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非常清楚,地球自轉産生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一個晝夜就是一天。
如果有人問:一天是多長時間?
估計你會毫不猶豫地答“24小時”。
如果再追問:地球自轉周期是多長時間?
記憶力略好點的朋友,應該也不難回答“23小時56分4秒”。
那麼問題來了:地球自轉一周不是一天嗎?那我們一天下來,到底是過了24小時,還是過了23小時56分4秒呢?
這個問題還有以下兩個變形,也是平時經常被問到的,但本質與上述問題一樣:
1、是不是我們一天實際隻過了23小時56分4秒,但為了日常習慣方便,我們将一天近似為24小呢?
2、鐘表的刻度,一天轉兩圈的顯示時長是24小時,但實際隻花了23小時56分4秒,對嗎?
今天,就這個日常問題,和大家唠個清楚。
但在唠這問題之前,我們先講兩個看似不相幹的概念——太陽時和恒星時。
當然,對于已清楚這個概念的同學,以下内容可以選擇性飄過。
太陽時自古以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受太陽的影響非常明顯。
如今大家都知道,地球有自轉,産生了白天、黑夜的交替;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産生了一年四季的變化。
人們把太陽處于某地的正上空(後簡稱“中天”)作為一個計時起始點,到下一次日中天作為終止點,這兩個計時點的時間差為一個太陽日,又叫真太陽日。
這裡說的“真太陽日”,就是平時我們看到日起日落的一整天。由于地球赤道面與黃道面存在一定傾角,且地球軌道不是标準圓形(橢圓),因而地面不同地方每日光照時間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說“真太陽日”一天的時長各不相同。
為了使太陽日時長具有規律性,人們将兩個春分點的時間差叫作一個“太陽年”。
再将一個太陽年按365天均分,得一個均等的太陽日,叫“平太陽日”。
如此下來,平太陽日的每日時長就完全相等了。
再把一個平太陽日按24等分,每一等分叫作一個“太陽時”。
顯然,相對于真太陽日,這個太陽時嚴格說應叫“平太陽時”。
一個平太陽時,就是我們當前的1小時,即3,600秒。
最後,人們把太陽年、太陽日、太陽時的計時系統,又統稱為“太陽時”概念。
在沒有特别強調的情況下,其中“日”取的是“平太陽日”,“時”取的是“平太陽時”。
現在,問題出現了。
上面說的一個(平)太陽日,真的是地球自轉一周的360°嗎?
古時,人們對星相的研究就發現,夜空星星并非保持一成不變。即使每晚相同時刻觀察,其都有周期性整體“遷移”迹象。
随着認識水平提高,科學家已精确測量出地球的自傳周期——23小時56分4秒,這說明地球自轉一周不是我們一天計時的24小時。
如上圖模型,當地球沿着公轉軌道從A點到B點剛好自轉一周(360°)時,此刻太陽對地面觀察者而言還不是日中天。等過一段時間到達C點日中天時,地球轉過的角度已達360°59′10″。
如此,一天(平太陽日)時間與地球自轉周期不能嚴格劃等号,這對統一計時非常不方便,對“差之毫厘失之千裡”的天文、地理等精細研究更是影響巨大,因而人們需要一個相對更嚴格的計時系統。
恒星時“太陽時”是以太陽作為參照标志,由于太陽距離地球相對太近,其自轉一周時間内的公轉距離不能忽略不計。于是,人們需要尋找一顆遙遠的恒星作為參考标志。
如上圖模型,地球自轉一周周期内,即使同期公轉從A點到了B點,但由于這顆恒星距離十分遙遠,其對地球觀察者而言沒有視覺偏差。這樣,地球自轉一周的周期與第二次恒星中天(B點)的時間間隔完美重合,即将這一段時間差稱之為一個恒星日,又叫 真恒星日。
理論上,随着地球公轉的位置移動,任何一顆真實存在的恒星對于地球觀察者來說都存在視覺偏差,所以這是一顆假想的無限遠恒星。
有“真恒星日”叫法,對應的,是不是也有“平恒星日”呢?答案是肯定的。
人們在實際觀測中,選取的任意恒星總是距離有限的,那麼黃赤交角、地軸章動、公轉軌道等因素總會帶來觀測結果的偏差。所以,人們隻能最大化減小這種偏差,通過地面多點位、多次測量兩個春分點的時間差,定為一個“恒星年”。
再将一個恒星年按365天均分,得一個均等的恒星日,叫“平恒星日”。
再把一個平恒星日按24等分,每一等分叫作一個“平恒星時”。
如此,一個平恒星日太陽并沒有第二次日中天,但這卻是地球自轉一周的真實時間。
不難理解,一個平恒星時不是我們當前的1小時,實際隻有約3,590秒。
最後,人們把恒星年、恒星日、恒星時的計時系統,又統稱為“恒星時”概念。
在沒有特别強調的情況下,其中“日”取的是“平恒星日”,“時”取的是“平恒星時”。
回歸問題“太陽時”和“恒星時”是兩個不同方式的計時系統,兩者相差的3′54″怎麼辦?如何将兩者統一起來,不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會出現錯亂?
如上圖,地球在一個太陽日的自轉角度要比一個恒星日要多出59′10″。按一年晝夜更替365次算下來,地球自轉要多出約359.9°(即 約一圈)。
這表明,地球在一年内實際自轉了366圈,也就是說一年内(按人們作息規律的一個太陽年)有366個恒星日。
沒錯,一年有365個太陽日,恒星日卻是366個。隻是我們的曆法和計時都是遵循晝夜更替規律,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并不拿恒星日的天數說事。
最後,本文開篇問題的答案已呼之欲出:
我們一天下來确實是過了完整的24小時,并沒有少那所謂的“3分56秒”,鐘表計時也是真實的24x3,600秒。
而經常講的“一天隻有23小時56分4秒”,那隻是根據地球自轉周期的另一個計時方式——“恒星時”,而恒星日并不在日常生産生活中體現,多是用于航空航天、宇宙探索等科研領域。
課外作業:地球每天(太陽日)多轉了59′10″,按道理乘上365之後,應該和恒星年一樣有366圈,但我們并沒有感覺到有366個晝夜更替,這其中的一個晝夜更替現象又跑哪去了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