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手冊範本?近年來,競争在日益加劇當今的中國人見面時,常使用的問候語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吃了嗎?”,取而代之的是“最近忙不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師手冊範本?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近年來,競争在日益加劇。當今的中國人見面時,常使用的問候語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吃了嗎?”,取而代之的是“最近忙不忙?”
教師作為高壓力職業之一,同樣深受工作壓力拖累,我們常常聽見老師抱怨“這麼多工作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為什麼教師會覺得工作繁重,常常時間不夠用呢?究其原因,不僅僅在于工作負荷大,還在于缺乏合理的時間管理。
我們經常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有很多時間管理的技巧能幫助自己很好地利用人生最寶貴的财富——時間。時間一旦流逝一去不複返,無論我們如何努力也無法挽留它們。如果我們浪費了時間,那麼世界上沒有哪家銀行可以讓我們提取以前儲蓄的時間來彌補這段被浪費掉的時光。常常我們付出的時間與得到的效果不成正比,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呢?接下來的一系列有效管理的技巧或許對你有益。
一、不當的時間管理模式
研究者描述了“時間管理不當的7項緻命過失”:[插圖]
困惑:我該去哪兒?
猶豫不決:我該做什麼?
擴散:心理和生理上超負荷。
拖沓:将事情留到明天去做。
逃避:逃到幻想中的樂園。
中斷:先放下這個。
求全責備:我沒有把事情做得完美。
如果我們存在上述模式中的一種或幾種,說明我們時間管理不當,我們應該對此好好注意,并且采取适當的措施來提高我們時間管理的有效性。
二、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
中學教師要面對中考的壓力,面對學校考核的指标,面對學生家長的過高期望,他們的工作任務相當繁重。絕大多數中學教師的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如果加上晨讀和晚自習,許多中學教師的在校時間甚至超過12個小時。中學教師每天要查資料、寫教案、登台講課、批改作業、收各種費用、找學生談話、接待家長來訪、檢查衛生、撰寫論文等等。由于這些工作中有常規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日常事務性工作,還有各種臨時性、突發性工作,各種繁雜事務一大堆,所以中學教師總是在忙忙碌碌,疲于奔命。但是,許多中學教師在抱怨工作時間長的同時,卻又深感時間不夠用,有很強的時間緊迫感,似乎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必做和想做的事情。這種情況讓中學教師的每一天都充滿壓力和混亂,工作和生活因此受到嚴重影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方面,教師較大的工作量、繁瑣的工作流程與教師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相矛盾;另一方面,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投入與其相對較小的工作成效不相稱,這導緻教師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大多數中學教師表示累不要緊,隻要有所值,有所回報。但繁忙卻低效的工作使得教師難以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要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不僅需要教師考慮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務,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還需要教師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内實現最大的工作價值,赢得最大的工作效益。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途徑就是尋找有效的管理時間的方法。[插圖]
(一)确定做事的優先順序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認為,做正确的事(效果)要比把事情做正确(效率)更重要。如果想把事情做正确,就不要盲目地去做事情,要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弄清楚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通常人們衡量日常活動的優先順序有兩個标準:緊急性和重要性。所謂緊急性是由事務的最後期限決定的;重要性是由事務的價值決定的。著名的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提出者史蒂芬·柯維,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日常的事務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重要又緊急的事務,第二類是重要不緊急的事務,第三類是不重要卻緊急的事務,第四類是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通常人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第三、四類事務上,常常忙了半天,付出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卻沒有把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事做好。對于中學教師來說,實施有效的時間管理,應先将每件工作依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行排序和分類,把事情分為ABCD等級,然後再按順序和類别依次處理這些事情。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比如下一堂課的資料還沒有備齊、有許多作業要批改,這樣的事永遠放在第一位,馬上去辦,決不拖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過幾年要評職稱,需要撰寫論文,就可以先好好規劃一下,再整理積累的書報資料,按計劃有步驟進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比如不速之客來訪,需迅速處理,不要花費太多時間;不很緊急也不很重要的事,比如上網聊天、欣賞喜歡的歌曲、看喜歡的電影,可以利用小憩的時間做。總之,中學教師要養成先權衡事情的輕重緩急再去做事的習慣,不要讓不重要的事占用過多時間,以緻撿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專注于當前的事情
做事不太專注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花費成倍或者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事倍功半。所以,假如我們想要節省時間、高效利用時間,專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能力。教師應盡量做到每一段時間專心處理當前的每一件事情,在工作的時候,永遠保持專心與專注的狀态,做好自我管理。為什麼要保持專注的狀态,這是因為當我們不專注的時候,将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大量消耗在與我們的根本目标不相關的事物上,比如抱怨天氣的惡劣,抱怨學校的管理與教師的待遇,發呆、做白日夢、沉湎于對過去之事的懊悔中……最終,我們将不斷遠離預定的目标。自我管理的重要環節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關注需要完成的任務,完成事情的方法,這樣就能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一直到這件事的結束。
(三)制定明确詳細的工作計劃
制定明确詳細的工作計劃對教師來講很有必要,教師需做好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學期、一學年的計劃,分類推進、按部就班、有條不紊,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從表面看來,做計劃和考慮問題可能會占用一些時間,但實際上,從總耗用時間量來計算,卻節省了許多時間,并且充分利用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制定計劃時,中學教師必須用筆把計劃記下來,如果隻是打腹稿或在腦子裡簡單盤算一下,在時間的安排上往往不夠緊湊,容易浪費時間。另外,不把計劃落實到紙面上,從形式上看計劃的制定就不夠莊重,對教師自己的行為就不容易起到約束的作用。
(四)糾正不良的做事偏好
人們都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有些教師先做喜歡做的事情,再做不喜歡做的事情;先做熟悉的事情;再做不熟悉的事情;先做有趣的事情,再做枯燥的事情;先做容易做的事情,再做難做的事情,這些行為偏好有時是不利于提高做事效率的。教師應要經常問自己,“現在最重要的是做什麼事情”,而不要問“我現在最願意做什麼事情”。要保證自己在正确的時間内做正确的事是很困難的。時間是世界上最充分、公平的資源,每個人一天都擁有24小時,然而時間又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隻能擁有24小時。時間資源是個定數,而時間管理能夠幫助中學教師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取最大的工作效率,實現最大的工作效益。
(五)避免浪費時間
中學教師應減少許多無謂的時間消耗,學會避免時間浪費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保持有效的工作環境。辦公室組織混亂,缺乏條理會幹擾工作的有序進行。中學教師應盡量保持桌面整潔;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和工作中經常要用到的辦公用品應觸手可及;每一件物品應擺放在固定的位置,避免在尋找中消耗時間;把各種資料分門别類,以便迅速地取用;堅決把不再需要的東西扔掉。井井有條的工作環境不但會使教師的工作效率提高,還會使教師的心情愉悅。
2.安排固定時間處理班級事務和行政工作。中學教師應每天有一固定時段到教務處、學生處、總務處等場所集中處理事務,這樣可以避免因沒有計劃好而來回奔跑,造成浪費時間和體力現象的發生。
3.安排固定的時間接、打電話與會談。教師最好告訴家長、同事自己預定的時段,比如可以在早上11:00—12:00,或下午5:00以後,剩下的其他時段教師就可以專注地做事,避免被頻繁地幹擾。
4.敢于拒絕别人。許多教師希望保持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别人的要求,有求必應,有的教師甚至放下手頭的事去遷就别人。很多教師由于過度承諾或過多的工作負荷而被壓得喘不過氣,以緻影響工作效率。所以,要拒絕不恰當的要求和額外負擔,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當教師沒有能力或時間去做某些事,或者做超出自己職責、能力範圍的事情時,需勇敢地、堅定地說“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拒絕别人時,教師也要把握幾個原則:(1)對事不對人;(2)要客氣、自然;(3)可以提出另外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委婉地表示願意幫忙,但是手頭有更急的事要處理,換個其他時間會更好,相信對方如果明智的話也會理解你的苦衷。
5.克服惰性心理,避免拖延時間。人性是非常複雜的,有積極的、勤奮進取的一面,也有消極的、懶惰的一面,因此人經常需要跟自己人性的弱點做鬥争,在這個過程中,思想的松懈、意志力的薄弱會使人在拖延中讓時間白白流失。心理學家認為,拖延的主要原因是恐懼、害怕工作過程的辛苦、困難,害怕做完之後的不利結果——失敗,害怕他人譏諷,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在現實中,人們總是找出各種借口把今天應該做的事情留到明天,把現在該做的事推到以後。所以,拖延主要是人主觀故意延遲做某事。拖延的後果就是會使人們陷入困境。教師要進行積極有效的時間管理,就必須防止工作中出現拖延的現象。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提高自制力,約束自己,盡量做到今日事、今日畢,避免很多事情累積到一起時造成時間上的緊迫感以及心理上的焦慮與煩躁。為避免出現拖延現象,教師可使用“切分”的技巧:把工作任務分成更易管理的幾小塊,規定每個部分的開始時間和完成時間,然後開始行動。因為開始一小步會讓你感覺良好,體驗到成就感。這樣,你就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工作就完成了一半甚至全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完成了工作不要忘了要獎勵自己,獎勵自己會讓工作變得更加有趣。
6.善于授權和借助他人的力量。中學教師不需要事必躬親、凡事親力親為。中學教師沒有實權,不是領導,沒有助理或下屬,但他們在所教的學生及學生家長面前,還是擁有了許多無形的權利,擁有許多可以利用和挖掘的資源。具體來說,首先可以用心考察,着力培養得力的學生幹部和課代表,賦予他們職責,教給他們工作的策略,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建立與學生家長的密切聯系,充分利用家長的能量,與家長成為盟友,共同為學生更好的發展付出努力。總之,教師要改變認為自己有無窮的精力和能力,可以勝任一切、完成一切的想法,嘗試利用學生的潛力和家長的幫助更好地完善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