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痛泵和嗎啡的區别?嗎啡泵——這一新的止痛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安全性高、創傷小、療效顯著、操作簡單、患者耐受性好、并發症少,适用于所有經其他傳統治療方法及藥物療法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患者,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鎮痛泵和嗎啡的區别?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嗎啡泵——這一新的止痛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安全性高、創傷小、療效顯著、操作簡單、患者耐受性好、并發症少,适用于所有經其他傳統治療方法及藥物療法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患者。
對于止痛片、芬必得一類鎮痛藥人們并不陌生,但知道嗎啡泵——“中樞靶控輸注系統植入術”的人卻很少。這種新的治療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的技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廣泛開展,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将阿片類藥物列為治療惡性疼痛的主要用藥。但大量口服或靜脈使用這類藥物後,可迅速産生耐藥性和藥物依賴性(即成瘾性),并出現難以耐受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脹、小便困難、便秘等。
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動物的腦和脊髓内存在一種阿片受體。這種受體對阿片類藥物具有親和力,二者結合後可阻止疼痛信息的傳遞,起到止痛作用。于是有人将少量嗎啡注入椎管中的腦脊液内,使藥物直接與腦和脊髓中的受體相結合,産生了強效鎮痛效應,這種方法還可重複給藥,一旦停藥,神經功能可完全恢複。在此基礎上,80年代末中樞靶控輸注系統植入術(嗎啡泵)開始應用于疼痛臨床,為高效應用嗎啡類藥物治療慢性疼痛提供了新途徑。
嗎啡用量小,止痛作用大 中樞靶控輸注系統植入術是将一種特殊導管放置于蛛網膜下腔(脊椎管内的一個間隙),然後将一個止痛泵——可編程嗎啡緩釋泵植于患者的皮下(多放在下腹部),用皮下隧道的方式将導管與泵相連接。泵的輸注系統可将藥液持續、緩慢、勻速地輸入蛛網膜下腔。其用藥劑量僅為口服劑量的1/300就能達到鎮痛效果,也不會産生對嗎啡的依賴性。另外,術後還可根據患者疼痛的程度及發作規律,在體外遙控調節嗎啡的輸出量,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患者的鎮痛需求。植入皮下的儲藥器可反複注藥并改變藥液濃度。
作用直接,副作用小口服或靜脈注射嗎啡止痛時,藥物的大部分散布在全身,而進入血液循環的嗎啡僅有少量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發揮藥理作用。相反,蛛網膜下腔應用嗎啡,可直接作用于脊髓的阿片受體達到鎮痛的目的,隻有極少量的藥物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所以,蛛網膜下腔注射嗎啡與口服或靜脈注射嗎啡相比,止痛作用要強很多,而藥物用量和副作用要小得多。
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應用嗎啡泵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表現在:①疼痛強度降低70%~80%;②據統計,94%的疼痛患者由于疼痛而放棄或脫離了社會活動,而治療後多一半患者重新參與社會活動,個别患者還恢複了工作;③治療前88%的患者處于絕望和抑郁中,治療後67%患者對目前的狀态滿意; ④治療後81%患者認為生活質量有了改進,92%對該療法滿意;⑤約36%的患者術後停服其他止痛藥。
适合植入嗎啡泵的患者 癌痛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見的症狀之一,即使嚴格按照“三階梯鎮痛藥物”治療癌痛,仍有少數患者得不到有效緩解。中樞靶控輸注系統植入術适用于:①惡性腫瘤緻疼痛嚴重者;②口服或注射嗎啡制劑,達不到足夠鎮痛效果者;③因大量使用嗎啡産生各種并發症,如藥物依賴、生活質量下降者;④多種鎮痛藥和鎮痛方法聯合應用後效果不佳者;⑤蛛網膜下腔給予少量嗎啡,能迅速産生良好鎮痛作用者;⑥無全身感染征象者;⑦估計生命超過3個月以上者;⑧無惡性腫瘤椎管内轉移者。
慢性頑固性疼痛在臨床治療慢性頑固性疼痛的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非惡性疾病引起的慢性頑固性疼痛(如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腰背部手術疼痛綜合征、内髒性疼痛、脊髓或神經損傷後疼痛、蛛網膜炎等疼痛)常常遷延不愈,因而有效控制疼痛更能顯示出長遠的、最大的益處。這些患者若經保守甚至手術治療,疼痛仍不減輕,應選擇蛛網膜下腔嗎啡鎮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