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心理治療教案?佛山臨床心理科音樂治療師走進課堂:,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音樂心理治療教案?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佛山臨床心理科音樂治療師走進課堂:
上課開“演唱會”的老師
“羨慕了!”“會在課上給學生唱歌的心理老師!”“我太喜歡這樣的老師了!”這是10月19日發布的一則視頻下的留言。在視頻中,年輕的女老師在講台上彈着吉他,和同學們唱着歌曲《稻香》,整個教室沉浸在輕快的歌聲中。
這位頗受同學們喜歡的老師,是佛山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的音樂治療師李珊慧。記者獨家專訪李珊慧時了解到,将音樂融入課程中,是她把音樂治療體驗推向學校、社區、機構、企業的一次嘗試。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馮嘉敏、高敏華 通訊員蔡健文
音樂走進心理課堂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知道……”10月18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大一學生的一堂心理課上,李珊慧用吉他為同學們彈唱歌曲,不時還微笑鼓勵大家:“一起來哦!”在她的帶動下,講台下有學生也輕輕地跟唱了起來。這種特别的課堂體驗,讓學生笑稱“擁有一個上課開演唱會的老師。”這位外聘心理課老師的另一個身份是佛山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的音樂治療師。本學期起,李珊慧在醫院的日常工作之餘,首次嘗試為約70名大一學生開展為期一學期的心理課,将音樂融入課程中,讓學生們更容易接受,幫助他們調整心理狀态。
“什麼是音樂治療?”這是李珊慧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很多人誤解,以為就是唱唱歌聽聽歌。其實我們是把音樂當作一種媒介,有目的有計劃地使用來達到治療效果。”
“目前我們醫院的臨床心理科開展個人音樂治療和團體音樂治療,個人治療是一對一,團體治療一般是8人至10人,每次治療時長約為1小時至1.5小時。”李珊慧介紹道,“患者無須任何音樂基礎,我們會根據患者的需求和能力,通過音樂聆聽、樂器演奏、創作歌曲等方式,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
作為一門集音樂、醫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邊緣交叉學科,音樂治療不同于其他治療方法的是它對音樂的應用。李珊慧說:“我們用音樂去探索一些内在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會比蒼白的語言更有力量。比如在團體音樂治療中,音樂讓整個團體氛圍比較安全和舒服,讓參與者能更快地去主動表達。”
音樂治療叩響13歲女孩心扉
李珊慧與音樂治療的緣分,始于大一時聽到了老師的介紹,從此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經過實習實踐和志願服務後,本科是音樂教育專業的李珊慧決定遵循内心的聲音,并在後來成為中央民族大學音樂治療專業的研究生。她說:“每當看到人們對音樂的反應,看到他們有所改變,我感覺非常溫暖,也慢慢堅定了要堅持下去的心。”
約在兩年前,佛山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始探索嘗試音樂治療,李珊慧也開啟了她在佛山的音樂治療之路。目前,她的主要工作人群是有情緒障礙、焦慮障礙、睡眠障礙的兒童、青少年或成年人,針對他們的情緒困擾、焦慮症狀、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家庭問題等方面進行音樂治療幹預。
從業路上,13歲女孩陽陽(化名)的三次音樂治療經曆讓李珊慧印象深刻。“她的學習壓力很大,與父母關系也不太好。第一次進行音樂治療時,我讓她選了一首喜歡的歌,閉上眼睛聽完,然後一起讨論這首歌的感受和含義。”李珊慧還記得,陽陽的聲音跟這首歌的女歌手聲音很相似,在聽歌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聽陽陽講話。
“第二次來音樂治療時,她整個人的狀态好了很多,學會了調整自己,父母的态度也有了變化。”李珊慧回憶道,這次她們一起寫歌詞,寫陽陽期待的溫馨的家。到第三次音樂治療時,她們繼續完善并演唱了這首專屬于陽陽的歌曲《理想中的家》。
在針對青少年的音樂治療中,李珊慧會留一些時間跟家長溝通如何聆聽孩子的想法,如何作出調整和改變。“雖然是孩子一個人參加音樂治療,但她的作品可以影響到整個家庭。家長和家庭有改變,孩子才會改變。”李珊慧說。
出院時,陽陽給李珊慧留了一張手寫的字條,稚嫩的文字觸動人心:“音樂中的空間很大,聽音樂時好像整個空間都是自己的,沒有什麼煩惱……《理想中的家》沒有你,就沒有這首歌,你在努力,我也一樣,希望你的動力可以影響我喔。要記住我!”
從“高冷小衆”到被更多人接受
在李珊慧的音樂治療室裡,有一面牆被用于記錄患者每次結束音樂治療時的心情。五顔六色的便利貼,訴說着這些在困境中的人們的心聲。
随着不斷推廣,音樂治療正漸漸被更多人知曉和接受。昨日,李珊慧一整天的預約都滿滿當當的,午飯時間才能抽空接受記者的采訪。李珊慧告訴記者:“現在一般提前一個星期預約就滿了,每天要安排五六個個體和團體音樂治療。有的患者是醫生開醫囑過來的,有的患者是主動想要參加的,有的患者還會推薦同病房的人過來。”
同時,李珊慧積極參與推進醫院音樂治療項目的開展,在社區、學校、機構、企業進行音樂治療體驗,促進參與者情緒的管理與表達,改善他們焦慮、不安、抑郁等生活狀态。
“與醫院裡的患者不同,學校、社區等裡面是普通的亞健康人群,我們更多是調整他們的情緒狀态,緩解心理壓力,讓大家學會在生活中使用音樂照顧自己。”李珊慧表示,此次佛科院大一學生心理課的嘗試,就是考慮到他們剛進入大學校園,狀态與高中不一樣,她就會盡可能地更輕松地講課,而不是對着書本去講。她還計劃與同學們共同創作班歌,表達整個班級的期待和未來規劃,引導同學們更好地應對生活的挑戰。
“當然,在大學生心理課上彈唱這種相對新興的治療方式,被誤解和不認可是難以避免的。”李珊慧坦言,音樂治療的療效難以量化,這也是心理治療或其他治療方法所面臨的困境。需要直面的現實是,目前,音樂治療的職業化程度和在醫療體系中的認可度仍有待提高,晉升機制、科研立項等方面都需要不斷完善。
不過,年輕的李珊慧始終保有對這份事業的熱情,并不後悔選擇了這條道路。“每一天都會有幸福感,因為患者說在音樂治療裡看到了光,看到了希望。”李珊慧說。(廣州日報)
來源: 廣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