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05:18:05

達芬奇在世時絕對不是一個人見人愛的藝術家,他與我們對藝術家的刻闆印象極為相似——高傲、不拘一格、另類,總帶有一種看破真相、不惜與世界作對的模樣。但有一點與過往很多畫家不同,達芬奇不隻是一位畫家,而是一位能在藝術領域大膽研究并不斷探索的科學家,他為繪畫藝術所做出的努力,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一個不斷創新的“藝術發明家”。

本期→我們将繼續進行達芬奇的藝術之旅,一起來走進他的一幅驚世名畫——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為楊木闆油彩畫,創作于1503年~1517年之間,尺寸77cm×53cm,現藏于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列奧納多·達芬奇讓文藝複興時期美學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有了新的定義,将資本主義制度形态下的貴婦用超出于世俗的手法表現出來。

“蒙娜麗莎”的猜想随着人們對這幅畫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

  • 這個女人究竟是誰?
  • 達芬奇為什麼要畫她?
  • 她的微笑背後是痛苦、無奈,還是面對生活的坦然?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1

《蒙娜麗莎》 達芬奇 1503年~1517 77cm×53cm

500多年過去了,衆學者們仍然還在為此事争論不休,潛心鑽研《蒙娜麗莎》研究的學者已不在少數,對于蒙娜麗莎身份之謎猜測最多的一種就是: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父親的朋友的老婆,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

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是達芬奇父親的朋友,佛羅倫薩知名的絲綢商人。

在達芬奇于韋羅基奧處當學徒期間,他就冥冥之中與這幅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466年開始在韋羅基奧那裡學習,到1477年離開,這期間達芬奇除了将老師的所有技能都學會了以外,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讓老師就此不再畫畫了。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2

《基督受洗》 176.9cm×151.2cm

之前的文章中就講過1470年韋羅基奧帶着他去畫《基督受洗》,由于那個小天使實在畫得太惟妙惟肖了,所有人都看出來達芬奇已經超過了老師,這導緻韋羅基奧就此封筆,專心搞起雕塑來。

話說回來,在這件事還沒發生的時候,在1474年,達芬奇就創造出了另一幅除《蒙娜麗莎》以外的世界名作《吉内薇拉·班琪》。

這是一幅銀行家女兒在結婚前的肖像畫作品,也是被認為在神态上最接近《蒙娜麗莎》的作品。

兩幅作品同為四分之三側面,均以山水為背景,而原本《吉内薇拉·班琪》的畫作是能夠到達手臂處,但由于後期嚴重的受損而被裁掉了。我們現在通過上臂的肢體走向,便能夠發現她與《蒙娜麗莎》在手部的姿态上有可能非常接近。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3

《吉内薇拉·班琪》 達芬奇 1474年

與其說學徒時期20出頭的達芬奇正值青春,他将飽滿的創作熱情投入到了這幅貴族小姐肖像畫中,倒不如說這幅畫是他把對人體解刨科學知識的理解成功的應用到畫作中的一個成功的實踐典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吉内薇拉·班琪》為創作《蒙娜麗莎》奠定了基礎,最起碼在達芬奇的心中,一個已經成熟且有魅力的女性形象悄然萌生。

在上述中提到的蒙娜麗莎的原形,達芬奇父親的朋友的妻子,是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重點。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4

《蒙娜麗莎》第三層 麗莎·格拉爾迪尼

麗莎·格拉爾迪尼,出生于1479年,于1542去世,是絲綢商人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的第二任妻子,達芬奇父親的朋友,兩家人也是世交。

這位絲綢商人很有名,為美第奇家族提供高檔的絲綢面料。他的妻子死後僅8個月就與麗莎結婚,還帶着一個2歲的“拖油瓶”。但麗莎·格拉爾迪尼并非是什麼第三者,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政治婚姻下的“犧牲品”。

女方是蓋拉爾迪尼家族的後代,算是有名的封建社會的大地主,但後面家族慢慢變得沒落,有名無錢。這時她的家族就選擇了一個有錢但沒有什麼聲望的弗朗切斯科,因為這個商人能在經濟上更好地幫助這個名存實亡的貴族。

1503年,此時已經生育兩個孩子的麗莎·格拉爾迪尼最終成為了丈夫的最愛,從最初的政治聯姻到後來的真心實意,這其中離不開麗莎的“旺夫”。從她嫁進來開始,他們這個家庭日子就過得越來越紅火,也許這位絲綢商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生前一共有五個孩子。

在這一年,麗莎年僅24歲,青春正好卻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年輕的面孔中流露出一種迷人的成熟氣息。丈夫可能出于對她的熱愛,便找到了達芬奇為她作畫,而從常理推斷,達芬奇應該是拒絕才對


首先,這幅畫的創作時間在1503年~1517間,此時的達芬奇早已不再是韋羅基奧工作室的小學徒,他經曆了與美第奇家族的不睦之後,去往米蘭17年,之後在1500年回到佛羅倫薩,幾經周折的他早已看慣了世俗輪回的變化,貴族在他眼中可能是另一翻認識。

此時的達芬奇對于科學的熱愛超出了繪畫探索,整天想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這一時期被稱為“文藝複興第一女性”的伊莎貝拉·德斯特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藝術贊助人,所有搞藝術的都非常期待能夠得到她的賞識和幫助。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5

伊莎貝拉·德斯特肖像

但是,我之前在很多文章裡面說過,達芬奇是一個從來不拿甲方當甲方的人,他回到佛羅倫薩後無數次的拒絕了這位“第一女性”的邀請,因為他不想畫畫,隻專心搞科研。

這就是我為什麼說他應該拒接弗蘭切斯科的邀請才對,連這麼的大的藝術贊助商都不放在眼裡的達芬奇,為什麼要幫父親的朋友畫一幅肖像?

可是,他還是接受了弗蘭切斯科的邀請,也許在達芬奇眼中,家族世交的情面或者是父親的面子還是很重要的,但還有一種解釋說他給這個小資産畫像比給那些有權利的大家族畫像更為自由。

因為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畫家都有很多的甲方爸爸,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要求和奇葩想法。例如,美第奇家族喜愛那種的唯美奢華絢爛風,總是覺得自己是與神很近的人,經常喜歡把自己畫在畫裡。但達芬奇好像并不怎麼喜歡這樣做,他更喜歡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創作,而不是出于别人的意志。

所以,這也許就是達芬奇為什麼接受為麗莎畫像的原因吧!

上述内容中,我們說了《蒙娜麗莎》的原形,雖然關于蒙娜麗莎原形是誰這件事還有很多猜測和争議,甚至有觀點稱這是達芬奇本人的自畫像,但我隻選取了一個大多數人通過不斷分析而得出的結果,它也許不是最真實的,但應該比較接近真實。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6

總之,達芬奇把對女性的理解全部傾注到了這幅作品中,在之後去往法國也是随身攜帶,直到最後去世。

《蒙娜麗莎》是一幅油彩作品,通過後面的研究發現,該作品一共有四層,畫油畫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油畫在媒介和時間掌握正确的情況下,是可以反複覆蓋并不斷修改的。

《蒙娜麗莎》的第一層是一幅未知女性的肖像畫,這幅肖像與蒙娜麗莎的構圖基本一緻,隻是頭部、鼻子、雙手都較大,而嘴唇又較小,整體比例看起來并不優美。

第二層覆蓋的是一個佩戴珍珠發飾的女性肖像。

第三層才上述中提到的麗莎的畫像,也就是《麗莎·格拉迪尼》。

到了這裡,很多學者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蒙娜麗莎,這幅畫的眼睛看向左邊,面露微笑,是文藝複興時期那種很标準的肖像畫處理方式。

但不知怎麼的,最後還是被蓋上了第四層,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7

蒙娜麗莎原形與現存畫作對比

《蒙娜麗莎》的臉轉向右側,目光也從第三層的向左看改成了向右看。

很疑惑的是,既然達芬奇是受人所托去畫像,為什麼要用一個舊的畫闆,而不是重新畫一幅,難道是為了省錢或者省事嗎?

我個人有一種大膽的猜測,那就是從《吉内薇拉·班琪》開始,達芬奇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小資産階級成熟女性的形象。

他自幼喪母,和父親還有不同的繼母在一起生活,他對于女性的理解與常人一定是不同的,有渴望,應該也有排斥。

他極力地想塑造一個完美的女性想象,他看到的女性不僅僅是柔弱與性别,更是一種潛藏在弱小身軀後的一個強大的靈魂,甚至是沒有性别的存在。

也許,從一開始達芬奇就在努力的尋找這個模特,或者是自己想象出來的樣子,所以才有前面兩層。直到麗莎的出現,讓他開始找到方向,這也是為什麼他拒絕很多人的時候卻答應了父親的朋友。

但在麗莎像畫完後,他應該是又突發奇想,打破文藝複興時期标準的肖像畫的程式,向右側看。

總之,他還是沒有把畫交給他的甲方爸爸,據說他為了不交畫,連夜和仆人收拾東西逃往米蘭,這點上達芬奇做的有點不地道。不管這個說法是不是真的,反正直到去世之前,都一直帶在身邊。

上述就是蒙娜麗莎的“身世之謎”,而下面要說的就是《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微笑。

從“蒙娜麗莎式”的微笑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那種神秘莫測、似笑非笑、看穿一切的模樣。這像極了古希臘時期著名的“古風式”微笑,看看這個時代著名的代表作品《荷贖的男子》,你似乎能夠找出一點答案。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8

《荷贖的男子》

同樣,這種神秘莫測的微笑也出現在了東方的佛像創作中,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一個常設展覽——中國古代佛造像展覽上,大廳中有一尊殊勝的宋代時期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菩薩像頭戴花鬘寶冠,頸帶璎珞,身披帔帛,半坐于金剛台之上。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9

彩塑木雕觀音像 宋代

觀音菩薩面露淡然神色,如如不動,似乎已經照空世間萬物,這種看似有“像”,實則無形的表情創作讓人瞻禮一眼就能夠通透心靈,這尊觀音寶像是宋代精湛雕塑工藝的集大成者。

而我們再來看《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不是有些許相似之處。有西方學者利用微表情科學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進行分析中,說明在她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

我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與上述提到的“古風式微笑”、“佛的微笑”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那就是,這種微笑是已經看透了人世間的笑容,沒有喜悲的微笑,是一種曆經滄桑,不再為世俗所動的微笑。

在微笑中,已經不再有過多的人類情感,這是一種超出自然、看空一切狀态。

對于《蒙娜麗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們為什麼會不遺餘力地去研究她,為什麼提到《蒙娜麗莎》就有很多疑問,我想可能是因為人們太愛她了,就像你很喜歡一個人,就會不斷去琢磨她一樣。

從《蒙娜麗莎》的構圖中來看,達芬奇打破了中世紀的封建傳統的禁锢。

在黑暗的中世紀裡,有個可笑的規定,人物的肖像是不可以畫到腹部以下的,但我們看到的神像各各都是不穿衣服的。

可能他們認為神穿不穿都是神,但人如果畫的到腹部以下,那就是代表你要堕落了,是情欲的象征。

達芬奇作為“作妖小能手”怎麼會尊崇這一個可笑的規定呢!他隻關心他心中的女神最真實的樣子應該是如何的,于是我們便能夠看到蒙娜麗莎飽滿細緻的雙手。

《蒙娜麗莎》的技法采用的是漸隐法,也就是人物越往邊緣處越是模糊處理,讓輪廓融入于背景之中,而眼角與嘴角的處理方法亦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你看到的蒙娜麗莎的表情情感總是若隐若現的原因。這種繪畫的技法被後世很多肖像畫廣泛應用。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10

在整幅畫中,雖然描繪細緻,但卻沒有筆觸的痕迹,有猜測是達芬奇利用自己的手指進行塗抹。經過了法國工程師帕斯卡·科特利用多光譜相機發現,達芬奇在《蒙娜麗莎》的創作中用了高達40層左右的油彩,薄如蟬翼,每層約為2微米。

這種較為古典的畫法要等每層顔料幹透後再進行上色,制造出這種朦胧漸隐的感覺靠着的其實是達芬奇精湛的畫技以及對于繪畫的渴望。

《蒙娜麗莎》中的背景後面的山水主色應該是藍色系,而不是現在看到的灰綠色,這是由于年久之後油彩氧化造成了變色的原因。同時她的睫毛與眉毛應該是以寫實的畫法進行創作的,非常生動,而不是現在看上去完全沒有。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與他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11

《蒙娜麗莎》 達芬奇 1503年~1517 77cm×53cm

但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文藝複興時期女性肖像畫多是以無眉毛和睫毛為美的,這種畫法很正常。但藝術理論家喬爾喬·瓦薩裡曾在寫作中說過:達芬奇已經畫過毛發從皮膚中生長出來的模樣,眉毛看起來疏密有緻,随着毛孔自然卷曲。

這也就是說,作為與達芬奇同時代的瓦薩裡,他看過《蒙娜麗莎》,甚至是麗莎本人,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卻是沒有眉毛的樣子,可能是由于年代久遠顔色已經脫落了。

最後,利用一小段來說說《蒙娜麗莎》的真僞問題,這點很多人都提出質疑,盧浮宮的蒙娜麗莎是真的嗎?究竟有多少個“蒙娜麗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蒙娜麗莎》的颠沛流離,也許你能有自己的見解:

1519年5月2日,達芬奇于法國逝世,他的摯友加迷弟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用12000裡弗從達芬奇徒弟手中買下了《蒙娜麗莎》,之後就藏于盧浮宮。

1911年8月19日,30歲的極端民族主義者,盧浮宮的油漆匠溫琴佐·佩魯賈想着要把國寶要回家,就冒充遊客參觀,在盧浮宮的裡面躲藏到閉館,在夜間無人之時,他盜走了《蒙娜麗莎》。

1911年8月22日,巴黎藝術家路易·貝何德走進了盧浮宮内的方形大廳,他《蒙娜麗莎》展出位置隻剩下了四根鐵釘,畫作早已不見。事實上,在前一天,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就已經看到了畫作不在展位,但他們以為是館内的攝影師把它取了下來拿去拍照了。

此時,《蒙娜麗莎》作品被盜之事由博物館通報出來,世界一片嘩然。

好了,事情到這,我們就簡單的概況一下,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盜走了大畫作,而且非常的輕而易舉。在兩年後,1913年11月29日,意大利佛羅倫薩古董商阿爾弗雷德收到一封署名“列奧納多”的信,說要把國寶還給意大利。古董商約佩魯賈去酒店拿獎金,同時也報了警,佩魯賈被當場抓獲,《蒙娜麗莎》最終被還給法國。

那麼就此之後,關于《蒙娜麗莎》的真僞更是成為了藝術圈不斷讨論的問題,有人說,這幅作品早在失竊後被掉了包,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們都說自己那裡有真正的《蒙娜麗莎》,總共達到60幅之多。

那麼,蒙娜麗莎是真的嗎? 對此,你怎麼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