立方作為為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遊泳、跳水等水上項目專門興建的場館,這次又專門改造為北京冬奧會冰上項目,用時三年,采用了各種“黑科技”的辦法,終于将水立方改造成為冰立方,成為本屆冬奧會的冰上場館之一,在這裡将誕生3枚冬奧金牌。
水立方從誕生開始,就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築,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裡也是夏季水上兒童樂園。
現在水立方改造為冰立方,這一過程耗時三年,應用到的各種理論、數據、改造辦法都非常複雜,許多非專業的成年人都搞不明白,誕生作為天性好奇的小朋友可不管這些。他們在看比賽的時候,随時随地化身十萬個為什麼,各種奇思怪問一個接一個,要是一個不注意,可能就會讓家長英明神武的形象大受打壓!
舉個例子,前幾天我家小朋友就問我:水立方是怎麼變成冰立方的?我相信這個問題許多家長都應該很頭大吧!
如何深入淺出,好玩還正确地回答出這個問題,我可是好好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要講好水立方的曆史:
水立方開工于2003年12月24日,曆經四年多的時間,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總建築面積約8萬平。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這裡舉行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比賽項目,共誕生了44枚金牌;
奧運會後,水立方又成為北京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很多小朋友都來過這裡玩水。
其次,要講好為什麼水立方要變成冰立方,難點在哪?
為了節約資源,2022年冬季奧運會新建了一些場館,還把一些場館進行改造,使它們可以進行冬季奧運會的比賽,而水立方就被選中進行改造,以便進行冰上項目的比賽。
但是水立方為了舉行水上項目比賽,專門設計了場館中大大的水面,而冰上項目需要大大的冰面。
許多人都會說,這多簡單,把水凍上就變成冰了呀。
但是如果把遊泳池裡的水凍成冰,這麼巨大的液态水變成固态冰,水的體積會發生變化,這會直接導緻水池損壞,舉辦完冬奧會後,這個水池子也就廢掉了;
而且因為大量的水變成固體後,整個冰面也不會很平整,特别是對于冰面平整有着極高要求的冰壺項目根本不能用。所以這個方案被pass。
還有一個方案是:那就幹脆抽幹水,把池子澆灌上混凝土,在混凝土上面按照國際标準建設冰壺賽道。
這樣也不是不行,但是從此之後這裡就隻能叫冰立方,隻能舉行冰上項目,沒法回到水立方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讓這裡夏天的時候是水立方,大家來這裡玩水;冬天的時候變成冰立方,大家來這裡玩冰?
經過多次讨論和仔細研究,建築師和工程師們找到了一個好辦法,隻需要六步,就可以把水立方變成冰立方:
1、在水池中搭建可以拆卸轉換的鋼結構支撐架;
2、在鋼結構支撐架上面鋪設混凝土闆;
3、然後再在混凝土上面鋪設各種保溫材料、支架;
4、再上面一層,鋪設土工布;
5、再上面一層,鋪設制冰管;
6、最後澆築冰面。
這樣就可以将水上比賽的水立方改造成為冰上比賽的冰立方!
而等到冬奧會結束,到了夏天的時候,分層拆除鋼結構支撐架上面的這一層混凝土,給水池注入水,冰立方就可以變身為水立方了!
定了!就這樣改造!
在确定了改造方案後,建築師和工程師們開始了六大步驟的緊張施工。
因為冰壺項目對于場地平整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這次改造的時候整個混凝土表面兩米内的高度差不能超過3毫米,整個場地的高度差不能超過6毫米,可以說對于改造施工的要求也非常高。
為了确保施工質量,工程師們還專門在鋼結構底部設置了一個小機關,讓工作人員可以手動微調高度。
另外為了同時照顧觀衆觀看和運動員比賽,場館每個區域都設置了溫度和濕度調控,讓觀衆看的舒适,讓運動員比的舒适。
這就是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的過程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