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保德縣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呂梁山北麓黃河之濱,境内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相傳康熙西巡路過保德時,就有“山高露石頭,十年九不收”之說。為扭轉生态失衡,自20世紀60年代起,保德縣就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曾湧現出全國造林英雄張侯拉等模範。
72歲的趙蛇則家住保德縣南河溝鄉中趙家墕村,從縣城驅車一個多小時,一路上梁峁連綿不斷。從小生活在荒山、荒溝,趙蛇則對樹有種特殊的感情,“隻要看到樹苗,就想栽到荒坡上。”
1979年春天,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中趙家墕,趙蛇則在廣播裡聽到,國家鼓勵農村包産到戶、零星植樹。當年4月,他就育了一畝槐樹苗。1983年,縣裡推行戶包小流域治理,他承包了兩條荒溝,總計730畝,再加上零星治理的300畝荒地,逐漸形成千畝林地規模。
随着包産到戶深入開展,村民開荒種田的積極性高了起來,種樹和種地的沖突越來越激烈。因為種樹,趙蛇則和村民紅過臉、吵過架,甚至有人把他剛剛種上的樹苗拔了,種莊稼。父母勸他不要種樹了,妻子也和他生氣,親戚朋友都勸他,“好好種地,供養孩子吧。”
趙蛇則沒聽任何人的話,他去找鄉黨委書記評理。書記問他有沒有信心治理好小流域,趙蛇則拍着胸脯承諾:“這輩子一定把這件事做好。”鄉黨委書記支持他:“既然認準目标,就甩開膀子幹。”
放開手腳的趙蛇則,一門心思撲在種樹上。從春到秋,他幾乎天天泡在溝裡,育苗、挖坑、澆水,修剪、補種、噴藥,一袋幹糧、一張鐵鍬,一走就是一整天,簡直成了“樹癡”。村裡人說,就算是他随手丢下的樹枝,都能長成參天大樹。
40年過去了,兩條荒溝多出8萬株林木,樹徑15厘米以上的1.5萬株,最粗的一人抱不過來,楊、柳、槐,桃、杏、梨,郁郁蔥蔥,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趙蛇則耗費40年心血種植的千畝林地。圖片來源:保德發布
脫貧攻堅,貧困山村換新顔
荒溝變綠後,常有人來詢價,固執的趙蛇則連一株樹苗也舍不得賣。
早在20世紀90年代,趙蛇則就投資近萬元買樹苗、雇人種樹。因為種樹,家裡負債累累。别人說他是“守着金山要飯”,趙蛇則不為所動,隻栽不賣。
保德之所以窮困,就是因為水土流失、山大溝深,貧苦縣的帽子一戴就是30多年。中趙家墕臨近黃河,但祖祖輩輩吃水難,從外面拉一方水要上百元。由于交通不便,外面的莊稼每斤賣1元,翻山越嶺而來的商販隻開出每斤6毛錢的價格。
2017年起,保德縣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縣裡派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到中趙家墕村駐村幫扶,趙蛇則被識别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兩年來,山村發生巨變。一股清泉經過9級水泵提升285米後,灌入蓄水池,再流入家家戶戶的水井裡。一條3.2公裡的硬化路通了,村裡辦起了合作社,建起了光伏扶貧電站,老百姓房前屋後,種瓜點豆,養山羊、種柴胡,蓋起了加工坊。扶貧工作隊的同志幫老人砍柴打水,給年輕人介紹工作,組織技術培訓……這一切,趙蛇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2018年春夏之間,趙蛇則患肺氣腫、腦梗兩次住進醫院。等到出院時,按照山西省健康扶貧政策,原本7000多元的醫療費,他隻花了500多元。他又默默算了一筆賬,除去自己種地、養羊所得,他一年享受的退耕還林等各類獎補資金就有1.8萬元。
趙蛇則遙望染綠的山溝。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知恩圖報,無償捐獻為信任
住院時,趙蛇則就放心不下林子,想到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孩子們又都在縣裡生活,那片林子該交給誰照看?
村支書趙付全是趙蛇則的三弟,也愛種樹。趙付全給他出主意,不如把林地交給政府。乍一聽,趙蛇則有些不舍,但回想起駐村幫扶以來的一樁樁一件件事,“黨和國家為脫貧攻堅下了多大的決心,做了多少工作,自己不過是貼進去些辛苦罷了。”
趙蛇則說服家人,把千畝林地全都捐了出來。縣林業局測算後表示,按每立方米木材80元計算,林子預估價格40餘萬元,這還不算生态效益。還有人說,林下有煤,一旦采煤就能得到更多補償。
趙蛇則的舉動,在當地引發熱議。有人質疑他的動機,說他是為了出名;熟悉他的人說,他就是個土生土長、知恩圖報的農民;基層幹部說,趙蛇則辛苦一輩子,就為了綠化荒山,他捐出的不僅僅是一片林地,也是一份信任,這份信任極大地激勵了幹部群衆脫貧摘帽的決心。
趙蛇則到林地查看。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不久前,保德縣政府授予趙蛇則“造林英雄”的稱号,縣林業局聘請他為終身護林員,派專人對這一流域嚴格管護,防火、防盜伐、防病蟲害、防毀壞,确保森林資源安全。
接受記者采訪時,趙蛇則說,林子捐出後,心裡更踏實了,自己身體還硬朗,要把樹一直種下去,為家鄉的青山綠水站好最後一班崗。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