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悲劇再現長江白鲟正式被宣布滅絕

悲劇再現長江白鲟正式被宣布滅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22:24:34

2022年7月21日,有着“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長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布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北京時間2022年7月21日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顯示,長江特有物種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經滅絕,長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滅絕。全球範圍内,裸腹鲟多瑙河種群(Acipenser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滅絕。

早在2020年初,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等人就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宣布:“長江白鲟滅絕。”該論文稱,估計在2005年至2010年時,長江白鲟就已經滅絕。

文獻記錄顯示,世界上最後一隻被救助的長江白鲟出現在四川宜賓,但在專家們給它裝上超聲波追蹤器放流長江後,它再也沒有出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長江白鲟滅絕的消息傳來,當年這隻白鲟的救助者之一、原宜賓市水産漁政局局長穆天榮非常震驚,難過到聲音哽咽:“就像一位老朋友永遠離開了……”

他有些動情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所有的生物,當它存在的時候,人們認為它隻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隻有當它在地球上消失的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它不僅僅是一條魚,而是一個物種,它是生态的一個代表。一個物種滅絕了,今後上億年可能都不會再形成這麼一個物種。真的是太可惜了。這也告訴了人類,真的要保護好自然生态。

悲劇再現長江白鲟正式被宣布滅絕(長江白鲟滅絕消息傳來)1

↑2019年12月13日,武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内的白鲟标本。

漁民誤捕白鲟

專家救助後裝跟蹤器放流長江 從此消失

現有文獻資料顯示,長江白鲟最後一次出現在公衆視野裡,要追溯至2003年。

當年,一位漁民在長江四川宜賓南溪江段誤捕白鲟後,中國水産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的專家先後遠程、現場對白鲟進行救助,并給它裝上了超聲波跟蹤器後放流長江。然而,後來因追蹤船觸礁導緻信号丢失,白鲟鲟從此徹底消失不見。

“最後一條白鲟消失在長江四川江安‘金雞尾’江段,此後再也無人發現。”四川宜賓長江鲟協助巡護隊隊長周濤回憶,2003年1月24日下午,宜賓市羅龍鎮漁民劉龍華在長江涪溪口捕撈作業時,誤捕到一條白鲟,随即向宜賓市水務局漁政部門報告。

“白鲟身上有傷,被送到白沙灣長江水域進行救助。”周濤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時長江發現“象魚”(白鲟)的消息不胫而走,他聽說後異常激動,騎摩托車數十公裡趕到白沙灣江邊,一睹“淡水魚王”的風采。“3米多長,很震撼,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它的樣子。”

悲劇再現長江白鲟正式被宣布滅絕(長江白鲟滅絕消息傳來)2

↑2003年,專家在宜賓救助長江白鲟。穆天榮供圖

穆天榮,原宜賓市水産漁政局局長,也是當年這隻白鲟的救助者之一。“兩年多前,我突然聽說危起偉教授在論文中宣告白鲟滅絕了,心裡一直很難受,特别特别難受。但畢竟沒有權威國際組織宣布白鲟滅絕,我心裡還抱有一絲希望。”2022年7月22日上午,穆天榮得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宣布白鲟滅絕”這一消息時,退休多年的他正在貴州避暑。

“真的就滅絕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的?真的就沒有了嗎?”電話那頭,穆天榮難以相信這個消息,反複向紅星新聞記者核實,繼而哽咽得說不出話,最後長長地歎了口氣。

穆天榮2017年從宜賓市漁政局退休,他在宜賓漁政部門工作了整整30年,與包括白鲟、中華鲟在内的長江水生生物打了一輩子交道。2003年漁民誤捕白鲟時,他正司“保護長江珍稀魚類”之責。

據他回憶,2003年1月24日14時過,他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羅龍鎮漁民劉龍華發現一條受傷的長江白鲟。他立即與宜賓翠屏區漁政站負責人乘快艇趕到現場。3米多長的白鲟出現在眼前時,他驚呆了,“從事漁政管理工作多年來,這是我見到的最大白鲟。”

随後,穆天榮緊急向上級部門彙報,并馬上與中國水産科學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的危起偉博士聯系,請求專家到現場實施保護和救助。由于發現白鲟的長江涪溪口水流湍急不利于救助。按專家意見,必須将白鲟送到水流平緩的沙灘地帶。

穆天榮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搶救組請示上級同意後,決定将白鲟送到宜賓市區附近的白沙灣長江邊。他還記得,8個壯漢怎麼也擡不起這隻白鲟,而白鲟嬌嫩光滑的皮膚更經不住手指的抓捏。最後,人們想出一個辦法:用純棉制品包住白鲟進行轉移。

悲劇再現長江白鲟正式被宣布滅絕(長江白鲟滅絕消息傳來)3

↑2003年,專家在宜賓救助長江白鲟。穆天榮供圖

穆天榮率先脫下純棉衣褲,和漁民一起跳進江中對白鲟進行施救。當地群衆也主動從家裡拿來毛毯、棉衣、被子包裹住白鲟。最終,工這隻白鲟被工作人員與漁民成功擡到運輸船上。

穆天榮記得,白鲟被轉移到長江白沙灣漁民提供的網箱船後,精神萎靡不振肚皮朝天,這是魚類瀕臨死亡的危險信号。他又和漁政管理人員以及漁民輪流跳進一米多深的水裡,将白鲟身體扶正并不斷往水裡加氧。

2003年1月25日淩晨3點,白鲟恢複正常體态,開始擺動起來……

“最後一條長江白鲟”

雌性,約20歲,長3.52米重160公斤

穆天榮記得,2003年1月25日上午,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正國、四川省水産局局長張忠孝趕到宜賓坐鎮指揮搶救白鲟;時任宜賓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聞光源、陳華也趕到現場,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白鲟”。

與此同時,一批水生生物專家分别從上海、武漢、成都趕到宜賓,帶來搶救白鲟最先進的儀器:一批高級進口藥物也從國家農業部通過空中走廊運出。一時間,四面八方的人們一起投入到搶救國寶白鲟的第一線。

2003年1月26日9時30分,以中國水産研究院著名鲟魚專家危起偉博士為首的專家組,冒雨下水對受傷白鲟進行體檢和治療。穆天榮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專家們将白鲟引上用楠竹和帆布做的臨時“手術床”,讓白鲟三分之一的身體露出水面,并施以輕度麻醉。

直到此時,周濤才基本看清了長江白鲟的真面目:“微紅光亮的吻象長長的鼻子,足有一米多長,它的背部呈清灰,局部帶有梅花狀斑點,通體油光水滑。”穆天榮記得,受傷白鲟重約160公斤,兩處傷口一共被縫合了24針,幸好傷在頭部腹皺處不緻命。

悲劇再現長江白鲟正式被宣布滅絕(長江白鲟滅絕消息傳來)4

↑2003年,專家在宜賓救助長江白鲟。穆天榮供圖

這隻獲救白鲟屬于雌性,年齡約20歲,體長3.52米,重約160公斤,是當時有記錄以來人類捕獲到的最大活體白鲟,十分珍貴。

處理好傷口後,專家們又小心翼翼地在白鲟的腰段側身部安裝了聲納,以便放歸長江後進行定位跟蹤檢測,掌握、研究白鲟的健康及種群生存狀況等情況。

2003年1月27日15時30分,四川宜賓白沙灣長江邊,已被救助的白鲟恢複良好,具備了放生條件。危起偉博士等專家下到網箱船内,給白鲟打了最後一針,然後将白鲟引上柔軟的專用擔架,擡出船外,再輕輕放入長江。

悲劇再現長江白鲟正式被宣布滅絕(長江白鲟滅絕消息傳來)5

↑白鲟身體恢複後,專家為其安裝聲納系統。穆天榮供圖

穆天榮至今還記得,在人們剪斷白鲟尾部的繩索後,恢複自由的白鲟将長長的吻露出水面,似乎在和救助它的人們作别。在白鲟被放歸長江後,迅速遊向下遊幾十米後突然折返遊向上遊,畫出了清晰而美麗的水線。

2003年1月30日淩晨5點多,追蹤船跟着白鲟的“足迹”,追蹤到了四川宜賓南溪與江安縣交界處附近的“金雞尾”江段,由于長江大霧,追蹤船不幸觸礁,螺旋槳損壞,無法繼續航行,耽誤了六七個小時。遺憾的是,待追蹤船修複後,再未發現白鲟聲納信号。

最後一條被救助的長江白鲟,就此消失在茫茫長江之中……

對話白鲟救助者穆天榮:

感覺就像一個老朋友永遠離開

它不僅僅是一條魚,而是一個物種和生态的代表

紅星新聞:聽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長江白鲟滅絕這個消息,你是什麼心情?如何看待這個結論?

穆天榮:千真萬确?确實是沒有了嗎?唉……一個物種就這樣沒有了,我的心情很不舒服。(再次确認)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的?硬是沒了?當年救助的那一條就是世界上最後一條了?

所有的生物,當它存在的時候,人們認為它隻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像這條白鲟來說,相當一部分人就認為“它不過就是一條魚而已”。隻有當它在地球上消失的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它不僅僅是一條魚,而是一個物種,它是生态的一個代表。

一個物種滅絕了,今後上億年可能都不會再形成這麼一個物種。太可惜了,真的是太可惜了。這也告訴了人類,真的要保護好自然生态。這個物種滅絕,會不會還有下一個物種呢?唉,我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我就是心頭特别不舒服。

紅星新聞:你是當年第一個對白鲟救助的人,還能回憶起當時救助白鲟的情況和細節嗎?

穆天榮:我1988年從部隊轉業來到宜賓漁政局工作,一直到2017年退休,我的工作就是保護水體生态、保護魚類生态。我對魚類的感情很深厚。我在崗位上工作這麼多年,從未吃過江裡的野生魚,不管是省級還是國家級保護的魚類,我從來不碰。

記得轉業回來第一年,我帶着同事巡江,檢查到漁民船裡的魚,很多、很大。2000年以後再巡江,就發現漁民船裡的魚很少、很小了。為了保護魚類,我的工作已經盡力了。

今天聽說白鲟滅絕了,我感覺“是不是我們沒有保護好它們”,就像一個好朋友,已經走掉(去世)的那種感覺。(穆天榮聲音哽咽,停頓了幾秒反問記者)咋個就沒有了呢?

救助白鲟的時候,我腰椎骶骨摔傷住院剛剛出院,當天中午,我躺在辦公室休息床上準備睡午覺,南溪縣漁政局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說有人報告誤捕了一隻白鲟。我說不要開玩笑,我還受着傷呢,對方說當真的。

我趕緊把翠屏區的副站長叫上,開快艇下去查看。當時想着,可能不是白鲟,有可能是長江鲟。于是我們找來一個大盆子放在快艇上,準備裝長江鲟。

到達現場後一看,真的是被稱為“魚王”的長江白鲟。它被套在漁船旁邊,受傷了,需要救護。它的體型很大,像頭牛樣,稍微一動,船就要晃。我馬上打電話給市上、省上報告。而後,省廳又報告農業部。最後收到指令,要立即采取措施救護。

當時照相沒有現在方便,我隻能在電話中描述白鲟的情況。我還給長江水産研究所的專家們打了電話報告,他們叫我我們24小時不離開,守護好,他們組織專家到現場施救。

白鲟被誤捕的地方是在長江涪溪口一個亂石頭積水處,不便于救護。我們組織了當地漁政工作人員和漁民,用手将其擡到裝有水的船上,然後運到宜賓城區附近的白沙灣水域。後放在一個漁民提供的網箱裡。第二天上午,上一級領導和專家們到底現場,展開對這條白鲟的救護。

我們見證了整個救護過程。專家研究救護方案的時候,我們也參加了。後來也有人問,為何不當時放江。其實,如果當時放江,它的傷勢會影響生存。

這條白鲟的傷勢在頭部和尾鳍,頭部傷勢嚴重,必須救護。我們分析它是遊到了漁民的網裡受到驚吓,到處亂碰,碰傷了頭部和腹部。

在專家指導下進行救護。第二天縫合,第三天觀察,它的精神好起來了,當天放江。放下去後,它往上遊,遊了一兩百米,它轉頭,然後又上遊。一段距離後又往回遊,似乎對人依依不舍的樣子……

紅星新聞:對于保護魚類,你還有什麼建議?

穆天榮:國家的“十年禁捕”規定真的很好。以前是禁漁期,2月到4月,就三個月的禁捕,放開後仍然是密集開捕。現在的城市建設,各級政府和群衆都更加注重對生态的保護。“十年禁捕”措施非常得力;其次,法律對電魚、炸魚等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人員。

“十年禁捕”措施,是我退休的前十年就已經開始研究了。從實施到現在,我一直關注着。我很欣慰,禁捕有了很好的效果,挖沙采石也被規範了,電魚、炸魚等行為也越來越少。

退休後,我幾乎每天都在長江邊上練太極,如果發現有釣魚的,我會下去給他們講講政策,讓他把魚竿收了。很多市民群衆看到了釣魚的人,他們以為我還沒有退休,也會告訴我。大家的覺悟已經上了一個台階。現在看到江裡的魚多了,大家也很高興,大家都對生态保護采取積極态度。

我希望大家能善待野生動物,一隻小鳥,一棵植物,它們都是生态的代表,不要随意破壞。我希望對生态環境的保護,能納入中小學教育,廣泛進行法治宣傳。

對不起,聽你說白鲟沒有了,滅絕了,我确實半天說不出話,心裡不知道該說什麼,很不好受。就像是一個很好的朋友去世了,意味着永遠永遠見不到他了……

紅星新聞記者 羅敏 袁偉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紅星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