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石氏骨傷科黃浦區

石氏骨傷科黃浦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1 02:13:57

源起江南的石氏傷科救死扶傷、服務百姓,學術傳承者逾千人,足迹遍及海内外,受到業界同仁和百姓大衆廣泛贊譽。第四代學術傳承人石印玉教授年逾古稀,依舊每周照常看門診、查病房,他辨病論治、方子常會有變化,喜歡活用其他醫家經驗,診治講求一個“活”字。

“紀念上海石氏傷科150周年暨石印玉教授學術經驗研讨會”即将召開,日前弟子專家共同梳理石先生學術經驗,傳承流派精華。

“活”治:主張整體理念治傷先識人

石氏傷科1870年左右自江蘇無錫遷至上海,肇始于石蘭亭(諱藍田),及至1940年代中期已成“滬上傷科名家”。石筱山、石幼山兩位先生先後納徒多人,上世紀50年代成立上海中醫學院,在附屬醫院開展診療教學,先後兼任教職,在學術團體擔任職務。

石印玉先生作為石幼山之子,擔綱石氏第四代學術傳承人。出身中醫名家的他說,“父輩對我的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工作的态度,自己開診所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經常有經濟困難的病人看病不收費,藥還會免費給。當下也應如此,人家找你來看病,能解決的盡可能解決。”

石氏骨傷科黃浦區(石氏傷科第四代傳人年逾古稀)1

石印玉虛歲5歲開始上小學,1958年年僅16歲時考入當時的上海中醫學院六年制本科學習。在大學期間,除了系統學習中醫學專業理論知識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勞動。下鄉巡回醫療,與農民、工人生活在一起,勞動在一起,接觸到勞動人民的勤勞、樸實、善良,由此形成自己獨到的臨床特點。

相比其他流派傳承,石印玉更主張根據疾病譜變化、中醫學特色與優勢,确立“中醫藥防治慢性筋骨病損”主攻方向,提出“治傷識人、整體調治”的當代骨傷科臨床診治新思路,由此創立當代中醫診治慢性筋骨病損類疾病的新理論體系。

植根百姓總結經驗,他認為,考慮到現代人生活作息、工作内容與古人不同,具有腦力活動多、生活壓力大、熬夜多的特點,人群中陰虛與熱證的體質突出,由此提出:治療慢性筋骨病損時需“清熱活血”的觀點。而針對膝骨關節炎這一常見的老年退行性疾病,以往多被中醫學界歸為“膝痹”、“骨痹”,他更主張其病機為“本痿标痹,痹痿并存”,進而提出“筋骨并重,以筋為主”的治療原則。

“活”學:病人才是醫生最好的老師

“病人是醫生最好的老師,我們要感謝病人,這是老師一直以來的教誨。”弟子曙光醫院龐堅醫生說。在石印玉看來,醫生問診必須仔細、認真采集病情信息,才能施以治療,觀察随訪療效,印證診斷處置是否得當,方可技術不斷提高。

石氏骨傷科黃浦區(石氏傷科第四代傳人年逾古稀)2

治好病人,是醫生的第一要務。龐堅回憶:跟随老師出診學習時,最有體會的是,當門診遇上來自郊區或農村的病人,老師可以如同閑話家常般完成問診,個中便能感受到老師對于鄉村與農民的熟悉與親近。

1966年結束下鄉勞動,石印玉返回曙光醫院傷科工作,傷科接診中有各部位骨折、脫位、傷筋病人,如何才能給予他們最恰當合理的診治?石印玉一邊診治,一邊選擇最“笨”的學習方法:找到當時所有的骨科專業學術期刊、專科學術專著,通讀之後擇要做摘記,形成數以千計的文摘卡。

當年有骨折病人行動不便,很難回到醫院複診。石印玉則與同事主動上門,走小巷、爬閣樓去随訪;有時擔心病人病情反複,下班晚飯後常會回醫院查看。兢兢業業的精神築下紮實中醫傷科基礎,更為學生傳承了踏實、認真、勤奮的工作作風。

他于上世紀80年代創建“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同時提出“傳承發展石氏傷科學術精華、培養造就中醫骨傷創新人才”發展理念;率領團隊以“慢性筋骨病損防治研究”為主攻方向,研究内容涉及脊柱病損、骨質疏松、骨關節病、傷科手法、石氏傷科學術思想等,在研課題共計50項,其中國家級12項。

在常見骨質疏松症診治中,石印玉則提出以補腎藥的作用分陰陽,益腎陰與溫腎陽的中藥具有不同作用機制,治療中需要有針對性,該學說改變了以往治療骨質疏松症“一概補腎”的局面。而以“脾為後天之本”為理論依據,拟定“健脾方”防治骨質疏松症,取得較好臨床效果,使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症的方法得以豐富。

“活”傳:吸納各家之長敢于創新

百年金字招牌石氏傷科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葆有活力,石印玉先生認為,關鍵在于吸納各家之長的基礎上敢于創新。當年如是,當代亦如是。雖出身中醫世家,他并不排斥西醫,中醫與西醫的相結合得以取長補短,在中西醫兩方面皆有所長。

“老師不是傳統概念裡執着而又古闆的學者,他興趣雜泛、學識廣博、樂于接受新事物。”龐堅記憶猶新,“當年适逢老師搬家,出力協助整理搬運一部分書籍,誰知那天理出的書籍,不少是國内外文學名著或是各類閑雜書籍,以及一部分英文書籍。”

人文思想與醫術融會貫通,相比獲得的一系列榮譽,石印玉更在意通過科學研究研制現代化的中藥制劑,将傳統中藥湯藥開發制成療效明确、質量可控、便于服用的膠囊藥片,讓石氏傷科方藥造福更多病家。

由他創制的密骨膠囊、養血軟堅膠囊、芍藥舒筋片、懷珍柔肝膠囊、金利膠囊、參蠍止痛膠囊、抗骨質增生合劑等為無數病家緩解了骨病傷痛。他同時整理研究形成規範的特色診療技術:仰卧位拔伸整複手法、麻醉下手法松解整複技術、單穴深刺電針技術、麻醉下肩關節粘連松解技術等,以及石氏傷科導引八法、石氏傷科強筋健脊功法、石氏傷科墊枕療法等。

迄今,上海石氏傷科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于2005年組建成立“石氏傷科醫學中心”。2010年,石印玉倡導成立“石氏傷科學術聯誼會”,通過互聯網加強海内外石氏傷科傳人之間的聯系,讓百年海派中醫傷科招牌在新時代下再度閃亮。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題圖說明:石印玉(中)與學生們在一起探讨病例。

來源:作者:顧泳 張莎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