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歲的小王,身高隻有167cm左右,是個标準的“矮個子”,因為這事,小王在日常生活裡沒少感覺自卑。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場合,和高個子站在一起時,小王總覺得自己“遜色”了那麼一籌。
為了幫助自己“增高”,小王也沒少嘗試方法,比如吃鈣片,做拉伸等,但效果都不是太好。朋友安慰他:“人家都說矮個子能長壽,他們現在比你高,以後未必比你活得久!”朋友的話,給了小王一些安慰,但這種說法真的有道理嗎?
身高高低,真的能決定壽命長短嗎?
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曾經就“身高與疾病”這個主題開展過研究,通過對将近33萬的受試者進行身高統計,他們的平均身高為175cm,并且通過長期尋訪的方式,來收集他們的健康數據。
結果發現,身高超過平均值的人,在心血管病和神經病變方面的風險的确要更高。根據研究人員深入研究,發現可能和高個子體内FOX03基因表達程度較低,胰島素分泌調控效率低有關。這項調查被刊登在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中。
無獨有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通過對臨床30萬直腸疾病病例調查後發現:身高每上漲0.1m,直腸癌風險會提高14%左右,相反,“個子矮”患病風險更低,好像長壽的概率也更高。
這樣看起來,身高高低,或許真的和壽命長短有關系。
難道,“十個長壽,九個矮子”的說法是真的嗎?
其實也不盡然。目前的大部分實驗中,僅僅停留在數據調查以及收集對比階段,并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
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個子高的就一定“短壽”,或者個子矮的就一定“長壽”。
不僅如此,不同人種間的身高差異,也很難為其提供理論依據: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數據,中國男性平均身高在169cm,并不能算是很突出的數據。
而德國人的平均身高,則處于189cm左右。兩個國家的平均壽命對比,德國人的平均壽命在81歲左右,是要高于我國的。
總結一下,身高,隻能說是影響壽命的一個“因素”,并不能說是決定命運的。所謂“十個長壽,九個矮子”的說法,也沒有真實的科學依據。所以,無論高個子,還是矮個子的朋友,日常中積極遵循長壽養生的生活方式,往往才是正确的選擇。
老人想要增加長壽幾率,這3件事情不妨學着做
①平時吃飯,盡量“七分飽”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結果表明,每天吃飯吃“七分飽”,不僅有利于降低腸胃消化負擔,甚至能夠改善體内20%左右的衰老基因,從而起到延緩衰老的效果。
衰老速度變慢,身體變得更年輕,長壽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會更高。
不僅如此,今年已經92歲高齡的腫瘤學專家,工程院院士孫燕,也是“七分飽”的忠實擁護者,常年來一直堅持着這一飲食習慣。而如今孫燕院士的身體情況,也是七分飽最有力的證據。根據孫燕院士的說法:吃到肚子感覺“微微脹”,感覺不到餓的時候,大概是“七分飽”的程度,
②多多培養自己的興趣習慣
很多老人的日常生活其實很單調,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天隻是睡睡覺,看看電視,發發呆一類的。
這樣的生活看似很安穩,但其實對健康并沒有太大好處。長此以往,大腦思考的次數越來越少,神經萎縮的速度加快,例如失憶症,老年癡呆等疾病的風險會提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表明,阿爾茲海默症,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死因”。日常生活中不妨養成興趣愛好,比如唱歌,閱讀,跳舞等等,增加大腦的思考次數,讓神經變得更加活絡年輕。老年癡呆的風險降低,長壽概率也會更高。
③适當運動
自古以來,運動都是最好的健康方式。從古代中醫所說的“動則生陽”,到現代醫學中運動和新陳代謝的關聯,都表明運動和長壽的緊密聯系性。
日本東京癌症協會曾經做過一個統計,每周運動3小時以上的中老年人,心血管病風險,卒中風險以及全因死亡率,都呈現明顯的降低态勢。想要長壽,老年人不妨也養成“每周運動3小時以上”的習慣。
比如說慢跑,遊泳,騎車,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人已經存在骨骼或肌肉類型的疾病,運動則需根據自身需求決定,以醫生的意見優先,畢竟安全才是健康和長壽的前提。
總而言之,想要長壽,糾結身高其實并沒有太多意義。這是出生時就基本決定好的,注重生活,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才是長壽的根本,才是幸福和健康最大的前提。
參考資料:
[1]:Do ‘big guys’really die younger? An examination of height and lifespan in former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2]《1.5748米以下的男生竟最長壽?科學表明并非越高越好……》.生物探索 .2022-06-20
[3]《全球身高百年變遷:世界人民“長矮”了,中國人一直在長高》.生命時報 .2021-06-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