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對于我們今天從事偉大事業的人來說,都具有啟發作用。
編輯
搜圖
商湯
商湯,在商人的後裔所傳唱的詩歌中被稱為武湯、天乙、成湯、武王,在甲骨刻辭中僅作大乙、高祖乙。商王朝的創始人。商人及其後在祀祖時,經常追誦湯的功德,贊美他的業績,孔子則把他與夏禹、周文王、周武王并稱為 “三代之英",可見,在曆史上商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商人原是活動于黃河下遊地區的一個部落,根據曆史傳說,大約在湯的十四世祖契(Xie)的時候,商人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階段。以後,商部落内部的經商逐漸發展起來,在湯的七世祖王亥的時候,開始用牛作負重的工具,在各部落之間進行貿易。在王亥子上甲微做部落首領時,消滅了北方的一個強大的部落有易氏。随着經濟的發展,部落内部比現了階級分化,到湯即位的時候,商人已經邁進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在當時的中國地區,即今天的豫北晉南一帶,是廈王朝直接控制的區域。這裡依山傍水,形勢險要,河洛之間地勢平坦,物産豐饒。依據這些有利條件,夏人校早地完成了由部落向國家的轉化過程,依靠武力控制着周圍的被征服部落,這些部落向夏王朝稱臣、納貢,湯所在的商部落也是如此。
但是,在湯即位以後,情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方面,經過上甲微以來幾代人的努力,商部落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有了很大的發展,從而具有了與夏王朝抗衡的實力。同時,在社會發展階段上,由于部落内部的階級分化,商人由部落向國家的轉化也已經基本完成,夏商之間在文明程度上的距離明顯縮小了。另一方面,夏王朝的統治正江河日下,以夏王桀為首的奴隸主貴族驕奢淫逸到了極點,殘賊海内,賦斂無度,對夏民和所屬部沿實行殘酷的奴役和壓桴,引起計夏民和各部落普遍的不滿。夏商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預示着夏商之間的從屈關系以及與此相關的對各部落的統治權力最終将發生改變。滅夏的條件在湯即位以後逐漸成熟起來。
第一,亳都的建立。據《史記·殷本紀》的記載,從契到湯十四世之間,商部落共八次遷都,這八次遷徙的詳細情況侄今巳經不可得知,但至少可以說明,商人在成湯以前的社會生活是不固定的。湯即位後,在亳(今河南商丘縣北)建立都城,标志着商人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發展階段。亳都的建立,對于商部落定居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據說,湯曾經派人幫助葛部落耕田,說明作湯定都亳之後,商人的農業生産在東方各部落中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第二,選用賢才,整饬内政。當時,有一個部菩叫有莘氏,與商人通婚。有莘氏嫁女于湯,用一個名叫伊尹的奴隸陪嫁,伊尹到了商部落以後,負若鼎、俎(古代的兩種炊具),借喻于烹調滋味與湯談論王道,湯發現了伊尹的政治才能,便提拔他為右相。之後,又從另一個部落選用了一個名叫仲卼 (huT)的人為左相,把部落内部的事務交給他們處理。
選拔伊尹、仲卼的舉動,表現了湯的敢于改革部落制度的勇氣。在遠古的部落制度下,部落公職人員的選拔範圍,不能超出部落界限,而被湯選用的伊尹、仲卼梆不是本部落的人,表叫湯已經不同于原始時代的部落首領,古老的部落界限正在被沖破。
事實證明,湯在用人方面是成功的。伊尹、仲卼都是十分難得的人才,特别是伊尹,在商滅夏的整個曆史過程中,許多謀策都是由他制定的,而且,在滅夏以後的很長一段曆史時期内,伊尹對于商王朝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三,反夏聯盟的形成。從湯即位起,商部落進入了向外擴張的時期,在伊尹的謀劃下,商湯開始了一系列的與夏王朝争奪與國的活動。
湯争取與國的活動,一方面是通過宜傳自己的仁德,對周圍的部落施加影響。《史記·殷本紀》記載了湯這樣一件事:一次,湯外出,看見有人在野外四面張網捕鳥,張網的人說:“但願天下四方的鳥都飛入我的網内”。湯聽見之後說: “這太過分了”。便讓人把網撤去三面,留其一面,張網的人隻好說:“願意向左飛的鳥就向左飛,願意向右飛的就向右飛,時運不好的鳥就飛到我的網裡”。這件事雖小,但在那時,人們往往通過這樣的事情來評論一個入得賢否。當這件事傳到其他部落之後,人們都說, “湯的仁德,能及于禽獸。”這對湯争取與國的活動起了良好的作用。
湯争取與國的另一種辦法是與其他部落通婚和選用外部落的 入到商部落任職。通過這一途徑,許多部落與商人結成了聯盟, 如,仲卼所在的部落,原是夏的盟困,仲旭的祖先奚仲曾做過夏 的車正,湯選用仲卼為左相,實際上已将這個部裕從夏王朝的聯 盟中争取過來。這樣,黃河下遊的諸部落大都擺脫了夏王朝的控制,以商人為核心形成了強大的反夏聯盟。
反夏聯盟初步形成後,湯便着手鞏固其根據地的建設,清除夏王朝在亳都附近的盟國。當時,在今天的河南甯陵一帶有一個叫葛的部落,是夏的同盟。葛的首領葛伯十分貪暴,不祭祀神明和自己的祖先。在當時,祭祀是部落的頭等大事,不祀是最大的失政。湯便以此為理由對葛的事務進行幹預。但是,如果僅僅因為“葛伯不祀 ”就興兵征伐,勢必損害湯在各部落中的威望。于是,湯派人到葛詢問他們為什麼不祀,葛伯回答說:我們沒有用來祭祀的牛羊,“湯立即派人送去了牛羊。可是,這些牛羊并沒有被用于祀祖,反而卻成了葛伯的菜肴。湯又派人去問葛伯:“為什麼還不祭祀祖先呢? ”葛伯又以沒有糧食為托辭。湯又一次容忍了葛伯的無禮,從自己的部落中派一些青壯年去幫助葛人耕種土地,又派一些老人和兒童到田裡送飯。對于湯的援助,葛伯不僅不感恩戴德,反而卻率領葛人攔路搶劫飯食,殺戮送飯的老人和兒童。讨伐葛的時機成熟了,湯派出軍隊征服了葛。
對于葛的征服,掃除了夏王朝在東方的一個重要據點,商人有效地控制了黃河下遊的廣大地區,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穩固的根據地,是湯滅夏的物質基礎,如同戰國時人們所說的那樣,湯如果沒有郼(yi),就和周武王沒有岐(今陝西岐山周原)一樣,既使賢才畢至,也不可能取得滅夏的勝利。
征服了葛之後,湯又先後十餘次征伐夏的屬國,逐一部翦除夏的羽翼,據傳,湯的“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這時,以夏王桀為首的夏統治集團正沉涸于酒色之中,既無力也無心顧及他的東方盟國,更沒有辦法遏制商人的崛起。在商人的強大攻勢下,夏王朝在東方的屏障韋(今河南沿縣東)、顧(今山東範縣)、昆吾(今河南沿縣東)都先後被征脹了,夏王朝暴露在商部落及其聯盟面前。
在伊尹的謀劃下,湯開始向夏桀直接挑戰,停止對夏王朝的納貢,果然,夏王桀被激怒了,他調動東方九夷的軍隊,企圖前後夾攻商部落。形勢對湯極為不利。
九夷入幫助夏桀,是湯始料不及的。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湯又向夏桀稱臣,交納貢物,夏王桀見物心喜,便草草收兵,夏商之間的激烈沖突暫時告一段菩。乘此時機,湯一面積蓄力量,準備滅夏,一面與東方的九夷人通好,瓦解了夏與九夷人的聯盟。第二年,湯又停止了對夏的納貢,這一次,更激怒了夏王桀。為解燃眉之急,夏桀召集他的屬國在有仍(今山東濟甯)會盟,企圖驅使這些部落與商人決戰。可是,夏王桀所依賴的九夷之師卻沒有應召,夷人中的有缗(mín)氏帶頭反叛,于是,爆發了夏王朝與有婚氏的戰争。
與商人決戰的願望沒有實現,卻挑起了征伐盟國的戰争。這場戰争,使夏的盟國進一步看清了桀的無道,人們憤怒地咒罵道:“你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才能落山,我們甯願和你一起死去。”頻繁的對外戰争,也擾亂了夏民的正常生活,沉重的兵役、力役,使夏王桀失去了夏民的支持,最終成了孤家寡人。
滅夏的時機成熟了,商湯率領大軍向夏王桀發起了總攻,兩軍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展開了決戰。
鳴條之戰,是商滅夏的決定性戰役。雙方都投入了最大的兵力,決戰前夕,為了鼓舞士氣,湯在軍前發布了動員令。這篇動員令,在《尚書〉〉中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商湯說:“不是我大膽地發動戰争,是因為夏王桀犯了許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前往讨伐他,然後,湯又列舉夏王桀的罪惡:其一,夏桀連年窮兵黩武,使人們沒有時間從事農業生産;其二,夏王桀荒淫無道,向人民攤派沉亞的賦役,民力已被用竭了。”這是所有被夏桀奴役的部落的共問語言,在全軍上下引起了共鳴。戰争的結果如人們所料定的那樣,衆叛親離的夏王桀被商湯的軍隊打得慘敗,向南方狼狽逃去,最後死在南巢(今安微壽縣東南)。商湯則乘勝前進,攻滅了夏的屬國三朡(zōng )(今山東定陶東北),掠取了當地的寶玉。随後,又揮師西上,進至夏王朝的腹心地區。
滅夏之後,湯實行了系列穩定社會秩序的措施:
遷都有夏之墟。商人在滅夏以後,取代了夏王朝對中原地區各個部落的統治權。為了實現對這一地區的有效控制,迅速接受和發展夏人的先進文化,湯決定遷都西亳。今天,這座東西一千二百米、南北一千七百米的古城已經在河南偃師發掘出來。這座古城的發現,表明在成湯時期,商人的物質文明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遷都西亳之後,原來僻處東方的商部落進入了中原地區,直接繼承了黃河流域的先進文化。在以後的幾個世紀裡,黃河流域的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化。這具有曆史遼義的進步,是與湯所開創的事業分不開的。
實行内外服制。據史書所載,在夏王朝統治時期有“諸侯萬國”,這些部落在事實上都是“自然長成的結構。夏王朝雖然享有對這些部落的統治權,但相互間僅僅是松散的聯盟。商王朝以建立之後,湯為了加強對這些部落的控制,明确規定:王畿以外的諸部落為外服,依其駐地距王畿(jī)的遠近,依次分為侯服、甸服、男服、衛服,由各部落首領實行自治,服事于商王,對王室承擔貢納等義務。内外服制的建立,進一步加強了專制王權,使黃河流域的各個部落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了,這對于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心理素質的華夏族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商湯滅夏之後,由于持續不斷的擴張,使商王朝的疆域較之夏代更為遼闊,《詩經·商頌·殷武〉〉說:在成湯的時候,遠方的羌人、氐人,沒有不來進貢的,沒有不稱臣的。從考古發現來看,商朝的統治區域已經掩有今天的河南、山東、河北、遼甯、 山西、陝西、安徽、湖北的大部,中原的先進文化,随着商王朝 的擴張,傳播到邊遠的地區,這在客觀上促進了各個地區、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曆史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