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申報書上的原話“國内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 态”,這句話為做好文獻綜述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現把它拆分成幾個關鍵 詞:
如何理解“國内外”文獻述評?
這就意味着既需要梳理國内的,也需要梳理國外的。有人會問應該将國内綜述放在前面,還是國外綜述放在前面呢?
這個沒有什麼标準,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有時候确定的課題研究的是國際化視野中的中國問題,這時候可以國外文獻放前面;有時候研究的是中國曆史、文學等問題,這樣國内文獻放前面就會顯得不突兀。
還有時候可能有人并不是按照國内外學術史梳理的方式來寫的,而是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來梳理的,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國内外的文獻雜糅着來寫。不必給自己設一個非此即彼的框框,隻要看上去合适就可以。
這裡需要注意的問題,國内外文獻述評需要掌握一個比例,不宜某一方面比例過大,比如國外文獻占了90%,這分明顯是沒有認真做國内的梳理。當然,任何問題都是要具體分析的,尤其是研究中國特色問題的時候,有可能國外文獻确實有些少,大部分都是國内文獻,這個時候建議可以在行文的過程當中用一句話說明一下這個事實情況。
如何理解“學術史”?
學術史,這就意味着需要梳理一段有一定曆史跨度的學術研究脈絡,不能把國家社科基金的文獻綜述寫成本年度的橫向的文獻大盤點,而是應該有一定的縱向維度的學術史梳理,短則三五年,長則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甚至需要把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王陽明、朱熹、孔子都搬出來。這才叫學術史梳理。
大家仔細去想想,學術史看的是對自己所研究的問題或者理論的發生、發 展、演化、轉變等整個過程的全面、系統、完整、深入的脈絡梳理和總結,這 不是三句話兩句話就能搞定的。
很多人經常會說相關文獻沒有那麼多。這時候,不能隻是說自己在知網上搜了搜這個關鍵詞一篇文獻都沒有,那就真的沒有了。這時候可以換個類似的關鍵詞,?媒體融合搜不到,試着搜媒介融合呢?搜融合媒體呢?中文的搜不 到,也可以搜一下英文的,日文的。
綜合所述,就是需要大家下工夫去做,用心去做。
如何理解“相關研究”?
學這裡就需要非常清楚,相關性的重要程度不容置疑。就是說文獻綜述字數本來就極其有限了,千萬不要去東拉西扯地再去搞那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文獻放到這裡。一定要把學術史梳理的火力全都集中在所研究的最核心的基本問題上面。
對于如何做好“相關”這兩個字,建議是緊緊地圍繞着自己最核心的研究對象展開文獻梳理。如果某一篇文獻與自己的研究對象相關性不高,就把它砍 掉。隻有這樣,學術史梳理才不會給人一種“形散神也散”的感覺。全部都是 圍繞着研究主題而展開。這樣做,想跑偏都難。
如何理解“研究動态”?
研究動态要求我們把當前的、最新的、國内外圍繞着核心問題的研究流派、研究熱點和未來有可能呈現出的研究方向做一個全面而又精煉的介紹。說白了,學術史更主要的側重于過去的幾年或幾十年前人們都做了哪些富有貢獻的研究,并形成了什麼樣的研究成果。學術動态則是側重于當下和未來。
我們要把動态做紮實,對當前研究某個問題的專家學者了如指掌、如數家 珍。此外,還應該适當地對自己所研究話題的未來進行一下展望。有朋友說, 未來的文獻還沒有呢,怎麼展望啊?事實上已經有了,就是已經梳理了過去十 幾年乃至幾十年的研究了,前人們都做了什麼已經都知道了,這也就意味着前 人們沒做什麼也知道了,前人們沒做的研究,不就是未來的中青年學者要做的 研究嗎?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 研究,以及做這個研究的獨特意義和獨到價值了。
如何做到“述評結合”?
這個原則要求我們不能僅僅要有綜述,還要有評價、評論甚至評點。很多申報人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綜述寫完就完了,既沒有總結、歸納,也沒有評論、評價,這種做法是有缺陷的。這就好像我們把各種東西都搬過來擺在評 委面前,說這裡邊有蘿蔔白菜豆角茄子等上百種水果蔬菜,哪些對我這個研究 有用,并沒有重點描述出來。
所以,文獻綜述切忌單純的羅列和堆砌前人研究成果,比起大量篇幅的 “述”,在一個段落、一個部分或者整體綜述完之後的那一兩百字的“評”, 雖然字數不多,但卻起着非常重要的畫龍點睛的作用。
那麼這個“評”怎麼寫呢?可以歸結為3個字:
贊。就是要說前面的這些研究成果有着什麼樣的學術價值,對整個學科的發展做出了什麼樣的巨大貢獻。
整。就是要對這些既有研究成果進行一下整理、整合,最後簡要說明他們的研究主要從哪些大體的方面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踩。大家千萬不要把這個字理解為網絡上經常用的那個“踩”,這裡的踩是說,這些前人的研究為後續的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乃至更有開創性的研究奠 定了基礎。我們能夠有機會針對這些問題做一些創新,全都因為是“踩”在前 人、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沒有人家的研究,我們是沒有機會的。這樣做的好 處,一方面是再一次肯定了這些研究的巨大價值,另一方面則委婉地指出了, 雖然這些研究很好,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它們的指導性或闡釋性已經有些 不足了,我們這些後來人将會針對現實問題,做出更具有當代意義的回應。但 是,我們能回應現實問題,還是有賴于前輩們的基礎研究。這樣,既不傷人, 也告訴了評委,雖然前面有了大量的研究,但依然還有我張三李四研究的空 間。
如何做到“中外結合”?
大家要記住,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絕大部分依然是國内在自己所處的這個學科領域中的大咖級專家。這些專家們以60後和70後為主力,80後也慢慢的開始進入專家庫,他們具有什麼樣的國際化視野需要自己仔細認真的去揣摩去思考。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關注自己選題的行業專家更傾向于什麼類型的研究, 他們是喜歡站在世界的視角看中國,還是喜歡站在中國的視角看世界?然後再 據此思考自己的文獻綜述,國外文獻怎麼寫,國内文獻怎麼寫?這樣就會更加 有的放矢一些。
如何做到“新老結合”?
要注意的就是:文獻不宜全是老文獻,也不宜全是新文獻。全是老文獻顯得這個話題的當下指向不太明朗,全是新文獻則顯得這個研究課題沒有曆史積 累,未必是個真問題。
另外的一點新,還要注意把當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放進來,比如2020年的國 家社科基金申報書,截止到2020年4月底5月初才正式提交,這個時候您如果 研究的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選題,就應該把最新的與新冠病毒研究相關的成 果放在文獻綜述當中!
如何做到“大小結合”?
什麼是大小結合?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研究某個相關問題的,在這個具體領域當中的,大咖小咖的文獻,都要适當的涉及到、覆蓋到。
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要研究網絡輿情,那麼在這個具體領域内, 哪些大咖是專門研究網絡輿情的?他們肯定在這方面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成果 著作了,如果自己的文獻綜述居然都涉及不到他們的成果,這隻能說明做的文 獻綜述是假的,或者自己的眼鏡是有色眼鏡,自動把大咖們都過濾掉了。
小咖為什麼也要涉及到呢?因為小咖在這個領域也已經是個有一定段位的中堅力量了,他們之所以還沒有成為大咖,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年齡還相對年輕一點,但事實上也已經是青年長江了,或者什麼長城學者了,泰山學者 ,華山學者了,諸如此類的。他們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其實也已經不小了。
如何做到“他我結合”?
所寫文獻綜述不一定非得引用别人研究成果的原話,也可以把别人的研究成果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這就叫他我結合——他說的原話和我自己改述的他的意思的結合。
為什麼要這樣呢?比如别人成果當中的原話已經非常非常之精煉、精辟和經典了,那麼的确沒有必要再用一句不怎麼精煉、精辟和經典的話改述了,這樣反而會把要表達的意思大打折扣。
但是,如果一味地引用别人的原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會使自己的文獻述評變得更像是一篇名人語錄摘抄,這樣給評委的印象就是這個人隻會引用别人說的話,自己不會說話;第二個問題,如果這個研究問題涉及到一兩百個主要研究者,每個人引用一句話,以每句話十五字為平均數,那就是2000左右的字數出去了,這樣是篇幅不允許的。
文獻述評如何寫?
也就是:哪個國家(地區或大學)(where)的誰(who),在研究什麼 (what),研究的問題導向是什麼(why),什麼時間研究的(when),怎麼 研究的(how)以及得出了什麼樣的觀點或結論,更進一步的評論還可以探讨 他或者他們的研究得失有哪些。
這裡要注意,一定要在文獻綜述的時候标出時間,比如“(張三, 2019)”或者“張三(2019)”,這樣寫的好處就是,專家一看就知道您參考了哪些年份的、哪位作者的文獻。
中文外文文獻怎麼區分?
有兩個具體的方法:第一個具體的方法就是在申報書後面列出的具體的參考文獻進行區分,大家一目了然就能看清楚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中文參考文獻, 有多大比例的外文文獻。這個時候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文獻綜述當中可 能提到了一百多位專家的兩百多篇文獻,在真正列文獻詳情的時候,一定要擇 優、擇要放在申報書當中。
擇優的意思就是選擇那些最優秀的文獻,引用最高的文獻;擇要就是要選擇那些最重要的國内外大小咖的文獻。當然,這隻是小小的建議,不是絕對的标準,大家自行選擇就好。
第二個具體的方法就是,在正文當中通過文獻作者的名字體現出來,比如 在提到的文獻中可能會有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日本人等,那麼 這個時候就用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日語等方式把他們的名字寫出來放在 申報書的正文當中,評審專家掃一眼就能知道這裡面大緻涉及到了多少國内作者、多少國外作者,甚至有些國内外的作者都有可能是他們的老熟人、老朋 友。
文獻述評的常見誤區?
首先,很多老師的申報書文獻綜述過于簡單,一看就好像沒怎麼做學術史梳理一樣。這類申報書倒是幹脆,直奔主題,但是省略掉的恰恰是最能體現研究功底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這些問題要回避。
其次,有些是有述無評,這一類的綜述花了大量的時間,做了,也很辛苦,但是缺少評的部分,跟沒述也差不多,就等于辛辛苦苦畫了一條龍,最後沒畫眼睛。所以這一點也要高度重視。
還有一些申報書基本上就是簡單的羅列和堆砌,況且況且況且況且況且這樣的詞都堆在那裡,這就是幹的搬磚的體力活,最後磚搬過來了,沒把房子搭起來就跑去打麻将了。另外還有些人隻列了作者及其文章,并沒有綜述他們的觀點和結論,這也是不夠的。
另外,也有些人把文獻綜述做成了有關名詞的概念介紹和概念演變,這也是不行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