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人若命好,一看便曉”;“命若不好,一世煎熬”。
我有個同學雅号叫“水妹”,讀初中時,就令人羨慕,她父親是工人,母親是農民,家庭條件比我們全是農家子弟的同學好很多。我吃紅薯長大,她把紅薯當零食。
這位女同學,本來就漂亮,皮膚白嫩如水、身材苗條如柳、說話聲音甜美,有很多男生追求過。“水妹”的命好,從小到大,結婚生子,事業家庭,方方面面,都順順利利。
因為經常交往,從沒看到她有什麼困難,總是樂觀的表情。“水妹”今年四十多歲了,看起來如三十,像貴婦人般,還注重穿衣打扮。可能是一生如水,順水相伴,“水妹”很幸福。
“命若不好,一世煎熬”。哪個不想命好呢?有福之人,往往遵循這3條修身之道。
01以水為師:不争、利他、處下
水是生命之源,誰都知道。然而,我們往往忽視了水,沒有真正弄明白,不重視,不借鑒。聖人則最關注平常之物,對水研究更深。
一部《道德經》,老子對水的理解達到極緻,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最高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養育萬物而不和萬物相争,停留人們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道。不争、利他、處下,是水的特征。
水如“道”一樣,無形又有形,在又不在。以水為師,修煉自己如水一樣的品格,并不斷達到更高的境界,人生就會成功,好運自然常随。
王夫之解釋說: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衆之後,而常德衆之先。
“不争”和“無私”,這是水的最顯著特性。王夫之一生的修為表現,幾乎達到了“水”之性。
以水為師,要修養靈性。水最重要的特點還有它的靈活性,就是對不同環境的适應性。有了這種靈活性,就可以在生活中少受挫折,就可以保證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上善若水,作為一種哲學信念,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要一味逞強好勝,不要急于求成。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審時度勢,随方就圓,從容不迫,寓剛于柔。
這樣,人就能在任何環境中進退自如,立于不敗之地,最終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以水為師,要修養韌性。水的另一特性是它的目的性和韌性,即“水向東南流、條條江河歸大海”“不達目的不罷休”。
盡管前途多麼艱險,水總是無地不入、無往不前,直至到達目的地、取得最後勝利。即使遇到最強烈的抵抗,“水滴石穿”,“守柔曰強”,水的柔弱反而轉化成了最銳利的武器。
以水為師,要修養謙虛。地球表面被水覆蓋了70%,水在人體重中約占70%,世界上的任何動植物都不能沒有水,水孕育萬物,但水從不居功。
俗語說“滿招損,謙受益。”一個人如果取得了一點成績,就停步不前,甚至驕傲自滿,那他就會失敗,甚至會招來災難。
保持靈性、韌性和謙虛,這樣的人一看就是有福之人,他總是如水一樣:不争、利他、處下。
02淡泊名利,保持内心甯靜
有福之人的第二條修行準則是“淡泊”和“甯靜”。“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老子《道德經》這樣說過。
就是說進入虛無之境,達到物我兩無的境界;安守沉靜,萬物一齊生長,我從虛靜的境界去體察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這是修行中的一種内覺狀态。人生一輩子,不正是修行的一輩子嗎?如果不能總是保持“守靜笃”,但要有這樣的追求,不斷向這一境界努力。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讓我早上達到了大道的境界,哪怕晚上就去死也不感到遺憾。
淡泊名利、内心甯靜的修身法,說來容易,做起來真難。不是不要名和利,無名無利,則不順不可生存,是說要淡然平和地看待名和利,而不要違背良心和道德。
讓内心始終甯靜、湛然、純一,這往往困難,所以聖賢才始終提倡,很多人才會追求之。
我同學“水妹”很開心,很滿足,她的幸福來自于她的“守靜笃”。她父親是工人身份,她讀完初中就抵了父親的職,進了一家事業單位,她把更多的讀書深造機會讓給了妹妹。
在那家單位,“水妹”工作快三十年了,沒有去走偏門,為求升職而轉換“公務員”身份,她說會在那單位幹到退休,平淡如水的一輩子。
她說單位的人很好,建立了真誠的感情,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這是人生巨大的财富。
諸葛亮《誡子書》中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對于修身來說,一個“淡泊”,一個“甯靜”多麼要緊。許多人一提到“淡泊”,就誤以為是冷淡。
其實,淡泊主要是指對于物質生活應儉樸平淡,而不必過于奢華濃烈。因為人的精神品格隻有在平淡樸素之中才能體現出來。
冷淡是精神空虛,缺乏做人的激情。淡泊不僅不冷淡,而且對生活充滿熱情,充滿追求。隻是這種追求不是單純地追求物質。
而注重的是精神享受,所以在功利者眼裡,淡泊就有點無為了。這是一種誤解。現在盡管物質生活豐富了,但我們還是要保持“淡泊”、“甯靜”的心境和精神追求,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
甯靜是一個人思想修養、精神狀态良好的标志。一個人隻有保持靜的心态才能思考問題,才能在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
0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有福之人的第三條修行準則是“積善成德”。
老子《道德經》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意思是,對于善良的我要善待,對于不善良的我也要善待,隻有這樣,世間就得到善良了。
積善成德,是加強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對一個人的辦事能力、學問高低很快可以觀察出來;但對人心中的善惡,卻不可妄加揣測。因為這要經過長久的深入考察,才能有正确的判斷。
“積善成德”要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更多地在于細節。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
劉備在臨死前,曾經告誡他的兒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很有道理,說明積善成德有個長遠的過程,是不斷積聚形成的,不可一蹴而就。
北宋的蘇東坡任密州太守時,碰上荒年,一些扔在路邊的孩子奄奄一息,他就“灑淚循城拾棄兒”。
雖然他的薪俸銳減,“齋廚索然,不堪其憂”,但仍拿出一些錢來救濟這些孩子。這樣先後救活了三四十個即将餓死的孩子。蘇東坡的行為,就是偉大的積善行為。
積善不是學問,而是行為實踐。行善或作惡,在于行為本身,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一片誠信是立身之本,滿懷善良是快樂之源。
從對别人來看,善待壞人與虐待好人是同樣危險的。從對人民來看,“善”的意義,就是旨在“利他”。
有利于人民的行為,就是善;有害于人民的行為,就是惡。從公共利益上看,“善”并不把幸福、快樂和物質享受同道德絕對對立起來的。
有福之人在修身的階梯上,總是牢記先賢的處世金言:“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從善如流,嫉惡如仇!”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隻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于商業用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