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1 02:14:03

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典題導學]對“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意義和用法的理解”能力的考查,既以選擇題形式單獨設題考查,又在斷句題和翻譯題中考查先以近幾年浙江卷文言文閱讀對虛詞考查的常見題型為例,了解對常見文言虛詞的考查方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和意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1

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典題導學]

對“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意義和用法的理解”能力的考查,既以選擇題形式單獨設題考查,又在斷句題和翻譯題中考查。先以近幾年浙江卷文言文閱讀對虛詞考查的常見題型為例,了解對常見文言虛詞的考查方式。

題型一  辨析選擇題

【題型分析】 此類題型是高考中的必考題,分值3分,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每道題中一般考查考綱中要求掌握的18個虛詞中的4個,每個選項由選文中的一句話和課本中的一句話組成,這兩句話運用了相同的虛詞。要求考生在四個選項中選出意義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項。

例1 [2018·浙江卷]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句讀之不知(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B.此其志不在小(于其外則不光)

C.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卒于睢陽) D.為巡船所物色(将犬吠所怪)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做題時要能夠根據具體的文言語境正确理解虛詞的意義和用法。A.之:助詞。的/賓語前置的标志。B.其:均為第三人稱代詞,他的。C.于:介詞。在/給,引出動作的接受者。D.所:代詞,用在動詞之前,構成名詞性的詞組,指代人或事物/助詞,和“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動。

題型二  斷句題

【題型分析】 在高考中,斷句題多以主觀題的形式考查。一些具有标志意義的虛詞是我們快速斷句的依據。如“蓋、夫、其”等發語詞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語氣詞常放在句尾,“之、以、則、而”等助詞、介詞、連詞常放在句中。

例2 [2017·浙江卷]用“ /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閱讀文本《上池州李使君書》見本專題學案1[即學即練]

仆自知頑滞不能苦心為學假使能學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懇懇欲成足下之美異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無過失而已

【答案】 仆自知頑滞/不能苦心為學/假使能學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懇懇欲成足下之美/異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無過失而已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首先,結合上下語境可知,“仆”“足下”都是人稱代詞,“仆”作“自知頑滞”的主語,可在“頑滞”後斷開;兩個“足下”分别作“美”與“教”的定語,中間不能斷開,而“足下之美”與“足下之教”分别作了“欲成”“既受”的賓語,因此,可在其後斷開。再看标志性虛詞的位置,進一步斷句,“假使”“亦”常常放在句子的開頭,前面應該斷開;“之”用在動詞“施”後,因為“懇懇”修飾“欲成”作狀語,所以“之”作賓語,故在“之”後斷開。

題型三  翻譯題

【題型分析】 文言虛詞是文言翻譯重要的采分點之一。作為采分點的虛詞,主要指虛詞中的副詞、連詞、介詞。在文言翻譯中,有實義的虛詞一定要譯出實義,在句中起結構作用沒有實義的虛詞,發語詞、句末語氣詞等,不需要翻譯。翻譯題還須特别關注與虛詞相關的固定結構。

例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

禧又曰:“界渠未定,顧和好體重,吾且往大國分畫矣。”将曰:“此事,申饬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歸報,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張燈,吏籍為盜者系獄,将曰:“是絕其自新之路也。”悉縱遣之,自是民無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歎曰:“自王沂公後五十六年,始再見獄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謗官政,将雖弗禁,其俗自息。召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衆猶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問兵馬之數,将立具上之;明日,訪樞臣,不能對也。紹聖初,入為吏部尚書。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谪元祐諸臣,奏發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将,對曰:“發人之墓,非盛德事。”

(節選自《宋史·許将傳》)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謗官政,将雖弗禁,其俗自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衆猶一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谪元祐諸臣,奏發司馬光墓。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1)郓州的風氣,士子喜歡聚在茶樓酒肆批評官員朝政,雖然許将沒有明令禁止,但這種風氣自然消失了。 (2)治理軍隊有規章,名稱雖然不同,或縱或橫,或方或圓,讓萬衆像一人一樣。 (3)章惇擔任宰相,與蔡卞一同恣意羅織罪名,貶谪元祐朝的大臣,奏請挖開司馬光的墓。

【解析】 (1)關鍵實詞:謗,諷刺,批評;俗,習俗,風氣;息,止息,消失。關鍵虛詞:以,連詞,表目的;雖,雖然;其,代詞,這種。(2)關鍵實詞:兵,軍隊;制,規章,制度;從,通“縱”;猶,如同,好像。關鍵虛詞:雖,雖然,即使;而,連詞,表并列。(3)關鍵實詞:為,擔任;同,一同,一起;肆,恣意,大肆;羅織,羅織罪名;發,挖開。關鍵虛詞:諸,各位。

〖參考譯文〗

蕭禧又說:“界線沒有定下來,以和好為重,我将到貴國去進行劃分。”許将說:“這件事情,指示守邊大臣去做難道不行嗎?還要派使者做什麼呢?”蕭禧羞愧不能回答。回來禀告,神宗稱贊他。第二年,他擔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節張挂燈籠,官吏登記那些偷盜的人把他們關入獄中,許将說:“這就斷絕他們改過自新的路了。”把他們都釋放了,從此百姓沒有一個人犯法,監獄都空了。父老感歎道:“從王沂公之後56年,才又看到監獄空了。”郓州的風氣,士子喜歡聚在茶樓酒肆批評官員朝政,雖然許将沒有明令禁止,但這種風氣自然消失了。朝廷征召他擔任兵部侍郎。(許将)給皇帝上奏章說:“治理軍隊有規章,名稱雖然不同,或縱或橫,或方或圓,讓萬衆像一人一樣。”等到對西夏用兵時,神宗派侍從向他詢問兵馬的數量,許将立即詳細奏報;第二天,神宗詢問樞密大臣,(樞密大臣)卻回答不上來。紹聖初年,入朝任吏部尚書。章惇擔任宰相,與蔡卞一同恣意羅織罪名,貶谪元祐朝的大臣,奏請挖開司馬光的墓。哲宗拿這件事詢問許将,許将回答說:“挖别人的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

[解題指津]

“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意義和用法”是指常見文言虛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語法功能,“在文中”是指考查考生在具體語境中分析虛詞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對虛詞意義和用法進行單純的記憶。“理解”是指運用技巧,通過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識判斷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在不同語境中,同一虛詞可能意義相同而用法不同,也可能用法相同而意義不同。一般說來,虛詞的“用法”決定着它的“意義”。正确理解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可運用如下幾種方法。

1.語境分析法

虛詞通常有多種用法,要确定其意義和用法,須結合具體的上下文,根據句子的整體意思去推斷。如“焉”字的用法。“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句子說的是“來等待觀察民風的人得到它”,這裡的“它”指代的是《捕蛇者說》這篇文章,可見這裡的“焉”放在動詞“得”之後,是代詞用法,相當于“之”。“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意思是說“積土成為小山,風雨從這裡興起”,可知“焉”應是兼詞,相當于“于此”的意思。“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列子·湯問》),句中“一反”是古漢語固定格式,“往返一趟”的意思,“反”字後面不帶賓語,可知“焉”是語氣詞。“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句中“盤盤”“囷囷”是在描寫阿房宮盤旋曲折的樣子,“焉”字依附在形容詞之後,可推知句中的“焉”作形容詞詞尾。

2.位置推斷法

同一虛詞,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不同。比如“也”,在句末表判斷、陳述、疑問、感歎等語氣。如在“夫戰,勇氣也”(《曹刿論戰》)中表判斷語氣,在“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中表感歎語氣。“也”如用在句中,一般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中的“也”都是這種用法。

3.語法分析法

語法分析法是根據虛詞在句子中所充當的成分來推斷意義和用法。同一虛詞,在句中所充當的成分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會有所不同。如2013年浙江卷第17題D項,“拒而莫之與也”一句中,“之”字處在否定副詞“莫”與動詞“與”字之間,依據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的賓語前置的句法特點,句中的“之”是“與”字的前置賓語,作代詞;“恐年歲之不吾與”一句中,“年歲之不吾與”作“恐”的賓語,但單獨拿出來,它又是一個獨立的句子,“年歲”是“不吾與”的主語,“之”處在主謂之間,使一個獨立的句子“年歲之不吾與”降格成為“恐”的賓語,可見處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之”是個助詞。這樣的分析雖很枯燥,但對于解答題目還是很有用的,需要重視。

4.标志識别法

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詞,如能牢固地記住課文中出現過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便可快速準确作答。如2015年浙江卷第17題D項,“夫晉,何厭之有”一句出自《燭之武退秦師》,典型的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句,“之”作提賓标志詞的特點十分明顯。而“賢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句中“也”起舒緩語氣的作用,表明“也”之前是主語部分,之後是謂語部分,而主語部分單獨拿出來又是獨立的句子,可知“之”是表示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助詞。再如2016年浙江卷第17題C項,“多所未聞”和“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兩個句子中,“所”字所帶的都是動詞,共同構成“所”字結構充當名詞性詞組,可推知兩個“所”字意義和用法相同。

5.詞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詞兼有實詞和虛詞兩種性質,可借助上下文的語境,推斷其詞性和用法。詞性不一樣,用法也不一樣。如《蘭亭集序》中的兩個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前一個“之”是動詞,往,到達;後一個“之”是代詞,代指前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迹”。

6.對稱分析法

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歸去來兮辭并序》)中“以”和“而”處于對應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由此可推斷“以”也是表修飾的連詞。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中“因”和“乘”處于對應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對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勢”。

[即學即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閱讀下面的文字,寫出各句中“而”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兵者,詭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也,而況(2)戰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婉貞,而(4)翁豪傑者,然青取之于藍而(5)青于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7)思也。衆應之,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衆皆歎: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傑而(11)。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連詞,表并列,和。 (2)複音詞“而況”,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3)連詞,表假設,如果。 (4)代詞,通“爾”,你,你的。 (5)連詞,表轉折。 (6)連詞,表遞進,而且。 (7)連詞,表修飾。 (8)複音詞“既而”,不久,一會兒。 (9)連詞,表承接。 (10)複音詞“而已”,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11)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

〖參考譯文〗

兵法,(是一門講究)變幻莫測的學問,(并且)需要齊心協力。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鉗子,(但是)(它是)(一種)沒有蛇鳝的洞穴就無法藏身的動物,更何況是兵法呢?所以馮婉貞說:“大家如果有抗敵的想法,看我的馬頭(就)可以了。”婉貞,你的父親就是英雄豪傑,但是(你)(就像)靛青,從藍草中提取卻比藍草的顔色更深。婉貞博學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隻是效仿讀書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應她,不久,婉貞率領衆少年穿戴好服裝出來,果然大獲全勝。衆人都贊歎:婉貞,(隻是)小女子罷了;她的行為,卻是巾帼豪傑一般啊。

2.閱讀下面的文字,寫出各句中“其”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狐謂狼曰:“羊肉其(1)鮮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飽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間于犬曰:“羊數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7)無聞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願為一雪其(10)恥。君其(11)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無辭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遠矣,護羊愈謹。狐與狼遂去。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助詞,用在形容詞前,起加強形容的作用。 (2)連詞,表假設,如果。 (3)指示代詞,其中的。 (4)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 (5)副詞,加強反問語氣。 (6)第三人稱代詞,它們的。 (7)(8)連詞,“其……其……”連用,表選擇,是……還是……。 (9)第三人稱代詞,它們。 (10)指示代詞,那,那種,那些。 (11)副詞,表祈使語氣,相當于“一定”“還是”。 (12)副詞,加強反問語氣,難道,怎麼。 (13)音節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參考譯文〗

狐狸對狼說:“羊肉真鮮美啊!您如果想嘗一嘗,叼來其中的一隻吃掉它,就能夠一飽自己的口福了。”狼說:“那如何對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裡離間說:“羊好多次說你壞話,他們說的話不堪入耳,您卻一點兒也不生氣,是沒聽到呢,還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們嬉戲打鬧的時候,我想為您把這恥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應我!”猛犬笑着說:“你們想要給他們加上罪名,難道還怕沒有借口嗎?”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護羊群的道路很漫長,守護羊群更加謹慎。狐狸與狼就離開了。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目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假于鏡而見焉。鏡之貴,不如目;鏡不求于目,而目轉求于鏡。然世未嘗以鏡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鏡何負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惡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當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終不悟。悲夫!

(節選自[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五官莫明于目)  

B.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目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

C.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而咎目之失明) 

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烏用鏡為)

【答案】 B

【解析】 A.于:介詞,表比較,比。B.而:連詞。表轉折,卻,但是/表因果,因而。C.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為:句尾語氣詞,表反問。

〖參考譯文〗

人的臉部五官中沒有比眼睛更明亮的。但是臉上有黑點,眼睛卻看不到,為何認為它是最明亮的呢?眼睛能看到(其他的)物體,卻不能看見自己的臉,要借助于鏡子才能看見。鏡子的珍貴程度,不及眼睛;但鏡子不用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反而要求助于鏡子。然而世人不曾用鏡子來幫助眼睛,隻是責怪眼睛不明亮。鏡子有什麼對不起眼睛的地方呢?有一位客人,隻相信眼睛而讨厭鏡子,說:“這(鏡子)害得我好苦啊,我自己有眼睛,為何要用鏡子呢?”時間一長,看到世人所稱贊的美人,很少有滿意的,不知道自己臉上有黑痣,泰然自若地說:“(她們)都沒有我美麗。”旁邊的人偷偷地笑他,這個人卻始終沒有感覺到。真是可悲啊!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司馬朗字伯達,河内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為童子郎。監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監試者異之。

(節選自《三國志·司馬朗傳》)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亞父者,範增也(人有道其父字者)

B.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監試者以其身體壯大)

C.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損年以求早成)

D.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非志所為也)

【答案】 C

【解析】 A.者:助詞。定語後置的标志,同時表停頓,可不譯/表判斷,可不譯。B.其:代詞,他(的)/副詞,加強祈使語氣,還是,一定。C.以:連詞,表目的,來。D.所:助詞。放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所”字結構/“為”和“所”連用,組成“為……所……”的格式,表被動。

〖參考譯文〗

司馬朗字伯達,是河内溫縣人。9歲的時候,有人說起他父親時稱字而沒有稱名,司馬朗說:“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個人對他表示了歉意。12歲的時候,通過經學考試,成為一名童子郎。因為司馬朗長得又高又壯,監考的官員懷疑他隐瞞了年齡,便盤問他。司馬朗說:“我内外的親戚,曆來都長得高大,我雖然幼稚柔弱,卻沒有攀高依賴的習氣,折損年歲來謀求學業的成就,這不符合我的志向。”監考官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父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複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禅師為貞說法。乃謂貞曰:“孝子既無兄弟,極須自愛,若憂毀滅性,誰養母邪?”自後少進饘粥。

太清之亂,親屬散亡,貞于江陵陷沒,暠逃難番禺,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還鄉裡,供養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貞乃還朝。及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辟貞為主簿。貞度叔陵将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遊,辄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連逮,唯貞與卓獨不坐。

(節選自《陳書·謝貞傳》)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晉太傅安九世孫也)

B.若使逐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若憂毀滅性,誰養母邪)

C.良乃入,具告沛公(太建五年,貞乃還朝)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與卓自疏于叔陵)

【答案】 B

【解析】 A.也:助詞,表判斷/句末語氣詞,表感歎。B.若:連詞,表假設,如果。C.乃:副詞,才/連詞,表承接,于是,就。D.因:副詞,于是,就/介詞,憑借,依靠。

〖參考譯文〗

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是晉太傅謝安的九世孫。父親謝蔺因母親阮氏去世,不吃飯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賓客害怕謝貞也會這樣,叔父謝洽、族兄謝暠便一同前往華嚴寺,請長爪禅師來為謝貞說法。禅師于是對謝貞說:“孝子既然沒有兄弟,就極須愛護自己,如果哀傷過度損害身體,誰來贍養你的母親呢?”從這以後謝貞才稍微吃一點稠粥。

在太清年間的動亂中,親屬散亡,謝貞在江陵落入敵手,謝暠逃難到番禺,謝貞的母親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即位,謝暠返回故鄉,奉養謝貞的母親,前後将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謝貞才回朝。等到始興王叔陵擔任揚州刺史時,召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征召謝貞做主簿。謝貞揣度叔陵将會有叛逆之心,于是跟阮卓自行疏遠他,每當有宴會交遊,總是以患病為借口推辭,不曾參與,叔陵向來欽佩看重他,沒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駕崩,叔陵叛逆作亂,叔陵府中的屬官大多受到牽連而被拘捕,唯獨謝貞沒有獲罪。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題。

虎 丘 記

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裡,其山無高岩邃壑,獨以近城,故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阖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①,莫不靓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栉比如鱗,檀闆丘積,樽罍雲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競以歌喉相鬥,雅俗既陳,妍媸自别。未幾而搖手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箫,一寸管,一人緩闆而歌,竹肉②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淩亂,則箫闆亦不複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響徹雲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岩如削。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觞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而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餘與江進之謀所以複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餘既乞歸,恐進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後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餘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餘幸得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餘言否耶?

【注】①〔蔀屋〕貧民。 ②〔竹肉〕管樂歌喉。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獨以近城,故箫鼓樓船)

B.若九牛亡一毛,與蝼蟻何以異(聲若聚蚊,不可辨識)

C.然此可為智者道(屬而和者,才三四輩)

D.于是秦王不怿,為一擊缶(而北為平遠堂舊址)

【答案】 D

【解析】 A.以:連詞,因為。B.若:動詞,像,如同。C.者:代詞,相當于“的人”。D.為:動詞,是/介詞,替。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而病尋作,餘既乞歸)    

B.不知老之将至(甚矣,烏紗之橫)

C.不如因厚遇之(餘因謂進之曰)

D.鵬之徙于南冥也(白樂天諸公于其中)

【答案】 A

【解析】 A.而:連詞,表轉折,但是。B.之:助詞。的/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因:連詞,因此/介詞,趁機。D.于:介詞。在/到,往。

〖參考譯文〗

虎丘離城約七八裡路,這座山沒有高峻的山峰與幽深的峽谷,隻不過因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樂的遊船,沒有一天不到那兒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開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黃昏,遊人來往穿梭,猶如織布一樣,而以中秋最為繁盛熱鬧。

每到這一天,全城閉戶,攜手并肩而來。上至士大夫鄉紳、大家婦女,下至平民百姓,全都塗脂抹粉,鮮衣美服,重重疊疊地鋪設席氈,将酒肴擺在大路邊。從千人石一直到山門,如梳齒魚鱗般密集相連,檀闆聚積如小山,樽罍似雲霞般傾瀉,遠遠望去,猶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灘,彩霞鋪滿江面,電閃雷鳴,無法具體描繪它的形狀。

剛開始安設筵席時,唱歌的人成百上千,聲音如團聚在一起的蚊子,沒法分辨識認。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樂和俗樂各自陳獻後,美和醜自然區别開了。不多時,搖頭頓腳按節拍而歌的,隻不過幾十個人而已;不久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猶如潔白的絹綢,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發出聲響,跟随着唱和的,隻有三四個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闆唱着,管樂伴着歌喉,聲音清脆嘹亮,使聽的人深受感動。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樹影散亂,于是連箫闆也不再用;一個人登場,四圍的人屏住聲息,聲音如細而直上的毛發,響徹雲端,每吐一字,幾乎拖長達一刻之久,飛鳥聽了為之回翔盤旋,壯士聽了感動得流下眼淚。

劍泉深得無法測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頃雲因為有天池等山作為幾案,山峰峽谷,争奇鬥秀,是請客飲酒的好地方。但是過了中午便陽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閣也不錯,晚上林中的景色尤為迷人。朝北是平遠堂舊址,空曠沒有遮攔,僅僅遠遠望見虞山,如小小的黑點。平遠堂已經荒蕪很久了,我和江進之商量修複它的辦法,想在裡面供奉韋應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經辭了官,恐怕進之的興緻也消盡了。山川的興旺和荒廢,确實有它的運數啊!

在吳縣做了兩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後一次和江進之、方子公一起登上虎丘,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歌的人聽說縣令到來,都躲避開了。我因此對進之說:“做官的橫行氣盛、衙役庸俗粗野,這些多麼嚴重呀!以後不做官了,有不在這石上聽歌的,有月亮為證!”現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職客居吳縣。虎丘的月亮,不知道還記得我的話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