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曆史上趙子龍一人抵擋十萬雄兵

曆史上趙子龍一人抵擋十萬雄兵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02:20:56

在我們的星球幾十億年的演變過程中,無數的物種誕生了,同時,也有無數的物種湮滅。滄海桑田,歲月賦予了這些物種一種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奉獻一生,隻為尋找化石秘密;他們默默無聞,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孜孜不倦地還原地球過往的印記。近日,由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聯合新華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貢獻人物”活動,将發掘這些在古生物化石發現、科研、修複、宣傳、藝術展示、文化傳承以及保護等方面做出不朽貢獻的人物,揭開這些人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2018年6月21日,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秘書長Stan Finney親筆簽字,批準了以中國貴州大學趙元龍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将中國貴州劍河的苗嶺統及烏溜階作為國際寒武系第三統及第五階的報告。至此,全球第68顆,中國第11顆“金釘子”落戶貴州劍河,中國成為全球擁有“金釘子”最多的國家。這枚“金釘子”也使趙元龍教授成為生物群及地質年代學研究均取得傑出成就的古生物學家。

地質學上的“金釘子”是全球年代地層單位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的俗稱,是确定和識别全球兩個時代地層之間界線的唯一标志,是“地球的年輪”,是地質學界的“奧林匹克金牌”。

此時此刻,拿到“金牌”的81歲的優秀“選手”百感交集。

曆史上趙子龍一人抵擋十萬雄兵(趙元龍釘下第11枚)1

81歲的趙元龍依然活躍在野外

趙元龍教授1961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地質系,在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古生物及生物成礦研究所任所長,碩士生導師。50多年來他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第一線,3次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先後出版《黔東南早中寒武紀凱裡組三葉蟲動物群》、《貴州——古生物王國》等專著;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文100多篇。在科研工作繁忙艱巨的同時,還悉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

“不搞古生物,趙元龍就不是趙元龍了”,這是他的同事對他的評價。他在辦公室旁一個角落安置了一張小床,在隔壁布置了一個收藏化石的展覽室。大部分時間裡他就在這裡吃住,并供來人參觀。野外考察初期,經費不足,他就住在農民家中。11月份,還要用裂隙中冰涼的泉水洗臉、洗腳甚至洗澡。

有一個秋天的夜晚,趙元龍和同事住在農家,強大的龍卷風吹過,夾雜着暴雨風,房子漏雨,被子濕透了,幹脆就烤火渡過難捱的一夜。雨季,趙元龍和民工們買塑料布來擋雨,雨停後又拿塑料布當坐墊。在炎熱的夏季,劍河八郎地勢低,溫度遠高于周邊地區,濕熱沉悶的環境中,他依然測剖面、敲化石,認真工作。

趙元龍的付出使他成為發現化石的幸運兒,早在學生時代就有重要發現。1960年,就讀南京大學四年級時,他就在江西崇義時代不明的龍山系變質岩中發現了筆石,使江西龍山系有了奧陶紀的名份。1982年,45歲的他和同事黃莊友、龔顯英又在劍河縣(原台江縣)八郎村後的山脊烏溜-曾家崖凱裡組剖面中發現了凱裡生物群。持續的發現,促使他對化石産生了濃厚興趣,為此後将一生獻給古生物學打下基礎。經過多年的采集、考察、研究和探索,他又在烏溜剖面北0.6千米處的苗闆坡剖面上發現化石豐度很高的凱裡生物群新産地。大量見于澄江生物群及布爾吉斯生物群的重要化石不斷被采到,生物群的動物化石達到120多屬,僅次于澄江生物群(220多屬)及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150多屬),為全球同類型第3位。2011年,他的專著《凱裡生物群》出版;2012年,凱裡生物群發現30周年國際會議在貴州省舉行。

劍河八郎烏溜-曾家崖凱裡組剖面岩石出露完整,厚214.2米,化石豐富,其中三葉蟲多達50多個屬(亞屬),可以分為3個三葉蟲帶,中部的三葉蟲帶印度掘頭蟲帶首先出現距凱裡組底52.8米處。别看52.8米這個簡單數字,趙元龍先後費了5年才找到這個位置。他及團隊在凱裡組烏溜-曾家崖剖面的中、下部每20厘米一層,逐層尋找印度掘頭蟲的第一次出現點,後又用了12年與不同的标準觀念争論,最後才于2015年确定了印度掘頭蟲為寒武系第三統首現标準化石。他帶領團隊成員參加10多次國際會議交流研究成果,由于其成果所具備的高度科學性及多學科性,在國家古生物學領域得到一緻肯定。

曆史上趙子龍一人抵擋十萬雄兵(趙元龍釘下第11枚)2

印度掘頭蟲帶首先出現距凱裡組底52.8米處

曆史上趙子龍一人抵擋十萬雄兵(趙元龍釘下第11枚)3

劍河縣凱裡組烏溜—曾家崖剖面

1982年,趙元龍發現凱裡生物群,1998年,發現牛蹄塘生物群,2010年,發現劍河生物群……他還潛心研究甕安及杷榔生物群;并在研究苗嶺統及烏溜階的同時,又開始研究寒武系第四階潛在的國際層型剖面,即可能的下一個“金釘子”。趙元龍馬不停蹄、全力以赴,不斷地發現、不斷地研究,取得古生物學及地質年代學一個又一個的成就。

趙元龍45歲後的37載生涯,全部獻給了他熱愛的地質古生物學。長達28年的苗嶺統、烏溜階的研究過程,黑發變白發,中年學者成長為老年專家。如今,81歲的趙元龍教授依然活躍在學術研究及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中,為下一個“金釘子”而努力。

曆史上趙子龍一人抵擋十萬雄兵(趙元龍釘下第11枚)4

趙元龍教授著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