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6 19:07:50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福建甯德小東南亞)1

美食品鑒區上,食客大擺長陣,人頭攢動。 吳允傑 攝

中新網甯德8月5日電 (記者 呂巧琴 葉茂)香糯的糍粑、軟彈的彩虹糕,辛香四溢的印尼沙嗲烤肉、細膩爽滑的越南腸粉……在2022年僑家樂·福建省華僑美食風情文化節甯德屏南專場活動的東南亞特色美食品鑒區,東南亞風味小吃引來食客大擺長陣,人頭攢動。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福建甯德小東南亞)2

福建省僑聯主席陳式海(右二)參觀美食展。 林榕生 攝

“這是我第一次吃到東南亞的小吃,味道很好,也很獨特。”食客陳女士如是說。

沙嗲烤肉架前,現年55歲的印尼歸僑子女王銀花正揮汗如雨,将一串串烤好的烤肉遞給食客。“雖然很累,但這是我的愛好,感覺很快樂。”王銀花對中新網記者說。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福建甯德小東南亞)3

辛香四溢的印尼沙嗲烤肉。 吳允傑 攝

1967年,王銀花的父母回國,安置在福建省甯德市東湖塘華僑農場。東湖塘華僑農場由填海築堤圍墾而成,先後安置了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歸僑4000多人。

“我是父母回國後出生的,小時候父母經常給我做印尼美食,耳濡目染下,我也愛上了這些美食。”王銀花說。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福建甯德小東南亞)4

美食品鑒區上,參展商身着風情服飾。 吳允傑 攝

傳承有父母秘制配方的王銀花,20多年前開始擺攤售賣印尼沙嗲烤肉,上好的豬肉原材料以及獨特的秘制配方,讓王銀花的小攤異常火爆。今年,王銀花與他人合夥在甯德市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開了一家“印尼阿寶烤肉”,肉質柔軟、滿口生香的好味道引來越來越多的食客。

彼時的東湖塘華僑農場,如今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是一個宜業宜居的家園。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歸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居住在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華僑新村的越南歸僑項光榮說。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福建甯德小東南亞)5

東南亞特色美食。 吳允傑 攝

1979年,項光榮随父母回國,先期安置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的華僑農場,1987年安置到東湖塘華僑農場。如王銀花一般,項光榮也是吃着父母常做的越南美食長大。

2016年,項光榮辭去了電機廠的工作,和朋友一起在華僑新村合夥創業,制售巴東牛肉、香蕉烤魚、黃姜飯、虎皮鳳爪等東南亞特色美食。“想自己創業,這些美食也有僑的特色,自己又是歸僑,也擅長這些。”項光榮說。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福建甯德小東南亞)6

2022年僑家樂·福建省華僑美食風情文化節甯德屏南專場活動。 吳允傑 攝

初期的小排檔,人氣不顯、名聲不高。依靠着手工配置的咖喱和獨特的香料及口味,項光榮的小排檔知名度越來越高,如今已擁有自己150平方米的門店“僑家樂”。

項光榮說,這些東南亞美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特色,店鋪每天人來人往,生意很是火爆。

坐落于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華僑新村,大部分住戶是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的歸僑與僑眷。數十年來,他們憑借“南洋風情”的好滋味“出圈”,被贊為甯德的“小東南亞”。

福建人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福建甯德小東南亞)7

市民争相品嘗東南亞特色美食。 吳允傑 攝

每天淩晨3點,越南歸僑子女郭桂芳的父母就會起來準備食材,6點開始營業。夾有瘦肉、蔥頭和木耳的腸粉,加上一勺秘制醬料,再配以河粉,吸引衆多市民争相品嘗。

“父母1978年從越南回國,開了一家早餐店,叫老郭河粉。”1980年出生的郭桂芳說,這家店是從1993年開到現在,她13歲就開始跟着父母一起做,專門負責煮面,弟弟配合打下手,外甥負責幫忙端面、收碗,弟媳收錢、幫忙打包。

充滿煙火氣的早餐店,更是承載了許多食客的童年記憶。林女士說,“我是從小吃到大,她開多少年我就吃多少年,幾乎每天早晨都會來這邊吃。”(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