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診斷是診斷腫瘤的“金标準”,在惡性腫瘤的診斷中,各種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腫塊、病竈,但不能最終判斷病變的性質和類型,确診還要依靠病理診斷。
對肺癌患者而言,就是通過穿刺、支氣管鏡、胸腔鏡或者手術切除,獲取标本後進行病理診斷。
各地、各醫院的病理報告具體格式有異,但一份标準的病理報告肯定會包含:肉眼所見、光鏡所見、病理診斷、免疫組化幾個部分。
1.肉眼所見
指病理科醫生将直接看到的腫瘤标本情況進行完整的描述。如标本數量、位置、大小、顔色、質地、邊界情況、周圍浸潤情況、周圍淋巴結情況等。
通常情況下,小細胞肺癌腫瘤切面常偏白、粉色,較非小細胞肺癌質地偏細膩;肺鱗癌、腺癌切面呈灰白色;肺鱗癌壞死處常呈灰黃色,質中硬,界不清。從這些顔色、質地等表述中,可初步判斷疾病的類型。
2.光鏡所見
光鏡所見是病理科醫生進一步用顯微鏡觀察到的腫瘤細胞的情況,主要包括細胞大小、核仁、核膜、胞質以及癌細胞間的排列生長方式等,但這些數據一般不會描述出來,在病理報告裡隻是一張彩色/黑白的圖片,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參考意義不大。
3.病理診斷
報告的重要部分,會詳細寫出病理類型、亞型,胸膜侵犯情況,淋巴結是否有轉移等。
①組織病理學分類
肺癌按組織病理學分類可以分為:
①小細胞肺癌,癌細胞呈類圓形或梭形,胞漿少,類似于淋巴細胞。易于侵犯血管和早期轉移到肺門和縱隔淋巴結。癌細胞生長快、較早出現遠處轉移。
②非小細胞肺癌,主要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腺鱗癌、大細胞癌和肉瘤樣癌。其中,鱗狀細胞癌是最常見的類型,占原發性肺癌的40%~50%,多見于老年男性,與吸煙關系非常密切。
②病理亞型
病理亞型可确認腫瘤的生長方式,一般來說,貼壁型、腺泡和乳頭型預後較好,而微乳頭、實性型預後略差。
③癌組織大小
如果是手術切除了整個腫瘤,報告會對其具體大小進行測量描述。通常報告的是腫瘤面積最大的區域,這稱之為腫瘤最大直徑,例如“測量腫瘤最大直徑為2cm”。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腫瘤的大小與腫瘤的生物學惡性程度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如果是經氣管鏡或細針穿刺活檢等,無法描述腫瘤大小,那就沒有這項内容。
④腫瘤生長方式
從生長方式可以粗略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如浸潤性生長、外生性生長等。
浸潤性生長:惡性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癌細胞破壞病變周圍的組織,病變周圍沒有明顯的邊界,與鄰近的組織分界不清楚,腫瘤常不易被推動。
外生性生長:良惡性腫瘤均可能出現這種生長方式,常表現為表面凸起,可以呈乳頭狀、息肉狀或菜花狀。惡性腫瘤在外生性生長時基底部常伴有浸潤。
⑤有無侵及胸膜
人的胸壁與肺髒之間有兩層膜,内襯于胸壁内表面為壁層胸膜,肺髒表面的為髒層胸膜,如果病理報告描述為“未見胸膜侵犯”,代表無轉移,如描述為“可見胸膜侵犯”代表有轉移。
⑥有無脈管癌栓或神經侵犯
如果發生了脈管癌栓或神經侵犯,代表腫瘤已經開始轉移,預後相對較差。
⑦有無淋巴結轉移
包括淋巴結部位、送檢淋巴結數、轉移淋巴結數,一般以“淋巴結部位/轉移淋巴結數/送檢淋巴結數”表示。如果報告結果顯示“第11組2/3”,則代表第11組送檢的3個淋巴結中有2個淋巴結發生轉移。
⑧切緣是否陽性
當腫瘤被手術切除後,病理醫生會對切除組織的邊緣或表面進行染色,明确腫瘤是否完全切除幹淨,是否有殘留;如果有殘留,意味着癌症沒有被完全切除,可能需要再次手術或者積極的術後輔助放化療。
⑨病理分期
臨床上,肺癌的分期目前國際上仍然沿用的是TNM分期。三個字母分别代表着三個維度,而每個字母後面的數字就代表着具體的程度。
Ø T分期
T主要用來描述腫瘤的直徑大小。分為4類,分别為T0~T4。
Ø N分期
N描述癌細胞是否擴散到淋巴結。
Ø M分期
M代表着癌細胞是否擴散,已經擴散的部位。
病理報告中并沒有标注“M”即遠處轉移情況,因為病理醫生是無法根據切下來的腫塊來判斷癌症是否遠處轉移的。
而是否遠處轉移通常需要完善的全身影像學檢查來評估,如CT、MRI、骨掃描、超聲等。
⑩免疫組化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簡稱免疫組化,通俗的含義就是把肺癌組織中的癌細胞放大到分子級别,看看在這個水平上有哪些跟别的細胞不一樣的特征,比如說:有的癌細胞表面會表達一些别的細胞沒有的受體蛋白,有的癌細胞所産生的某種蛋白比正常細胞多出很多倍,等等。
免疫組化主要用于确定腫瘤的分子分型,判斷腫瘤的原發位置,腫瘤惡性程度及預後效果。
那麼,對肺癌細胞而言,最重要的免疫組化标記物都有哪些呢?這些免疫組化指标又都有些什麼含義呢?
Ø 1.與判斷肺癌類型有關的指标
腺癌
鱗癌
小細胞肺癌
Ø 2.與腫瘤惡性程度有關的指标
Ø 3.與靶向治療有關的指标
常見的肺癌靶點基因為:EGFR、ALK、KRAS、ROS1等。其中EGFR、ALK是肺癌中常見的兩個分子類型。
Ø 4.與免疫治療有關的指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