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76年的冬至,21歲的姜夔回鄉途中經過揚州,這裡幾經戰亂洗禮,一片蕭條殘破,不見半點隋唐時期的繁華景象。
姜夔觸景生情,憶起過往揚州盛景,尤其是杜牧筆下坐擁“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迷人揚州,便自己新譜一首曲調“揚州慢”,填上這首詞《揚州慢•淮左名都》,抒發一番懷古之情: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霁,荠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淳熙丙申至月,即淳熙三年冬至;維揚,即揚州;戍角,即軍中的号角;千岩老人,即姜夔的長輩恩師蕭德藻。
姜夔路過揚州時正是清晨夜雪剛停,天氣晴朗視線開闊,滿眼都是荠菜和麥子。邁步走進揚州城,卻見處處蕭條冷寂,河水碧綠幽深,泛起絲絲清冷,不知不覺天色漸晚,城中吹響了凄涼的号角。
姜夔感慨于揚州如今的變化,心中十分悲涼,自創這首曲子,千岩老人讀完認為有“黍離”之悲(即故國之思)。
詞前小序交代主要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以及姜夔作詞譜曲時的心情感懷。作序可以避免傳誦開來可能出現張冠李戴、斷章取義的情況,在宋朝十分常見。
這一年,姜夔踏入淮南東路的首府揚州,在竹西亭附近解下馬鞍,稍作停留,這隻不過是最初的旅程。
過去的揚州春風十裡,熙熙攘攘,一派繁榮,如今我卻看到翠綠色的荠菜麥草到處瘋長着。自從金兵犯長江,洗劫揚州後,這裡徒留下燒毀的池台、殘存的古木,本地百姓仍然厭煩說起當初的兵事。
天色漸晚,已到黃昏時分,凄厲的号角四處響起,冷寂籠罩着這座空蕩蕩的揚州城。
詞的上阕書寫眼前所見及心中所感,為揚州城的衰敗、殘破、孤寂而痛心不已。
淮左即淮東,名都指揚州。“竹西”是北門外的揚州名勝;“胡馬窺江”指金兵進犯,洗劫揚州至少兩次。
在杜牧筆下有“春風十裡”揚州路,而在姜夔眼中隻剩下滿目蒼涼破敗,生長旺盛的荠麥是春日僅剩的生機。金兵燒殺搶掠後的揚州隻剩下斷壁殘垣,人煙稀少,百姓的心情用“厭”字來形容極為貼切,厭惡戰争導緻妻離子散,痛恨金兵惡貫滿盈。
這時候,一聲凄厲的号角忽地在揚州城上空回蕩着,壓抑的心情該怎麼去形容呢?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承上啟下,詞人陷入沉思:
昔日杜牧俊逸清賞,料想到如今重遊故地的話,定然會十分驚愕。即便有形容少女美豔的“豆蔻詞工”,描繪青樓美夢的妙筆詩意信手揮毫,也很難對此刻的揚州表達什麼深厚的情誼。
二十四橋仍然在那裡,江中波浪翻騰不休,冷冷清清的月色下,處處寂靜無聲。此時,不知怎麼地懷念起橋邊的紅色芍藥,不知每一年都是在為誰嬌豔綻放?
詞的下阕連用杜牧詩裡數個典故,盡言揚州城昔日之繁華,以樂寫哀,催人淚下。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皆出自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是揚州吳家磚橋,因橋邊長滿了紅芍藥,亦稱“紅藥橋”。
杜牧筆下的揚州城實在太過美好,假如看到如今的破敗,也不知會如何痛心疾首?曾作“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的精巧細膩,亦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的傳神詩意,杜牧面對殘破的揚州也寫不出如何深情的詩句吧?
“波心蕩、冷月無聲”,讀到這裡仿佛化身成了姜夔,站在橋上俯視下面的江水波濤,四處無聲,更凸顯内心的不平靜。
還記得曾經的“二十四橋明月夜”吧?如今隻剩空寂凄冷,即便橋邊的芍藥年年火紅綻放,也沒有多少人去欣賞吧?
姜夔的所思所想盡付于所見景色當中,這首《揚州慢》描繪了諸多揚州昔日盛景,句句對比,反襯如今慘不忍睹的現狀,以樂寫哀,更加重哀傷百倍。
杜牧的詩隻是引子。
昔之繁華,今之蕭條,情景交融,催人淚下,有種深沉的悲傷彌漫在字裡行間,觸動人心底的柔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