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16:35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總是反複燒心吐酸水)1

錯過飯點,吃夜宵,

吃冷菜剩飯,

一些壞習慣日積月累

對胃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時間長了一些患者

吃飽飯後

一個彎腰動作就會引起嘔吐

而且經常出現燒灼樣的胃痛

很多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其實,

這是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的反酸、燒心現象。

如不及時治療将引發

重度食管炎、食管狹窄,

甚至可能引起食管癌的發生。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總是反複燒心吐酸水)2

那麼,

啥是胃食管反流病?

為什麼出現會這種情況呢?

鄭州人民醫院消化内科主任馬英傑告訴小編

胃食管反流病,

是指胃食管腔因過度接觸(或暴露)于胃液

而引起的臨床胃食管反流症狀和

食管黏膜損傷疾病的總稱。

對于那些沒有明顯燒心和

反流這樣典型症狀的患者來說,

特别容易看錯科室

比方說出現胸痛時

便以為是心髒問題跑去心内科就診,

以咽喉炎、慢性咳嗽或哮喘為首發或

主要表現的,

容易當成呼吸系統疾病來治療。

反複發作的胃食管反流可導緻食管狹窄,

甚至咳嗽、氣喘、胸痛、哮喘等。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總是反複燒心吐酸水)3

胃食管反流病

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降低生活質量,

針對不同情況,

選擇必要的輔助檢查,

以明确診斷。

哪些人容易得胃食管反流病?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總是反複燒心吐酸水)4

1、肥胖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

2、高齡人群,60~70歲發病率高

3、抽煙喝酒、愛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甜食、高脂肪食物的人

4、有食管裂孔疝的人

5、勞累、精神緊張、愛生氣的人

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表現?

胃灼熱(燒心)和反酸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總是反複燒心吐酸水)5

多在餐後一小時出現,

平卧、彎腰或腹壓增高時易發生,

反流入口腔的胃内容物常呈酸性稱為反酸,

反酸常伴胃灼熱(燒心),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

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難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總是反複燒心吐酸水)6

有嚴重食管炎或食管潰瘍時可出現吞咽疼痛,

嚴重時可為劇烈刺痛,

向背、腰、肩、頸部放射,

酷似心絞痛。

其他

反流物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咽喉炎,

出現聲嘶,

咽部不适或異物感。

吸入呼吸道可發生咳嗽、哮喘、

這種哮喘無季節性,

常在夜間發生陣發性咳嗽和氣喘。

個别患者反複發生吸入性肺炎,

甚至出現肺間質纖維化。

如何預防?

馬英傑主任提醒:

1、避免精神高度緊張和飲食無規律性以及過飽、進食酸、辣、甜、不易消化的食物。

2、忌濃茶、咖啡、巧克力等,避免吸煙、飲酒或吃高脂肪食物及常服用鈣通道阻滞劑。

3、肥胖者應減輕體重,飲食應少量多餐。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總是反複燒心吐酸水)7

4、加強腹肌鍛煉有助于防止胃食管反流的發生。

對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來說,更應養成正确的就餐習慣,如午餐八成飽,站立半小時再睡覺;

5、晚餐吃七成,睡前4小時不加餐,2小時不飲水;

6、巧克力、茶、咖啡、煙、酒等食物會降低食管下括約肌(LES)壓力,應适當控制。

治 療 方 法

一般治療

生活方式的改變應作為治療的基本措施。擡高床頭15~20厘米是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這樣可在睡眠時利用重力作用加強酸清除能力,減少夜間酸反流。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食物會降低LES壓力,宜适當限制。胃食管反流患者應戒煙戒酒。避免睡前3小時飽食,同樣可以減少夜間反流。25%的患者經改變上述生活習慣後症狀可獲改善。

藥物治療

如果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不能改善反流症狀者,應按照專業醫生的建議開始系統的藥物治療。

抗反流手術治療

服藥有效但需長期服藥者,或持續存在與反流相關的慢性咳嗽、咽喉炎及哮喘,且質子泵抑制劑療效欠佳的病人,可考慮行抗反流手術。

心理治療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的不良心理狀态會加重疾病的發生、發展,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心理治療是該病治療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您學會了嗎?

最近老是燒心吐酸水(總是反複燒心吐酸水)8

馬英傑

鄭州人民醫院消化内科主任

主任醫師

碩士導師

河南省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副會長

河南省健康促進會消化分會副主委

河南省中西醫結合消化内鏡分會副主委

從事消化内科臨床工作30餘年,在急性胰腺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及内鏡診療方面有着較深的造詣。在重症肝病與腸道微生态的基礎研究及臨床幹預方面達到國内領先水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