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
譚獻《詞辨》:濡染大筆。唐圭璋《屈原與李後主》:以水必然長東,以喻人之必然長恨,沉痛已極。
俞平伯《讀詞偶得》:此詞全用杜詩“林花着雨胭脂濕”,卻分作兩片,可悟點化成句之法。後主之詞,兼有陽剛陰柔之美。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封為右千牛衛上将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千古傑作,被稱為“千古詞帝”。
這首詞當作于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他給金陵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隻以眼淚洗面”(王铚《默記》卷下)。此詞将人生失意的無限怅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亡國之音哀以思”,李煜在詞中雖然用的是“如幽匪藏”的委曲之筆,我們仍可以從中聽到那凄婉而懊悔的心聲。詞人内心之恨的綿綿冗長,亘古難絕,這“一赴絕國、讵相見期”之恨該是何等地镂骨銘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