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五帝”是《史記》中的五帝本紀内記載的當時五位最傑出的五位部落首領。他們分别是黃帝、颛顼帝、帝喾、帝堯和帝舜。
黃帝篇
黃帝,帝号有熊,是五帝中的第一位,姓公孫,名軒轅,是當時的少典部落的首領之子。
黃帝早期,還是神農氏統治的時代。當時的神農氏已經衰落,各方諸侯相互之間征伐,殘害百姓,而神農氏已沒有力量去征讨作亂的諸侯。
黃帝擔任部落首領後,習武練兵,征伐各方諸侯。當時各方諸侯中實力以炎帝和蚩尤最為強大,黃帝先後在阪泉之戰打敗了黃帝,在逐鹿之戰擒殺了蚩尤,而後再無敵手,最終一統天下。天下諸侯共尊黃帝為天子,從此,神農氏的時代退去,迎來軒轅時代。
黃帝一統天下後,開始推算曆法,研究春夏秋冬四時節氣的規律,探索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等五谷的種植規律,任用人員治理天下。
黃帝一生,有二十五個兒子,其死後,埋葬在橋山,也就是如今的陝西省黃陵縣黃帝陵所在山峰。
颛顼帝篇
颛顼帝,帝号高陽,是黃帝的孫子。颛顼帝的父親叫做昌意,是黃帝的兒子中的一個,颛顼帝的帝位由黃帝傳位而來。
颛顼帝在位時期,天下已經被平定,戰事相對較少,百姓安家樂業。颛顼帝向百姓傳播知識,教導百姓利用地力進行農業種植,四時節氣規律更加匹配自然規律,開始制定禮敬鬼神的禮儀。
帝喾篇
帝喾,帝号高辛,是黃帝的曾孫。帝喾的父親叫玄嚣,玄嚣是黃帝的兒子。
帝喾在位時期,教化萬民,通過日月星辰的運行将曆法進一步完善。禮儀的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禮敬鬼神的禮儀變得更加莊重。
帝堯篇
帝堯,帝号陶唐,他是帝喾的兒子。帝堯的帝位來自他的哥哥帝摯,因為帝摯在繼承父親帝喾之位後,沒有做出政績,于是傳位弟弟放勳。
帝堯時期,文明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帝堯時常戴着黃色的帽子,穿着黑色衣裳,坐着朱紅色的馬車,巡視百姓,考察百官。那時候,百官政績昭著,各方諸侯皆和睦相處。
曆法得到一進步的發展,春夏秋冬的概念已經誕生,那時候一年定位三百六十六天,設定閏月,用來校正春夏秋冬。
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百姓開始按照四時節令,有序進行春耕、夏忙、秋收和冬藏,國家和百姓都開始富裕起來。
帝堯七十歲時,通過推舉的方式,選定了舜作為他的繼承人。帝堯将自己的兩個女兒下嫁給當時身為平民的舜,并對他委以重任,親身觀察舜三年後,正式傳位給他。帝堯讓出帝位後二十八年逝去,天下皆悲,逝後三年天下無人奏樂,就是為了悼念帝堯。
帝舜篇
帝舜,帝号有虞,是平民出身,是黃帝的八代子孫。
帝舜時期,天下太平,百姓富裕安康,并大興祭祀。那時候,帝舜用火燒祭品的方式祭祀天地四時,用遙祭的方式祭祀山川,并普遍的祭祀各路神祗。
帝舜,将當時的天下劃分為十二州,任命各州州牧;完善四時節氣規律,統一音律、長度、容量和重量的标準;推行修行明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儀修;制定諸侯觐見的禮儀;将治理天下進行分工,安排人員專門負責水土治理、農業發展、五倫教育、刑罰、百工、山澤、祭祀、音樂,同時設立綱言官,負責傳達帝舜的旨意;制定百官考核制度,按考核成績進行升遷或貶黜。
帝舜死後,帝位禅讓給了大禹。
五帝的時代,以黃帝終結諸侯割據自治時代,完成了當時的天下一統為開端,從此國家的概念誕生,後續的颛顼帝、帝嚳、帝堯以及帝舜也相繼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才有了最終的繁榮興盛。那個時期,對世界的認識才剛開始,但是令人驚歎的是,那個時候的一些研究成果,即使放在如今也依然不顯過時。如曆法的研究,那個時期,已經将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以閏月校正春夏秋冬,這在現代,也依然适用;再如禅讓帝位,這與如今的選舉制一模一樣。
史記中的五帝時期,記錄了一個文明,從最原始的部落時代,逐步發展到一個繁榮興盛的國家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