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23:13:48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1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篇> [第39節]

作者:溫駿軒

長篇連載,每周更新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2

京畿之地(2) 秦嶺與渭水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3

在中國中東部的山脈中,秦嶺幾乎是最“厚”的一條山脈。這樣的山勢,使得秦嶺很适合做一個安全的“靠山”,同時還可以阻止北方冷空氣南下。對比秦嶺和淮河的緯度,你會發現中國的南北氣候分割線,在秦嶺一線其實是向北偏移了不少,而這就是秦嶺之功。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4

然而凡事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反過來說,秦嶺的厚實也為想要溝通它的南北交通平添了障礙,尤其當你面對的是其核心部分的終南山時。想從其北麓的關中平原,進入南麓的漢中平原,至少要在終南山的峽谷中穿行100公裡,并且沒有辦法依常規手段,于河岸邊修築道路(隻能于崖壁上修築棧道)。及至諸葛丞相北伐之時,這些讓李白發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感歎的道路,将逐一展示在大家面前。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5

相比之下,餘脈屬性的“東秦嶺山脈”對人類要更為友好。秦嶺在這一地區的走勢可以用一句成語——“開枝散葉”來形容。通過這些餘脈之間的谷地,關中平原與第三階梯之間的交通要順暢的多。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呈放射狀向東輻射的山地,還塑造了洛陽盆地這個自華夏文明伊始,就占據極其重要地位的闆塊。

圍就洛陽盆地的山體,由西向東主要包括: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以及嵩山四條規模較大的秦嶺支脈。可以說,每座山體背後都是沉澱澱的曆史。除了這四條支脈以外,秦嶺還在東南方向延伸了:蟒嶺、流嶺、伏牛山等支脈,與大巴山脈、桐柏山脈一起打造出南襄盆地。這樣的地理格局,意味着關中地區至少能夠通過東秦嶺山脈之間的谷地,分别打通兩條通往洛陽盆地與南襄盆地的戰略通道。

連接關中平原與洛陽盆地的戰略通道,就是前面提到的“崤函通道”;而關中平原通往南襄盆地的主通道,則是依托丹江水系形成的“丹江通道”。鑒于洛陽盆地是通往中原的門戶,而南襄盆地對接的是兩湖之地,這兩條戰略通道顯然會非常有機會,在曆史上展現它們的價值。

然而此時,還不到這些通道出現在視野範圍内的時候。因為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解決一個問題:為什麼曆史會選擇長安和洛陽。以前者來說,整個關中盆地内的平原加上邊緣的台塬,總面積達到1.7萬平方公裡。想從這片沃野上中脫穎而出,在地理位置上必得有過人之處。

周人最初定都之處并不是在後來長安所處的位置,而是在整個盆地的西端,今陝西省鳳翔、扶風一帶的“周原”。“周原”的本意為“周人所聚落的黃土塬”。這個帶土字旁的“塬”特指的是黃土高原中,位于山地和平原間過渡帶的一種桌狀台地。之所以說它是桌狀,是因為它呈現出頂面平坦、四周溝谷縱橫形态。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6

在原始農業階段,這種即有利于農業開發,又可規避水患的黃土塬,能夠幫助人類積累出深入大平原地區開發的人口和農業技術。即便在大平原地區成為農業和人口重心時,這些黃土塬也依然沒有為人類所放棄,甚至成為黃土高原形象代言人。除了曆史久遠的周原以外,很多當代中國人應該還通過小說《白鹿原》,了解到了這一地貌,以及圍繞它所産生社會形态。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7

一直到周文王時期,熟悉了關中平原整體地形的周人,才開始在後來的長安地區建築名為“豐京”的都城,其後的周武王又在豐京之側建築了名“鎬京”的城邑,并以“豐鎬”為基地完成了代商大業。

順便說下在西周的曆史中,豐、鎬兩城有着不同的分工。具體來說,豐京主要是用來承載宗廟,鎬京則是天子居住和理政的地方。從行政屬性上看,鎬京算是西周真正的首都。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8

當然,這并不是說豐京就不重要了。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說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最大的事就是祭祀與戰争。用現代語言來解釋的話,祭祀之事對應的就是“意識形态”工作。一個國家或者社群如果想要形成合力,需要有一個具備廣泛認同基礎的意識形态。于華夏文明來說,一以貫之的“祖先崇拜”意識,是其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的重要标志。以此來說,豐京在現實政治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并不比鎬京要小。

不管周朝在關中平原的都城,到底應該是“鎬京”還是“豐鎬”,它們所指向的都是一個區位。實際上,曆代的長安城的城址位置都不盡相同。曆史上各個時期的洛陽城,也同樣不都是原址重建。在一片平原之上,這樣的小範圍的位移是非常正常的。尤其對于喜新厭舊的天子們來說,并不是誰都願意直接住到前朝的宮室之中。重點不在于找到這些都城在曆史上的具體點位,而在于搞清到底是什麼樣的地理因素,促成了整個區域的地緣政治地位。

當下這些曆代都城的城址都位于西安市境内,這一問題實際成為了探讨西安區位優勢的問題。居中的地理位置,看起來是成就西安3000年建城史的根本原因。從西安驅車前往關中平原最西端的城市寶雞,車程為150公裡;前往最東端的潼關,車程為140公裡。這使得西安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整個關中的地理中心了。

不過中國人雖然在追求對稱感上,有着完美主義者傾向。禮制上也希望都城能有着地理中心的地位,但具體到選擇上肯定是不會那麼理想化的。更何況真要如此去确定關中平原地理中心的話,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鹹陽,無論從東西還是南北方向來看,都更有資格稱這中心。

曆史上,鹹陽隻是在秦國遷都于此的公元前350年後的130年間,算得上關中平原的政治中心。而它真正成為整個中央之國政治中心的曆史,僅僅隻有秦帝國存續的13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有人可能會認為,如果秦王朝不是那麼短命,能夠讓鹹陽以帝都的身份經營個兩三百年的的話,後世準備在關中平原定都的王朝,應該也會遵循這一傳統。

然而事實卻是,即便秦始皇真的能夠長生不老,抑或秦人在進入帝國時代之後,能夠平穩的渡過第一個“地緣量變期”,秦帝國的選擇也不會和它的前後兩朝有什麼不同。辨别一座城市是否具備首都地位,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它是否為行政中心。放在中國古代,則以它是否為天子居住、辦公的宮殿所在地。如果你知道秦始皇征召70萬人力,為自己打造的阿房宮是位于現在的西安境内,就應該能夠明白為什麼這樣說了。

那麼西安與鹹陽,地緣位置上的本質差異究竟在哪呢?要知道當下這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可以用近在咫尺來形容。從西安城的西三環前往鹹陽的距離,甚至比前往東三環的距離還近些。由此導緻的地緣政治後果,是在各地區中心城市,紛紛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做大自身體量的情況下,“西鹹一體化”的願景成為了西安保住中西部中心城市的重要手段。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9

由于阿房宮在西安境内,近年來西安在宣傳自己為幾朝古都時,有時會将秦朝也列入。當年秦王朝的國祚能夠延長到阿房宮完工,并正式入住一個皇帝的話,這種宣傳會更加的名正言順。如果曆史真出現這一幕的話,舊都鹹陽有可能會定位為類似豐京的地位,即成為宗廟所在地。雖然将地級市屬性的鹹陽,吸收為西安的一部分,看起來巧妙的解決了秦都之争,但即便這一天真的到來,這種立足于當下需求,打破舊有地緣政治格局的重組之舉,也并不妨礙我們将鹹陽與西安作為兩個獨立城市拿出來對比。

“鹹陽”之名,很容易讓人感覺到,它南面有一條叫作“鹹水”的河流。隻是在關中平原并沒有一條叫作“鹹水”的河流,定位鹹陽城與西安城原始位置的都是渭水。

雖然受益于工程技術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需要,很多城市包括西安、鹹陽,現下都已經将城區從原始位置擴大到了河流的對岸,兩城以後說不定也會合體,但這些變動都不會改變鹹陽的原始位置在渭水之北,而西安所代表的那些古都,都是位于渭水之南的曆史事實。

至于渭水之北的這座城市,為什麼叫作鹹陽而不是“渭陽”,被普遍認同的說法是,鹹的本意“皆是”、“都是”。鹹陽因同時具備“山南水北”的特質,所以被稱之為鹹陽。隻是位于關中平原中心的鹹陽,周邊并沒有山地存在,甚至可以說是關中諸城市中離山最遠的一個。一定要對應“山南”的位置,就隻能一路向北至40公裡處,才能看到一座名為“九嵕山”的山體。“九嵕山”後來曾被唐太宗選定營造召陵,使之看起來風水頗為不錯,但用它來為數十公裡外的鹹陽命名,着實還是有些牽強的。

不管鹹陽到底是不是依據“山南水北”的規則來命名,渭水都肯定是城市選址的重要依據。正因為渭水的存在,鹹陽在進入西漢之後被更名為了“渭城”(當下的鹹陽市建制有“渭城區”),以淡化秦王朝的政治遺産。相比政治遺産屬性的鹹陽二字,渭城之名顯得更為浪漫。雖然渭城在唐代已恢複了鹹陽之名,但唐代詩人王維所做的《渭城曲》一詩中,還是用“渭城”代指了鹹陽城。

從“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句中,你除了感受到渭城春色和濃濃的友情,還能體會到鹹陽與長安間的地理關系。對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守護邊疆的人來說,渭水之北的鹹陽将是他們旅途的第一站。

盡管将鹹陽城的興建與山聯系起來非常勉強,但那些興建鹹陽對岸的曆代國都,在選址上卻的的确确受到了一座山的影響。這座山在中國曆史上同樣非常知名,它就是骊山。

與左近的華山一樣,骊山也是終南山在關中平原所延伸的突出部,隻是規模要小一些,也沒有那麼的險峻。然而骊山在地緣政治舞台上的表現,卻比俯視關中平原東大門的華山,要更加的亮眼。從周幽王的峰火台、秦始皇的陵寝、楊貴妃的華清池、再到西安事變中的“兵谏亭”,骊山見證了太多的曆史大事件。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10

骊山之所以能夠見證如此之多,是因為正是這座突兀于關中平原中南部的山體,與渭水一起定位了關中平原的地緣政治中心。在關中平原所有的山地突出部中,骊山可以說是最顯眼的一個。它的存在,使得原本東流的渭水,在西鹹之間開始向東北方向偏移,并與骊山、秦嶺之間,拉開了一塊背山面水的三角形平原帶。

你會發現無論是周明的豐鎬兩京,還是漢唐的長安,再到現在的西安,其城址都處在這個三角平原中。鑒于渭水和骊山是這片低地的重要參照物,我們可将之命名為“骊渭平原”。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11

即使沒有地緣或者風水知識,普通人也很容易看出“骊渭平原”的地理優勢。從山形水勢的角度看,你會發現“骊渭平原”與“洛陽盆地”在地理上的共同點,是都屬于秦嶺山脈的凹陷處。區别隻在于,在洛陽方面配合這個凹陷處聚攏王氣是黃河;在長安方面則是渭水。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12

無論對于骊渭平原還是整個關中平原來說,渭水都發揮着地理核心的作用。這條由西向東流淌的河流,在橫穿整個關中平原之後于華山腳下注入黃河,使得關中平原還有一個更具地理屬性的名稱——渭河平原。不過滋養關中平原的這段渭水,并不是渭水的全部,而隻是渭水的中下遊,其中關中地理中心屬性的鹹陽是其中下遊的分割點。至于上遊部分,則向西穿越隴山與秦嶺之間的縫隙,向西一路上溯至青藏高原的邊緣。換句話說,整條渭水其實就是沿着西秦嶺山脈和中秦嶺山脈北麓在流淌。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13

在東秦嶺山脈,渭水其實還在沿山麓一路向東延伸。問題隻在于,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黃河,在兜了幾個大彎之後,穿越南北向的“晉陝大峽谷”,在華山腳下與渭水相會。鑒于雙方的體量差距,渭水失去了對華山以東河流的命名權。

此後沿着東秦嶺山脈北麓奔流的河水,開始以黃河之名一路向東,直至在嵩山外延丘陵屬性“三皇山”以東,徹底擺脫了秦嶺的約束,走上了一條上下擺動、變化無常的不歸路。正因為如此,作為秦嶺最東端延伸點的“三皇山”會被認定為黃河中、下遊的分割點(因此山上有“桃花峪風景區”,也有稱此分割點為“桃花峪”的說法)

陝西關中地理知識(從地理角度解析)14

華山——嵩山北麓的這段東西向黃河,我們可以将之稱為黃河“華嵩段”。正是在渭水與華嵩段黃河不僅與秦嶺一起,打造出了一第貫穿第二階梯的東、西地理中線,更形成了一條沿秦嶺北麓東行,将整個黃土高原與華北高原連接在一起華夏文明的擴張線。

不過渭水雖然是關中平原的主線,但光靠它的幹流也是撐不起整個關中平原的。那些分布于渭水兩岸的支流,不僅與之共同哺育了關中平原,還能夠将關中平原的地緣影響力,輻射向周邊乃至更遠的闆塊。

下一節,我們就将把這些河流中最重要的幾條,展現在大家面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