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免費健身私教亂象

免費健身私教亂象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05 01:42:22

免費健身私教亂象?來源:工人日報原标題:健身行業如何健康發展?,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免費健身私教亂象?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免費健身私教亂象(私教評級不清晰)1

免費健身私教亂象

來源:工人日報

原标題:健身行業如何健康發展?

有最新消息稱,中國最大的連鎖健身房之一威爾士健身被LVMH旗下基金收購,此次交易約30億元,涉及威爾士約150家門店。業内人士認為,此次威爾士被收購,意味着威爾士從管理到銷售團隊到教練都會進行大變革,對國内健身房行業會有不小的影響。

虛假宣傳困擾消費者

現代生活,健身已經成為流行的生活方式。健步走、跑步、練器械……随着居民健身意識越來越強,健身房數量也越來越多。

“遊泳健身了解一下?”地鐵口、馬路邊、商場裡,這句話随時随地可以聽到,一度成為火爆的網絡用語。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健身房數量這些年一直增長迅速,從2010年近3300家增至2017年的5000多家,預計2018年我國健身房數量将達到5800多家。除了大型專業的健身房越開越多,特色的健身工作室也如雨後春筍一般,預計會員人數有望進一步突破1000萬人。

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居民區附近的健身房裡看到,幾乎從周一到周日,健身房裡都有會員們揮汗的身影。“除了節日放假,會員來得少一些,平時上私教課都要提前預約。”私教楊先生告訴記者,該健身房屬于連鎖,目前在北京有50家,“由于價格比其他健身房低些,來辦卡的會員一直很多,健身房發展勢頭較好。”

但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會員對這家健身房意見不少,在某評價網站裡差評也頗多。“之前發生過會員建立微信群維權的事兒,好像是因為多次更換教練的原因。”每天來健身房“打卡”的張阿姨說,自己隻來走路和遊泳,從不買私教課,因為“教練流動性太大了,賣私教課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業績做完就換人,然後新教練又要拼命向你兜售課程”。

在北京做過多年健身房行業的鮑濤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開健身房成本低,回錢快,所以健身房連鎖品牌發展迅速。“開業投入最大的就是房租和器械,隻要宣傳做得好,開業以後一個月就能回本。”鮑濤透露。

而為了快速回籠成本,搞虛假宣傳也已經成為健身房業内潛規則,銷售人員也會不斷拉攏新會員或者推銷私教課。北京市民段先生就有過被健身房“忽悠”的經曆,在東直門某健身房,辦卡的時候銷售帶段先生去看了泳池,“恒溫,水質幹淨。結果辦完卡了他們告知泳池維護不能使用,維護了三個月還沒維護好,這不是騙人嗎?”段先生與健身房經理大吵一架後,隻能選擇低價将健身卡轉出。

另外,健身房銷售與消費者簽署的服務合同也有許多漏洞和霸王條款,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才發覺維權無路。

看不懂的私教資格和評級

調查顯示,除了增強體質這個共同的原因外,70後、80後重視通過科學系統的運動健身在緩解壓力的同時有效預防運動損傷,而85後則重視通過高效的運動内容設計達到塑身修形的效果,90後則将運動作為社交的重要一環,喜歡通過曬運動照、曬運動成果在社交網絡中塑造自身健康形象。

這也意味着,健身愛好者對于個性化體驗的要求将越來越多,提供一對一訓練的私人教練将越來越受歡迎。

然而,健身房越開越多,教練缺口也越來越大,健身教練的資格和評級卻讓消費者看不明白。

“有的是體校畢業生,有的是退伍軍人,還有一些是健身愛好者自己考證上崗的。”鮑濤告訴記者,正規健身房的教練都有資格證,但資格證的水分卻比較大。記者在搜索引擎裡輸入“健身培訓”便看到大量專門的培訓學校廣告,幾乎都打着“零基礎私人教練培訓基地”的旗号,一些精品私人教練培訓課程僅需20天即可“持證上崗”。

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健身房中從事健身教練的人群中,隻有42%是來自體育專業畢業生,大部分的人隻是經過1~3個月的培訓取得相關職業證書。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即使是連鎖健身房,私教的評級也沒有行業标準,一般是健身房自己定級。鮑濤介紹,健身房的盈利主要來自于會員卡和私教課,而教練授課之餘,賣課更像是主業。張阿姨說自己健身的會所裡一做活動,私教都無心教課,“給自己的學員狂發信息喊他們買課,銷售任務很重的。”

記者咨詢私教價格,一位教練告訴記者,按課時分為220、260、300元的檔次,但如何分級,消費者無從得知,“當然越貴越好,說明教練資格老,更專業。”一位在健身房被換過9位私教課教練的消費者曹小姐透露,自己買的是260元的課,活動價格240元,教練走後健身房給她換了新來的教練,後來得知該教練為初級,課時180元一節。“白白多花錢,卻沒享受到應有的待遇。”曹小姐憤憤不平。

有迹象顯示,私教領域的培訓水準提高似乎迫在眉睫。已經有不少健身專業人才開始接受運動療法和運動科學的正規教育,職業證書也變成必備要求。

健身行業如何健康發展

自2009年10月1日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開始實施,并将每年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以來,健身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2017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不斷上升,2017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5億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達41.3%左右,龐大的健身人口為健身行業帶來巨大的需求。2017年我國健身産業總産值約為1500億元,近6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7%。

但與此同時,不同類型消費者共同面臨休閑時間短的困境。我國國民日均休閑時間為2.55個小時左右,不足發達國家一半。休閑時間的缺乏意味着選擇運動種類的餘地偏少,而球類運動對于時間和同伴的要求苛刻,商業健身“随到随練”的運動模式更适合目前城市緊湊的生活狀态。

除了時間成本外,國内健身辦卡成本也相對較高。商業健身房基本以年卡銷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年卡價格基本在5000元左右,相對于發達國家健身人均消費占其人均收入水平不到1%而言,在健身房健身在國内依舊是件相對“奢侈”的事情,基本上以都市白領為主。尤其是目前國内健身房盈利模式單一,主流健身房皆采取年卡 私教模式,面向客戶群體多為一二線城市高收入階層,提供服務内容同質化較為嚴重。

種種問題,也導緻健身市場經營中的推銷員售卡拿提成、無照經營、健身房老闆圈錢跑路等亂象頻頻發生,不但讓消費者的權益受損,也給健身行業的健康發展留下隐患。

業内人士認為,在行業升溫背後,盈利模式過于單一、産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市場相對分散、專業教練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制約着行業發展,但整個行業依舊看好,健身市場正在經曆“成長中的煩惱”。

“走進健身房就是在消費,所以消費者首先要樹立正确的消費觀,要選擇最适合自己的消費方式。”對于健身房及整個行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餘超說,由于近年來健身行業的快速發展,經營者片面追求商業利益的行為屢見不鮮。健身房老闆跑路、健身教練素質不高且更換頻繁、會員在負重時因操作不慎而危及人身安全……這些問題,其實都能依靠消費者在辦理會員卡時簽署合同而解決。隻要消費者養成良好消費習慣和增強維權意識,就會促進整個行業向正規化發展。(記者 徐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