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半年招工難與就業難

上半年招工難與就業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5:46:34

上半年招工難與就業難(市場資源錯位)1

2月16日,長壽區猴年春節後首場“2016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火爆開場。 通訊員 張異 攝

上半年招工難與就業難(市場資源錯位)2

2月16日,萬盛經開區舉辦關閉煤礦失業人員就業大型招聘會,吸引了衆多求職者。 通訊員 曹永龍 攝

編者按:

每年春節前後,總有不少餐飲、家政和制造業等行業的企業,為人手緊缺卻又四處招不到人而發愁,今年也不例外。

事實上,這并非春節前後才獨有的現象;就業市場上,發愁的也不僅僅是用工企業。近年來,因多種原因,勞動者與用工企業之間在意識、知識及技能等方面難以有效匹配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這種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既導緻很多勞動者就業難,也讓企業普遍陷入了招工難的困境。

從今日起,本報将推出系列報道,對招工就業“兩難”的現象持續予以關注,并将剖析個中原因,探讨解決之道。

新年到,許多人有了新的職業規劃,或要試着換個新“飯碗”。同時,許多企業也在忙着招工和安排人事。

然而,不少人發現,在開年這輪就業市場雙向選擇中,無論是個人求職還是企業招聘,似乎比以前更難了。

求職者:

花更多精力時間找工作

“五年前,一個高校畢業生隻要專業對口,簡曆做得認真,面試時機靈一些,頂多應聘個10來次就能找到工作,而現在,二三十次也未必行。”1月25日,重慶華威人才網人士在談到目前本地人力資源市場行情時表示。

據了解,目前我市大大小小招聘會,以及招聘網站等主流招聘渠道,求職者應聘就業的成功率明顯下降。

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我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7.23萬人,同比增長0.5%。中國就業網數據顯示,2014年我市進入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登記的用人單位16651戶,同比增長133.1%。盡管2015年數據尚未公布,但重慶繪強人力資源公司負責人冉強估計,2015年我市各類行業招聘會的舉辦頻率、人數規模、簡曆投遞數量,至少是5年前的3倍。

重慶擎銘人力資源公司負責人田禀蘭告訴記者,重慶近年年均城鎮新增就業量穩定在60萬-70萬人左右,雖然各類招聘活動頻繁、參加人次與簡曆投遞量大幅增加,可新增就業量卻沒有變化。“這說明求職行為的實際效率大大降低了,求職者需要花費比以前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才能獲得一份工作。”

企業:

虛位以待但找不到想要的人

求職難,未必是因為需求不足。

重慶彙博人才市場近期發布的一份供需報告顯示,該人才市場去年整體崗位與求職者供需指數為2:1。

網絡招聘渠道的情況與線下招聘類似,據聯英人才網重慶分公司負責人介紹,近期全市網上人力資源平台大約能夠提供200萬個職位,各行業對普通崗位員工的需求量變化不大,以大數據IT、物聯網、跨境電商及服務業為代表的行業,職位需求出現了明顯上漲,其中創新型小微企業的人才需求增長更是高達五成。

“前幾年,本地企業80%的招工需求,都能夠通過網上招聘滿足,而現在這一比例下降到30%,更多企業需要通過面談、獵頭、機構推薦等更多樣的方式來招聘人才。”這位負責人說。

這也意味着在許多求職者找不到稱心工作的同時,不少企業虛位以待卻找不到稱心的人。

“經常有企業向我抱怨怎麼也找不到想要的人。”重慶雲日産業集團董事長、國家高級人力資源師黃子華稱,目前在傳統制造業和新興行業,求職、招聘“兩難”現象已經十分明顯。

企業和個人需求難以對接

在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廖成林看來,“兩難”現象的出現,實際上是企業的用工需求和個人的就業需求難以實際對接的一種錯位,而且大多是結構性錯位。

以電梯維修保養業為例,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目前全市需要1萬名專業技術人才,但缺口卻高達50%以上。從長遠看,隻有少數職業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基本不可能填上供需缺口。

結構性錯位的另一個突出表現,是一些“優質”崗位變得十分稀缺,而多數普通崗位則對求職者吸引力不足。

騰訊-麥可思2015屆應屆大學畢業生流向月度跟蹤調查顯示,在2015屆大學畢業生中,37%最希望簽約的雇主類型是國企。但市教委的一份資料則顯示,近年我市國企在應屆畢業生中的招錄比例,已從12%左右下降至不足0.5%。隻有24%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和15%的本科畢業生,把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民營企業視為求職方向。

“目前的人力資源市場,國企、外企中的非一線工人崗位是供大于求的。對各制造行業和服務一線崗位,以及大部分中小微企來說,卻是嚴重的求大于供。”田禀蘭坦言,這種供求錯位的成因十分複雜,涉及專業技術要求、企業環境待遇和個人求職觀念等諸多因素,至于解決之道,單靠供求雙方顯然遠遠不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