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75回講的是:鳳姐帶人抄檢大觀園,寶钗急匆匆地來告辭,尤氏和李纨的反應是相視而笑,緊接探春來到,寶钗将意思告知。從這裡筆者可以看出對寶钗的離開已經有兩種态度了。
第一種就是尤氏和李纨的相視而笑,這是普遍的一種心态。她們笑了,笑什麼呢?可能嘲諷寶钗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吧。你看,賈府最好的時候,你來占便宜;現在賈府出事了,就跑得比兔子還快,這不就是明哲保身、不攪混水的世故表現嗎?第二種就是探春用“很好”來支持寶钗的做法,這顯然是和尤氏、李纨完全不同的态度。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筆者陸續又看到其他人的态度。
第三種:寶玉的受傷型
“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
第四種:湘雲的憤憤不平型
“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早已說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處賞月,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
第五種:王夫人的小心行事型
78回的“親戚們住一場,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第六種:就是賈母的理解型
76回中“況且他們今年又填了兩口人,也難丢了他們跑到這裡來”。
第七種:鳳姐的漠不關心型。
面對寶钗離開大觀園,賈府裡至少有上面7種态度在醞釀發酵。大多數讀者可能隻看到了第一種态度,就是尤氏和李纨的相視而笑,對其他幾種态度可能忽視了,導緻對寶钗的認識片面。在此筆者寫出一點拙見,希望能夠還原寶钗正确的人物特點,洗掉不必要的污點。
在以上七種态度中,筆者認為隻有探春的理解才符合寶钗的人物特點。原因如下:
寶钗和探春在思想層次和見識上是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她們對事物的看法基本一緻。要說兩人水平高低,還是寶钗的見解更加高拔。這從探春和寶钗一起管理大觀園時,兩人就達到了默契可以看出。
對眼下賈府的混亂局面,兩個姑娘做出的判斷意見也不謀而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有着同樣家族零落經曆的寶钗更懂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此刻賈府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消減支出,才能度過難關。
寶钗作為大觀園裡标志性的人物,“豔冠群芳”,絕不浪得虛名,又豈是一般肉眼凡胎的人能夠比肩的?
“衆人皆醉我獨醒”,賈府裡這些安享富貴的人看不到那麼遠,她們對即将到來的頹敗尚無感覺,所以尤氏和李纨隻看到了寶钗世俗的一面,湘雲看到了寶钗無義,寶玉看到了寶钗的無情,寶钗看到的是未來,賈府和薛家未來的命運走向,筆者看到了寶钗身上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可貴品質。
1,敏銳的危機預警能力和行事低調的作風從賈母查賭和抄檢大觀園,寶钗就嗅到了賈府中的暴風驟雨已經在來的路上來。賈府敗事已成定局,大廈将傾,哪還有精力照顧親戚?寶钗正是看到了賈府的窘境,才自覺地選擇搬走,并且走得靜悄悄。
“我今兒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裡作伴兒。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麼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橫豎進來的,所以來告訴大嫂子一聲”。見75回
寶钗走得很低調,她有意不回賈母和王夫人,是不想動靜太大,她告訴了李纨和探春,在禮節上也是照顧到了。這正是她做事周到的表現,你想,王夫人正在為大觀園的事情鬧心,賈母一向對自己不是很熱絡,自己又不是什麼貴重的客人,萬一去回了,不知惹出多少不必要的閑話來,倒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隻告訴李纨和探春,也算不逾禮了。
2、未雨綢缪、講究務實精神
在眼下慌亂的局面下,一切虛禮都可免除,保住賈府的命脈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特事特辦,不拘常理,這是最經濟,也最有效率的辦事方法,現在。“依我的注意,也不必添人過去,竟把雲丫頭請了來,你和他住一兩日,豈不省事”。從事後寶钗對王夫人的解釋中,寶钗的務實意識就更明顯了。
“三則自我在園裡,東南上小角門子就常開着,原是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就圖省路也從那裡走,又沒人盤查,設若從那裡生出一件事來,豈不兩礙臉面。而且我進園裡來住原不是什麼大事,因前幾年年紀皆小,且家裡沒事,有在外頭的,不如進來姊妹相共,或作針線,或玩笑,皆比在外頭悶坐着好,如今彼此都大了,也彼此皆有事。況姨娘這邊曆年皆遇不遂心的事故,那園子也太大,一時照顧不到,皆有關系,惟有少幾個人,就可以少操些心。所以今日不但我執意辭去,之外還要勸姨娘如今該減些的就減些,也不為失了大家的體統。據我看,園裡這一項費用也竟可以免得,說不得當日的話。姨娘深知我家的,難道我們當日也是這樣冷落不成。”見78回
寶钗是有大情懷的人,她早早地嗅到危機的氣息,馬上就做出了正确的處理意見,這是一種雷厲風行果斷的執行力,也是她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賈府,危機來了,每個人都要警惕起來。
由此我想,也許正是由于寶钗的這種高超和敏銳的理家能力,最後才讓賈母同意了金玉良緣,因為這樣的人才賈府裡真得太缺了,鳳姐已經自顧不暇,林黛玉也自身難保,探春總歸要嫁出去,隻有寶钗還有治家能力抵擋住賈府的風風雨雨,這是金玉良緣能夠成就的原因,和男女感情無關,隻是形勢所迫。如此看寶钗,才對得起她的“任是無情也動人”的谶語,也才對得起讀者熱愛紅樓的熱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