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馬思純:在青春片裡演繹人生
打小我們就聽人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那哭聲是用來召喚的信号。等長大了,也會慢慢體會“惡人先告狀”給自己帶來的苦惱。青春期好像永遠和叛逆綁定在一起,青春片好像叛逆的程度越強、表現的尺度越大才越有看點和賣點,早戀、逃學、打架、堕胎這都成了标志性的符号,奇裝異服、遊戲台球、飙車蹦迪,更有甚者吸毒犯罪,盡是癫狂,盡是過火。




《七月與安生》的結局留下了懸疑和線索,那是劇作的技巧,更是人生的多種可能,你相信哪種就是哪種。真真假假,沒有真也沒有假,馬思純周遊世界回來看着周冬雨的淡然和愛戀是真,她懷着家明的孩子楚楚可憐的眼神也是真。當她在雪地裡擡頭望着白日,恍然跌入岩井俊二《情書》的雪山上。“你好嗎”“我很好”,這是七月問安生的話,也是七月問自己的話,追逐彼此的人生,在交彙時放出光芒,然後對彼此說我很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