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堅持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高度統一,是集體主義的精神實質。要把握這一精神實質,在今天的時代,要弄清以下三個方面問題。
一、堅持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高度統一。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道德原則,它是以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高度統一,即集體主義包含着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因為我們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是生産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從總體上講,二者的利益密不可分,損害一方面的利益,也會使另一方面利益受損。
二、我國經濟關系的多樣性,道德意識的獨立性,決定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關系的複雜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關系,實行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
集體主義是道德原則,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是道德關系,道德關系要與經關系相适應,多種所有制方式和多種分配方式存在,決定道德關系的複雜性。
同時,道德與政治、法律、文藝等意識形态一樣,都是經濟關系決定的,有緊密的聯系,但同其他意識形态一樣,又有其獨立性。
一是道德的變化,和經濟關系的變化不完全一緻,有時經濟關系變化了,道德作為一種習慣勢力和傳統觀念,并不能夠馬上消失,常常相對地保留在人頭腦中,滲透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二是道德意識的發展同經濟發展水也不完全平衡。三是道德對經濟基礎、生産發展及整個社會生活有極大的能動作用。這也決定道德關系的複雜性。
三、适應經濟關系,結合政治關系、法律關系,保護個人利益,促進保障集體主義。
1、堅持集體主義道德原則。
即是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暫時的局部的矛盾時,要求個人利益服從于集體利益,最終是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
2、适應經濟關系,不讓集體主義被道德化、空洞化,也不讓集體主義概念化。
經濟關系多樣性,特别是私有制存在及多種分配方式存在,不能完全将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對立,好象講社會主義就不能講私利,将個人主義視為惡髒腐朽的思想意識,過分強調大公無私,公共利益至上,将集體主義道德化、空洞化。也不能強調個人權利至上,将集體主義概念化。
3、依據政策法規,保護個人合法利益,促進和保障集體主義。
我國社會生活的政治關系、法律關系也是适應經濟關系的主要社會生活關系,從根本上是為人民利益的,經濟關系是基礎。所以,符合法規的個人利益、個人主義也受政策法規的保護,這種保護不同于屬于道德範疇的集體主義,有國家的意志,有規定政策法規的專門機構,有國家的強制力保障實施。
所有合法的個人利益均受保護,比如,私人财産不容侵犯,合法的發家緻富,包括經商獲利,開辦個體、私營、合資企業,雇工,股票獲利獲獎都受保護。合法的高檔享受也是個人權益等等。
但同時,我們保護個人利益、個人主義的政策法規,是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關系上的,根本上也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而不同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資本主義國家政策法規,是為資産階級服務的,隻保護資産階級的個人主義或叫利己主義,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别的。
我們國家政策法規也保障和促進集體主義,國家和社會還倡導和弘揚集體主義,因為從總體上,我們國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一緻,共同富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向共産主義邁進是我們的目标理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