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史上最難計算的算法

史上最難計算的算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5:55

從中國到美國,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的名字如雷貫耳,他是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數學家,27歲時因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一舉成名,33歲就獲得了世界數學最高獎項菲爾茲獎,也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

丘成桐自1987年就一直執教于哈佛大學,國際數學大師辛格曾說:“即便是在哈佛,丘成桐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紐約時報》評論他為“當之無愧的數學之王”。

今年4月,丘成桐離開哈佛回國,全職任教于清華大學。他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清華數學科學專業QS排名由2009年的96名,上升到2021年排名第18位,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一。

史上最難計算的算法(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1

數學與人工智能的融合

在上海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第一财經記者第一次見到丘成桐,他隻是穿了一件不能再樸素的白襯衫,當他開口說話時,言語雖然銳利,卻能讓人感受到異常平靜的内心。

談起數學,丘成桐從骨子裡散發着熱愛,并為此而驕傲。數學是萬物的基礎,從天文學到經濟學,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學的支撐。而對于方興未艾的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丘先生也是極為關注的。

“人工智能能夠取得成功,其實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很奇妙的經驗,但是至今仍然沒有人能夠解釋人工智能為什麼能成功。”丘成桐告訴第一财經記者,“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靠很多次嘗試,運氣好就能發掘成功,同時不停的重複也好像能夠成功,但是對于為何成功以及為何失敗,我們好像還是不清楚的,這一點對人工智能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數學應當想辦法找到其中深奧的原理。”

他舉例稱,比如人工智能在下圍棋方面就成功了,但是人工智能在應用到自動駕駛的時候好像還是不太行。“這就是因為我們對整個人工智能成功的原因還沒有真正了解,那麼我們需要了解最糟糕的情況下會是什麼樣的,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就要用到很多曆史儲存下來的數據,讓我們可以算出人工智能什麼時候會産生問題,讓它為我們所用。”丘成桐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在丘成桐看來,人們不僅是對人工智能成功的原因不在乎,更大問題是人們不願意去證明人工智能什麼時候會不成功。“因為工業上都是為了追求成功,證明不成功在商業上看似沒有意義,而且可能會比證明成功更加困難,需要花更多的功夫。”他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丘成桐認為,恰恰是證明人工智能的失敗才會最終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益處。他提到了清華大學著名的計算機學家、圖靈獎得主姚期智。

“姚期智是一個很著名的學者,他做了很多工作來證明有些算法是不可能的,雖然這對于工業而言沒有很大的好處,但是正是這些工作能讓人更深入地了解計算,最後會有很大的用場,但這個用場不是很快能看到。”丘成桐對第一财經記者說道。

數學家還在讀幾百年前的古典論文

近日丘成桐訪問科大訊飛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他告訴第一财經記者,之所以對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别感興趣,是因為了解到人工智能在外文的翻譯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要知道,盡管今天的知識進步那麼快,但是數學與很多學科不同,我們數學家還在讀幾百年前的古典文章,很多數學或者物理的文章是用拉丁文或者德語寫的,這些文章很多還沒有被翻譯出來。”丘成桐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他還說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歐拉,他用拉丁文寫了1000多篇著名的論文,但隻有兩三百篇文章是後人讀過的。

“今天的一些問題,科學家在兩三百年前都已經在思考了,很多還是非常有價值的,有一些開創性的看法。所以了解這些論文,對于很多學者而言有很大的幫助。”丘成桐說道,“我建議訊飛的工程師們可以在拉丁文方面的翻譯上有所突破,雖然這些工作可能沒有太大的應用市場,換句話說商業驅動力可能不足,但是我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把這些古典的學問發現出來,去科大訊飛也主要跟他們談這個事情。”

丘成桐坦言,“數學很奇怪,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格,數學家的文化水平以及交流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去了解歐洲一流學者的論文,現在中國的數學家都沒有重視這件事,與全球學者的交流不夠深刻,如果沒有交流,就不會有進步。”丘成桐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隻有大師才能培養大師

丘成桐不僅以自己從事一生數學事業自豪,而且還對自己培養的學生感到自豪。他告訴第一财經記者:“我一共培養過70多名博士,他們沒有一個人找不到工作的,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學習數學将來沒有出路,應該改變對數學家的刻闆印象,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在丘成桐的博士畢業生中,不少留在高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還有一小部分畢業生去了華爾街。

盡管自己是數學大家,但丘成桐自己的兩個孩子并沒有從事數學,而是學習了生物。丘成桐告訴第一财經記者:“我發現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還不夠,所以沒有強迫他們非要學習數學,當然現在數學和生物也能很好地結合,隻是還沒有到一個非常成熟的發展階段,主要原因是人們對生物學還有太多未知,需要通過分析更多的數據來加深了解。”

丘成桐認為,國内的數學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應重視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一切應用歸根結底是基礎研究;二是重視跨學科的合作。

“以量子計算為例,IBM的量子研究團隊彙聚了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各個領域的上千名研究人員,隻有将所有學科的頂尖人才彙集起來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做成功。”他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而國内往往是一個學科隻顧做自己的事情,這樣就不容易做大。”

多年來,丘成桐都将很大精力投入國内數學人才的培養,他認為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不是“做題機器”。“國内一些數學競賽,做的還是别人的題目,做得再好也是别人出的題,沒有自己創造的東西是培養不出大家的。”丘成桐對第一财經記者說道,“所謂的大家,就是你所做的研究,會對幾十年後的學術依舊産生影響。”

丘成桐始終相信,隻有大師才能培養大師,因此他堅持要在國内引進頂尖的數學人才。在他的鼓勵下,清華大學已經引進了包括菲爾茲獎獲得者考切爾·比爾卡爾在内的多名世界頂尖數學家。

菲爾茲獎牌正面刻有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頭像浮雕,并印着一圈拉丁文,意為“超越人類極限,做宇宙的主人”,這是一種西方的哲學。

丘成桐盡管受到西方的教育,但他的骨子裡流淌的是東方的血脈。在他撰寫的詩文集中,有一篇題為《幾何頌》的詩歌寫道:“先哲思而念遠兮,奚術算之久留。形與美之交接兮,心與物之融流。”這代表了一種東方的文化傳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