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給大家介紹了紫禁城城門中等級最高的午門,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與午門南北呼應的神武門。神武門位于紫禁城中軸線的北端,是紫禁城的北門,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明稱為“玄武門”,以古代“四大神獸”中的玄武命名,代表北方之意。清朝康熙重修時,因避諱康熙玄烨名諱改為神武門(圖1)。
圖1 神武門實景圖
一、神武門城台
神武門城台平面形似倒“凸”字依附于城牆南側(圖2),并在左右兩側設置有上下城台的馬道。城台總高近10m,通底寬約52m,通底進深約28m,通頂寬約50m,通頂進深約26m,上下形成了典型的城台收分形制。城台下部城牆設置有三個門洞,門洞外立面為長方形,内立面為券洞形,意為“天圓地方”。其中,中路門洞淨寬4.75m,東西門洞淨寬4.32m。三路門洞均設置雙扇實心木闆門,每扇門上設置有九橫九縱八十一顆門釘。
圖2 神武門城台平面圖
二、神武門城樓
神武門城樓高21.67m,坐落于城台的漢白玉基座之上,四方均有踏跺,通向城台和馬道。門樓采用重檐庑殿頂大木結構形式,上檐懸挂有藍底鎏金銅字滿漢文“神武門”華帶匾。門樓主體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外加圍廊一圈,通面寬41.74m,通進深12.28m。神武門正立面見圖3。
圖3 神武門正立面圖
三、神武門用途
清代創立了“選秀女”制度,為皇帝選擇後宮嫔妃,而神武門則是選看八旗秀女進出宮廷的必經之門。皇帝走中門,妃嫔、官吏、侍衛、太監及候選的宮女、秀女等均由兩側的門出入。所以,神武門是皇後妃嫔及選秀女進出的主要宮門。
神武門至今已有600年的曆史,雖經曆過多次的保養維修,仍基本保持了明代建築的風格和特征,是紫禁城内現存的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築之一。神武門外上懸挂匾額“故宮博物院”是著名曆史學家郭沫若先生于1971年題寫的。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了神武門的建築特征和功能用途,下期給大家介紹一下東華門的建築形制和特征。
......The end......
大家如果喜歡,請多多轉發和分享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