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讀莊子氣定神閑波瀾不驚

讀莊子氣定神閑波瀾不驚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02:05:18

在古典小說《西遊記》的開篇第一回,美猴王降世之後外出尋師學藝,他向一位樵夫問路。樵夫告訴他,距離此處不遠,有一位老神仙,住在靈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中,這位老神仙就是美猴王要找的師父。

讀莊子氣定神閑波瀾不驚(說文解心)1

圖片來自于網絡

《西遊記》裡的這段故事,蘊藏了一個字謎。無論是“靈台”,還是“方寸”,抑或“斜月三星”,都是謎面,謎底是什麼呢?是一個漢字——“心”。

甲骨文中的“心”寫作

讀莊子氣定神閑波瀾不驚(說文解心)2

,西周金文寫作

讀莊子氣定神閑波瀾不驚(說文解心)3

,隸書演變為,是象形字

讀莊子氣定神閑波瀾不驚(說文解心)4

。正如《說文解字》所說:“心,人心”“在身之中,象形”。人的心髒大小與拳頭相仿,所以中國人稱之為“方寸”。古人認為這個“方寸”之地容納了人的心靈,所以也叫“靈台”。“心”的楷書寫法是一個斜彎勾加上三點,“斜月三星”就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比喻了。《西遊記》中這段情節,也暗示了該作品是幻想、虛構出來的神怪小說。

在古代社會,人們普遍認為心的功能是思維,人的精神活動與這個器官密切相關。例如《孟子》:“心之官則思”;西方古老的箴言也說,“As a man thinks in his heart,so is he(一個人心裡怎樣想,他就怎樣為人)”。

所以,古代“心”的概念,其實包括了“腦”的認知、情緒、意志等,泛指人的精神世界。在《說文解字》當中,從“心”的字有270多個,這些字及其解釋放在一起,就是一部古代的 “心理學百科全書”。

因為“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代名詞,所以對“心”的研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内容。《壇經》記錄了一宗公案,唐朝高僧惠能曾經遇到兩個和尚在飄動的風幡下争論“風動”還是“幡動”的問題,惠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句話一鳴驚人,反映了漢傳佛教禅宗主觀唯心的思想特點。再如《道德經·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意思是說,古代的聖人不盲目地從自我意志出發進行主觀決策,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轉移,這樣才符合大“道”。

我們知道,人心——或者說人的精神世界是物質世界的反映,同時精神也具有主觀能動性,人通過實踐能夠改造乃至創造新的世界,可謂“方寸雖小,可容乾坤”。

“心”的引申意義還有中心、主宰等。古人常用“心”與“身”的關系來譬喻中央與地方、上級與下級的關系。例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闡明了這個道理:“上(君主)之使(指揮)下(臣民),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樹根)之制支葉(樹木的枝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

根據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國家也好比是人體,中央是心髒,地方是四肢。根據人體的心身關系,古人推論出治國的一般道理,這就是《韓非子》所說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本文原載于《中國紀檢監察雜志》,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