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看電視,屏幕上放的是裘派經典劇目傳統曆史劇《刺王僚》,扮演王僚的是名淨孟廣祿,唱的猶如黃鐘大呂,酣暢淋漓。突然屏幕出現字幕:列國之中幹戈“厚”,弑君不如宰雞牛。
我突然一怔,什麼叫幹戈“厚”啊?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啊?我有點疑惑。
我們先來看看這是一出什麼樣的戲?《刺王僚》說的是春秋時期身負殺父滅家之仇的伍子胥出逃到吳國之後,與公子光(阖闾)合謀設宴刺殺吳王僚的故事。這一段唱詞是王僚對公子光的一段唱,意思是當時列國紛争,弑君的事不稀奇,自己在赴宴的時候是身披軟甲做了防備的,希望弟弟公子光不要介意。同時告訴公子光說自己在頭天晚上做了一個噩夢,希望公子光給他解一解。
這出戲的最後王僚還是被光子光安排的殺手專諸用一把藏在魚肚子裡的短劍刺殺了。這件事在曆史上是真實發生了的,并非虛構。
姑且不論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隻看看“幹戈”到底為何物?其實在古代漢語裡,幹是一種戰争防具,也就是盾。戈則是一種兵器,形狀好似長柄的鐮刀,一般用于鈎削。幹戈,一般代之戰争。
查閱曆史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故事發生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争霸,戰亂紛争的年代。各諸侯國之間相互弱肉強食,相互吞并掠奪是常有的事;為了争奪王位,兄弟父子之間,明争暗鬥,甚至不惜兵戎相見也并不鮮見。那時候,主要的戰場裝備是戰車、弓箭、盾牌和戈等兵器。戰場上常見的情形是将軍們手持長戈,站在戰車上馳騁沖殺,身後是手持戈、弓箭和盾牌的大批軍士們。戰場上發出是震天的厮殺聲和長戈、盾牌相互撞擊的聲音。
所以王僚的這段唱詞就應該是的:列國之中幹戈“吼”,而不應該是幹戈“厚”。因為戈是一種以鈎削為主要攻擊方式的武器,而不是一種以撞擊和打砸為主要攻擊方式的武器。幹戈“厚”是不能上陣殺敵的。
最後,我希望我們任何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嚴謹一些,不要出現太大的失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