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痛苦是什麼?
有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是『 暈 車 』!
那感覺真是讓人絕望
渾身發熱、出汗
胃裡有灼熱感
感覺酸水馬上就要泛上來
司機的每一腳油門
每一腳刹車
都牽動着五髒六腑
感覺自己馬上就OVER了
1 好好的人為什麼說暈就暈?
暈車其實暈的不是車
而是暈「運動」
醫學上暈車又叫「暈動症」
眼睛和耳朵,是人體感受運動狀态的主要器官。
眼睛可以通過視神經,通過觀察環境變化,直接感知我們有沒有在動。
耳朵裡則是有一套精密的平衡感知系統——前庭,它可以感受到我們是否真的在動,是在上坡還是下坡,是在加速還是減速,是水平移動還是垂直移動。
圖片來源:稿定設計
正常情況下,眼睛和耳朵(前庭系統)提供的信息應該是一緻的。
但坐在晃動的車上時,眼睛與車的運動相對靜止,看到的畫面是比較穩定的;而耳朵卻在颠簸、變向的過程中受到較強的刺激。這就使得它們接受的信息出現了分歧——
耳朵:你動了
眼睛:你沒動
這時,大腦接收到了兩個不一緻的報告,就會讓它有點暈:不是……到底動沒動啊?
2 為什麼暈車的人
自己開車的時候就不暈車?
這主要原因就是當乘客還沒反應過來要拐彎的時候,司機早就已經判斷好要打方向盤了,大腦對運動狀态有預判,也就是說司機不會有“感覺沖突”,因此司機就很少出現感覺輸入之間的不匹配。
同時,開車的時候大腦處于高度集中狀态,大腦皮層高級中樞高度興奮,這也會對前庭系統産生抑制作用。
3 暈就暈了,為什麼還吐起來了?
常識告訴我們,嘔吐,常常會伴随着暈車而來——不僅如此,還會産生惡心、嘔吐、心慌、面色蒼白、出汗等症狀。
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慌了
(我不會有什麼吧
)
其實這與你的大腦神經有關聯
是由前庭神經核
同腦内的網狀結構及迷走神經背核造成的
4 哪些情況可能會加劇暈車?
01
氣味
很多人剛上車,一聞到汽油味就已經開始難受了。
雖然汽車通風好不好與暈不暈車沒有直接聯系,但車内通風狀況不佳,可能會導緻環境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不良氣體聚集。
因此可能通過呼吸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從而引起身體出現多種不适反應,降低人體對汽車振動的耐受性。
翻譯一下就是,封閉環境裡的各種氣體,會讓人更容易暈車。
02 司機的駕駛習慣
同一段路,不同的司機駕駛的區别很大,如果你不幸遇上一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BABA”一腳刹車、一腳油門的司機,處理不過來的大腦自然就更暈了。
03 個人的敏感性
暈車這件事,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有三分之二的天選之子,能在别人吐得死去活來的時候一臉淡然,這是基因和環境的共同作用決定的。
另外,某些患有健康問題的人群暈車風險更高,比如本身就有前庭疾病和眩暈的患者,他們對暈車會特别敏感。
04 乘車時的狀态
太累了,狀态不好,會更容易暈車。
太飽了,對胃部平滑肌的刺激增加,會更容易嘔吐。
太餓了,血糖低,如果引起連鎖反應,會加重暈車的不适感。
5 如何預防暈車?
8個緩解暈車的方法
01 心态放輕松
有些人還沒開始坐車就好像開始暈車了,有些甚至聞到汽油味兒或者看到車就犯暈。這是因心理暗示也可誘發暈車,所以上車前應放松心情,避免不良心理暗示。
02 避免過飽或空腹時乘車
坐車前盡量不要空腹或吃太飽;也不要吃過于油膩的食物,行車途中盡量不要吃零食。
03 保持車内空氣流通
若乘坐轎車,車内盡量不要抽煙,應保證周圍的空氣流通;若乘坐大巴車,盡量坐前排。
04 轉移注意力
乘車時不要總想着會暈車,可以和周圍的人聊聊天或戴上耳機聽音樂;或閉上眼睛休息,戴上眼罩也能削弱視覺感知的沖突,避免暈車。
此外,還應避免低頭看書、看手機、看ipad等,保持頭部靜靠在椅背上,減少轉動脖子。如果是兒童暈車,可以給他講故事轉移注意力。
05 在旅途中選擇适合的位置
暈車的小夥伴,坐車時盡可能坐在前排,選擇與車前進方向一緻的座位,入座後将頭部緊靠椅背固定,盡量避免頭部大幅度晃動,盡可能眼望遠處。
圖片來源:稿定設計
如果是乘坐飛機,盡量選靠近機翼并且靠窗的位置,或盡量靠前的窗邊;乘船也宜選擇靠前或中間的臨水位置。當然,有條件躺下時,平躺最佳。
06 鍛煉平衡感
鍛煉平衡感更有助于從根本上避免暈車的問題,但這隻适合日常堅持,不适合臨時預防暈車。
平時可以适當多做一些蕩秋千、沿着地上的細繩走、單雙杠、滑冰、遊泳、搖頭操等運動,在出現嚴重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鍛煉。
07 橘子皮或橙子皮
乘車時可攜帶一些橘子或橙子,将新鮮的橘子皮放在鼻子下擠壓,橘皮散發出來香味有助抑制暈車惡心感,可緩解暈車症狀。
圖片來源:稿定設計
08 合理選擇暈車藥
容易暈車的人,可以根據旅途長短和時間選擇合适的暈車藥,按照藥物的用法、用量提前服用,不要因為眩暈感持續存在,就高頻次、大劑量用藥,以免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加重身體的不适感。
許多暈車的小夥伴
很大程度是由于心理暗示原因
所以乘車的時候
一定要保持心情平靜
克服對暈車的心理障礙~
本期封面:
綜合來源:騰訊醫典、丁香醫生、吉林12320、華西醫生
編輯:健康教育與傳媒科
(資料來源網絡,且僅用于科普公益宣傳,如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