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郭陽琛 張家振 上海報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交通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本報記者 郭陽琛 張家振 上海報道
交通是經濟發展、人文交流的重要脈絡和紐帶。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十年來,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正加快建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71118”國家高速公路主線、世界級港口群、世界級機場群,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公裡,呈現出公路、鐵路、民航、水運齊頭并進的良好态勢。
“交通強國”也被寫進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交通強國戰略也鋪就了經濟騰飛的基石。“我國綜合交通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衆獲得感明顯增強。”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表示,回望這十年,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辦成了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建成了過去想建而沒有建成的一大批重點工程,迎來了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的實現。
鐵路公路新增超百萬公裡
今年1月8日,随着兩趟首發列車同時從浙江省台州站、嵊州新昌站開出,分别駛向杭州、溫嶺方向,我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杭台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該項目總投資約450億元,由複星集團牽頭的民營聯合體與國鐵集團、浙江省共同投資建設,實現了杭州市至台州市“一小時交通圈”。
呼嘯往來的高鐵列車,正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之間最強的“黏合劑”,為區域各要素快速流動提供強大支撐。9月底,首批通過“高鐵快運”的陽澄湖螃蟹登上G7159次列車,中午12﹕07從蘇州站發出,38分鐘後到達上海虹橋站。在“高鐵快運”的加持下,陽澄湖螃蟹從原産地蘇州市到達上海市的百姓廚房,全程最快隻需4個小時。
“通過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我們三省一市的重要城市之間形成了高鐵‘1小時交通圈’。在我們‘包郵區’裡,在一個城市生活、在另一個城市工作,在這個省份上班、在另一個省份度周末,已經完全變成了現實。”10月18日,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在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二場集體采訪中表示。
“軌道上的長三角”也是我國大力建設鐵路、公路的縮影。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到2021年底,我國鐵路、公路增加裡程約110萬公裡,相當于繞行地球赤道27圈半,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5%。
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表示,十年來,鐵路固定資産投資累計超過了7萬億元,增産裡程5.2萬公裡。到2021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了15萬公裡,其中高鐵4萬公裡。鐵路已經覆蓋了全國81%的縣,高鐵通達93%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鐵路網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振興。
而在交通運輸領域,我國農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也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徐成光表示,十年來,國家在農村公路領域累計投入車購稅資金7433億元,其中用于貧困地區的投資就達5068億元,累計新建改建農村公路約253萬公裡,解決了1040個鄉鎮、10.5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難題,農村公路的總裡程十年淨增了90多萬公裡。
“農村公路的路況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據徐成光介紹,我國建立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路長制”,到2021年底,我國農村公路路面的鋪裝率、列養率、優良中等路率分别增加到89.8%、99.5%和87.4%,和幹線公路的服務能力水平基本相當。
打造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
十年來,我國民航業也在加速騰飛。相關數據顯示,早在2019年,民航運輸的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都超過了2012年的2倍,貨郵運輸量為2012年的1.3倍,航空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2%的地級行政單元、88%的人口、93%的經濟總量。
這與航空樞紐、機場群的建設密不可分。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同日,随着中國聯合航空最後一架位于南苑機場的調機飛機起飛,南苑機場正式結束民航運營。
兩年後的2021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讓成都市一躍成為中國内地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在新機場的加持下,今年1~9月,成都航空樞紐完成國際(地區)貨運航班6299架次、貨郵吞吐量16.8萬噸,同比分别增長57.2%、52.5%。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表示,圍繞服務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大力推動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四大機場群已初具雛形。全國已基本建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10大國際航空樞紐,29個區域樞紐等組成的現代化機場體系。同時,我國已與1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開通國際航線895條。
十年來,我國也基本建成了長三角、津冀、粵港澳等世界級的港口群。
徐成光表示,到2021年底,我國内河航道的通航裡程達12.8萬公裡,其中高等級航道超過1.6萬公裡,擁有生産用碼頭泊位20867個,萬噸級及以上的泊位2659個。依托主要幹線航道和港口群形成的經濟帶、城市群,都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在全球貨物吞吐量前50大港口中,中國占據了28席,長三角地區港口獨攬10席。而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城市,上海市也一直在向世界一流的國際航運中心邁進。
10月13日發布的新一輪《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提出,将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影響力,增強雙循環鍊接能力。同時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從“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進,進一步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按照《白皮書》提出的規劃目标,上海市将鞏固提升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港地位,協同構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一體化治理體系,提升集裝箱樞紐港服務能力和效率;推動既有港區功能布局調整,加強優質岸線規劃儲備。未來,上海港設施能力滿足年集裝箱吞吐量5500萬标準箱;上海港港口連接度保持全球領先,集裝箱國際中轉率13%。
智慧交通引領交通強國建設
在政策引領、技術推動的新時代背景下,智慧交通正成為我國邁向交通強國的必經之路和發力重點。
2021年10月14日,第二屆聯合國可持續交通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在發表主旨講話時強調:“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動能。當今世界正在經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态已成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也指出,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鍊、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加速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融合發展,構建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務和電子政務發展;推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
不過,《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也提出,我國在數字交通領域目前還存在“數據基礎依然薄弱,數據采集能力難以滿足發展需要,動态感知的範圍較窄、深度不夠”等主要問題。
“要想實現智慧化,首先要完成數字化升級改造,打造全面感知系統。”普華永道分析稱,目前,中國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中仍存在較為顯著的“餘缺并存”問題。同時,部分數據要素的感知和采集能力不足,也成為了智慧化發展中的瓶頸。
普華永道分析認為,未來各行業将從标準和體系構建出發,建立全要素數據字典,明确全要素數據采集範圍,規範各數據采集精度,确保數據的實時性,通過推動“标準 應用”的示範項目落地,系統性地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化提升。
“政府及企業各參與方需找準定位,各司其職。”普華永道進一步闡釋道,政府負責政策牽引、标準制定、有效監管;企業通過新技術的研發,構建開放包容的技術平台,打造可持續的業務模式,尋求全新商業模式和新增長點。從而實現多方共赢,共同推進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未來發展。
(編輯:張家振 校對:顔京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