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孫子兵法以弱勝強的秘訣

孫子兵法以弱勝強的秘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8:56:03

孫子兵法以弱勝強的秘訣(不戰而屈人之兵)1

戰争的本質是消耗,因此很多人接觸了《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勝”後,就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西方戰略家們研究孫子兵法也多從這個角度出發。

不過,清醒的研究者都知道“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點不是“不戰”,而是“屈人之兵”,是從意志上的屈服,還沒有軍事上的對抗,這是利益最大化的一種體現,也是孫子兵法中一個重要的原則。

尼克松總統在他的《不戰而勝》一書中說,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說的就是“威懾”

我想這或許是理解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最接近原義的一個解讀。

當然,這也是美國慣用的一種手法,他們通過輿論、金融、外交、軍事等手段綜合打擊,創造一種氣勢,給對方一種壓迫感,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兩年美國針對我國的一系列舉措都是按照此種手法創造出來的,企圖通過這個氣勢的壓迫,要麼在談判上獲得優勢,要麼通過金融等手段将你的經濟成果洗劫一空,獲得他決定的領導地位。

然而,氣勢這東西也是有虛有實的,從我國的應對來看,應該是看破了美國氣勢中的虛實,看似緊張的氣氛,都逐一化解,甚至開始逐漸出現了攻守異位的形勢。

孫子兵法将“不戰而屈”放在“謀攻篇”,作為高階目标的追求,實際上要實現的就是“勢勝”

勢勝,是孫子兵法高段位的一種思想與方法的操作,如果說孫膑繼承了孫子兵法的思想,那麼“孫膑貴勢”的總結就是《孫子兵法》應用的最佳佐證。

關于《孫子兵法》勢勝的思想,傳世本體現的并不多,但從銀雀山竹簡本的篇序中可發現這個特點,竹簡本的篇序是計篇、謀攻、勢篇、形篇、作戰、行軍、軍争、九變、實虛、地形、九地、用間、火攻。

這個篇序體現了一種重“勢”的思想,計篇言多算,即評估雙方作戰力量,做各種可能性和預案;謀攻依據目标确定作戰計劃;從勢篇起是一套造勢、用勢的操作體系。

九地篇公認的孫子兵法操作思想集中呈現的一篇,下半部分講“人情之理”的内容中有:

王霸之兵,伐大國則其衆不得聚,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于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這段體現了威勢的攻心力量。

威勢的運用,從孫子兵法“謀勢”思想上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示形。

通俗講就是“秀肌肉”,但這裡有“詭道”的成分,如始計篇所言“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一樣,為了實現對方對自己的某種認知,而展示的力量一部分或一面。

這種“詭道”企業界經常用,有興趣可以細細體會企業的一些宣傳,皆為此道。

孫子兵法裡講的手段有“謀”與“交”,美國關稅、台海、南海等操作屬于“謀”,構建朋友圈,拉攏周邊、歐洲等盟友屬于“交”,對付它的手段就是“伐謀”、“伐交”,戳穿它的“謀”,破壞它的朋友圈之“交”。

當然,現在的手段工具箱中還有輿論、金融、經濟等手段,各種手段綜合起來就會形成一種氣勢,而且各種手段的組合解決決定了它的功能,即它要實現的目的。

我們既要從其組合結構中把握它真實的目的,又要在其“有所有餘,有所不足”的形勢中找到它氣勢的虛實點。

這個點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大量信息中判斷最難。

第二,戰而屈。

很多時候僅靠“示形”還不夠,得拿點實際的戰例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就像咨詢公司總會給企業講些他們做起來的成功案例一樣,盡管企業的成功,咨詢公司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甚至微乎其微,但潛在客戶喜歡這個,最重要的是能簽單。

蒙古帝國非常善于用這種方式,攻下一城後,會放走一些俘虜,這些俘虜到了下一城會把蒙古騎兵描述得非常可怕,經常是蒙古騎兵到達城下之時,就是開城投降之日。

美國也善于制造這種氛圍,他們通過打些小國展示他們的“先進”的戰法,海灣戰争、伊拉克戰争它們通過媒體放大他們的“力量”,創造一種“不戰而屈”的氣勢。

孫子兵法中,創造氣勢的方法如《孫子兵法戰術體系》的流程一樣,但需要換一種思考方式,修改一些模型的變量。

如果說,孫子兵法的“戰術”側重于力量的運用,孫子兵法的“勢勝”則更側重于力量的建設與展示

出差路上,将思考做個小結,不成體系,歡迎碰撞觀點。

孫子兵法以弱勝強的秘訣(不戰而屈人之兵)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