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第二十章,讀一次,有一點的收獲,再讀再收獲。但是其中的奧妙精深之處,我肯定沒有參透,囿于本身閱曆和經曆的單薄,我隻能淺嘗辄止地談談我的一點理解。
一、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行,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
這是丁元英說的。他以一首詞《悟》敲開了智玄大師的僧門。
見面落座後,智玄大師就這首詞問到:敢問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麼呢?
丁元英的回答中是這樣的:
“大師考問晚輩自在情理之中,晚輩就鬥膽妄言了。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欲無不欲,無戒無不戒,如是涅槃。”
所謂以修行為特點的,是曆史上神秀等人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的北宗禅,神秀曾寫下禅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而以頓悟為特點的,是曆史上慧能開創的南禅宗門派。慧能也寫下了一首更著名的禅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敢論丁元英的對錯,隻敢說這兩派在曆史上各有影響,各有受衆。據說對普羅大衆來說,修行更适合;而面對高人牛人,頓悟更是格調高标。
所以我說:修行的修行,悟道的悟道吧。我們凡夫俗子,能修行也是一件不錯的事,就像《紅樓夢》裡的王夫人,不問家中俗事,常年修行,初一十五還吃素!正因為有修行,當她把家中的丫頭金钏趕回去,金钏覺得受到侮辱,一氣之下,跳井死了。王夫人良心不安,把金钏的娘找了過來,給了五十兩銀子,還賞了兩套衣服,金钏本來一個月一兩銀子的工錢,王夫人沒有剝奪,而是把一兩銀子的工錢加在了她妹妹銀钏身上,銀钏也在服侍她。
不拘怎樣,修行還是可以讓一個人知善行、做善事的,如果一個人能夠頓悟,當然更是一件妙事,努力吧。
二、大愛不愛
這是智玄大師對丁元英說的。
丁元英把自己扶貧王廟村計劃的緣起和自己做的事以及将來要做的事和盤托出,解釋了主觀上殺富濟貧和文化屬性的思考。
這不是單純的商業競争,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場扶貧,丁元英本人雖在這個局裡分文未取,他關注的是文化屬性,以前是理論,今天他在實證。
落在地上的實操會怎樣呢?王廟村的文化屬性會有變化嗎?對林雨峰的樂聖公司,一家民族品牌企業,設了一個局,公平嗎?道德嗎?
智玄大師聽完,贈言:大愛不愛。
我想起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據說,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是美國的黃石公園,風景秀麗,而且野生動物衆多,有野牛、灰熊、麋鹿,還有狼。
去黃石公園參觀的遊客很多,可人對于動物是有偏好的,大多數人都喜歡麋鹿,不喜歡麋鹿的天敵狼。為了保護麋鹿,工作人員開展了大規模的捕狼行動,不久狼被捕殺殆盡。
麋鹿得到了保護,沒有了天敵,可勁地繁殖。但是但是,麻煩來了,大量的麋鹿,導緻植被被啃食得太快,很快有麋鹿被餓死。而且沒有了天敵狼,麋鹿也不用跑來跑去躲避,缺少運動,讓麋鹿容易生病,而生病的麋鹿,沒有被狼吃掉,還造成了疾病蔓延。
黃石公園意識到捕狼的錯誤,趕快重新引進狼,讓狼和麋鹿共同生活在這個風景秀麗的公園裡,慢慢地麋鹿和狼達成了一種新的平衡。
黃石公園本來抱着愛心,希望麋鹿生活得更好,可是消滅了狼,麋鹿并沒有生存得更好。其實任憑這些野生動物自然生長才是最大的愛。
随後,智玄大師對大愛不愛的解釋:“弱勢得救之道,也有也沒有。沒有競争的社會就沒有活力,而競争必然會産生貧富、等級,此乃天道,乃社會進步的必然代價。”
大愛不愛,其實是站在了上帝視覺,這個世界本身是冥數定律,有不公平存在,強者成事,隻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整體上是好的,就不追究細枝末節了。
三、得智的得智,化緣的化緣,燒香的燒香,坐禅的坐禅
這句話也是智玄大師說的,是丁元英說完,他過了許久才說的,而且是黯然神傷說的。
丁元英又說了什麼呢?
“晚輩歎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辯證思維,如是不可思議。但是,晚輩以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證一,進而證究竟,最終是為給心找個不苦的理由,成佛,無量壽,極樂。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門住福相、住壽相、住果相,是以無執、無我為名相的太執、我執,緻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貪執的弱勢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輩以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個人解脫,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議究竟生産力與文明的真理真相,則佛法的佛教即出離宗教的佛教,成為覺悟衆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綱紀澤于民生,是名普度衆生。”
簡單地說,在丁元英看來,佛教虛構了一個覺性圓滿的未來,吸引衆生求佛,然後再利用衆生求佛的貪念,來遏制他們世俗的欲望,這是一種欺騙。
回頭看看第十五章,王明陽也曾這樣說:用這種哄孩子、吓孩子的方法讓人去信,……卻也恰恰迎合了人們怕死、貪婪的一面。
相識嗎?非常相似。
智玄大師用這句話“得智的得智,化緣的化緣,燒香的燒香,坐禅的坐禅”點破丁元英,其實是在告訴丁元英:不要太執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根基和悟性,悟到哪就算哪。
本來就有一句話:佛渡有緣人。緣分不到,覺者也渡他不到。丁元英是覺者,他曾提出芮小丹應該辭職,可芮小丹拒絕了,他安排芮小丹去耶路撒冷,還是希望芮小丹覺他,可是芮小丹還是有她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人生境界,自性無挂礙!
改變能改變的,不能改變的,就保持原來的樣子吧。
讀之再三,思考如上,如有不正之處,請各位路過的高手評論區留言。當然還有許多迷惑,以後讀了,能解惑,再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