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遊子吟》原詩
作者:孟郊 (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全詩共三句三十字,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此詩情感真摯自然。
二、關于作者和創作背景
遊子吟作者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生活貧困,屢試不第。46歲,始登進士第。
孟郊早年漂泊,一生貧困潦倒,直到50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職, 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将母親接來住。深摯的母愛,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颠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内心情感。這首詩就寫于此時。
元和三年(808年)孟郊為檢校兵部尚書,兼東都留守。60歲時,因母親死而辭去官職。元和九年三月,鄭餘慶轉任山南西道節度使,鎮守興元,又奏孟郊為參謀、試大理評事。郊應邀前往,到阌鄉(今河南靈寶),不幸染暴病去世。
三、詩意解讀
1、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将“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
2、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的。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3、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盡情地讴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發自靈魂深處感恩母愛的頌歌,千百年來赢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父書空滿筐,母線萦我腸”(史骐生),“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
參考資料:
1、史骐生《寫懷》
2、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