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氏菌病是怎麼引起的?對于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疑似布魯氏菌(以下簡稱“布菌”)感染事件,來自蘭州市衛生健康委地方病辦公室的最新消息稱,截至9日,蘭州獸研所已有317名師生接受布魯氏菌檢測,其中96人呈血清陽性,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布魯氏菌病是怎麼引起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對于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疑似布魯氏菌(以下簡稱“布菌”)感染事件,來自蘭州市衛生健康委地方病辦公室的最新消息稱,截至9日,蘭州獸研所已有317名師生接受布魯氏菌檢測,其中96人呈血清陽性。
記者今天從蘭州大學了解到,12月9日晚,蘭州大學已組織該校醫學院的部分師生進行布病抗體檢查。校方稱,“學校本着對師生健康高度負責的态度,已安排對有可能接觸了有關實驗動物的師生做全面篩查,相關工作還在進行中,具體情況以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複檢結果為準。”
來勢洶洶的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一種怎樣的疾病?該病通過什麼渠道傳播?為何在科研機構高發?布病會對人體有何影響,以及該如何防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短短5天,感染人數大增
據了解,日前,蘭州大學已成立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安排相關單位對接觸過從蘭州獸醫研究所購置實驗動物的師生進行仔細排查,要求其妥善做好有關實驗動物的處置和實驗室的消毒工作。“學校将舉一反三,強化實驗動物管理,消除安全隐患。”蘭州大學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蘭州市衛健委地方病辦公室工作人員李卉表示,目前蘭州市衛健委掌握的情況就是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的情況,并不掌握其他科研單位和高校的情況,有最新動态,将及時發布。
近期,來自蘭州獸研所的布菌感染可謂來勢洶洶。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12月6日發布的《關于疑似布魯氏杆菌感染事件處置情況通報》顯示,11月28日至29日,該所口蹄疫防控技術團隊先後報告有4名學生布菌病血清學陽性。
蘭州獸研所立即成立調查小組,關閉相關實驗室并開展調查。截至12月6日,該所共檢測263名人員,經甘肅省疾控中心确認,呈現血清學陽性增加至65人。12月2日首次報告,到12月7日,短短5天時間,蘭州獸研所感染布菌的人數從4名增加到96名。
記者今天從甘肅省衛健委處獲悉,12月2日,國家衛健委、甘肅省衛健委、蘭州市衛健委均已介入調查此事。對于是何原因出現如此大規模布菌感染,該委宣傳處負責人蘇平表示,目前還沒有調查結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最新情況将由蘭州市衛健委對外發布。
布病多發,人畜間易感染
布病是一種多發的人畜共患傳染病。2016年農業部發布的《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顯示,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報告發生人畜布病疫情,該病在我國也曾有廣泛流傳。
來自農業部門的資料顯示,上世紀50年代,我國布病疫情嚴重地區人畜感染率達 50% 。20世紀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該疫情降至曆史最低水平。近年來,随着我國家畜飼養量不斷增加,動物及其産品流通頻繁,部分地區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續上升勢頭。
據統計,2015年,全國報告人間布病病例56989例,人間病例仍處于曆史高位;畜間布病流行嚴重地區的15個省份,監測陽性率同比上升0.38% 。據對布病重點地區22個縣248個定點場群的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牛羊的個體陽性率分别達到3.1% 和3.3% ,群體陽性率分别達到29% 和34% 。
甘肅省是我國五大畜牧省份之一,同時也是曆史上布病流行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來自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該省14個市(州)86個縣(市)、區曾有不同程度的暴發和流行。
布病是一種由布菌引起的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業發展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群衆稱之為“蔫巴病、懶漢病”。
“感染布菌的家畜是人類布病的主要傳染源,人由于接觸患病的牲畜及其産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内蒙古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李林川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布病是自然疫源疾病,病菌在易感染動物中間散播,在一定條件下會感染人類,且人類對布氏菌屬中的大多數細菌都是易感,造成人和獸共生病的現象。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知有60多種動物可作為布氏菌貯存宿主。羊、牛、豬作為傳染源最為常見,其中羊是人類布病的最主要傳染源。除了病羊、牛、豬外,其他患病動物也可作為人類布病的傳染源,但一般隻引起個别病例。
“布病傳播途徑主要有直接接觸、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3種”。内蒙古農業大學獸醫學教授郝永清介紹說,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洩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注意防護,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感染;消化道傳播主要通過食用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飲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髒等感染;呼吸道傳播常見于吸入被布菌污染的飛沫、塵埃。
“皮毛加工企業職工、圈舍打掃以及布魯氏菌實驗室操作人員容易通過呼吸道途徑感染。”郝永清說。
實驗室規範操作可避免布菌傳播
“人的布病主要來自動物傳染和實驗室污染,人患布病,肯定是接觸的布菌量比較大。”在郝永清看來,布菌在動物身上主要在關節和生殖系統,動物肉裡含菌量很低。“人和動物都有自己的免疫力,正常人吃肉接觸的菌量少,自身免疫系統就可抵抗,一般不會成為布病病人。”他說。
“如果接觸動物時沒做防護、沒戴口罩,就能通過呼吸、皮膚接觸感染;實驗室則是另一條途徑,若通風不好,布菌污染環境後容易形成氣溶膠,再如果防護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郝永清說。
郝永清介紹說,按照國家規定,做布菌的實驗室是P3實驗室,要達到生物安全3級标準,“若不在這樣的實驗室進行布菌實驗,就會造成感染等嚴重後果。”
在内蒙古農業大學,郝永清經常帶學生進行動物實驗,十分注意臨床實驗的防護。“在臨床上接觸牛羊,都要做好防護工作,要穿防護服、戴口罩;同時,對牛羊要進行檢驗檢疫。”他說。
對于出現大量布菌感染情況,李林川認為,該菌的傳播渠道清楚,對具體的情況要進行具體的科學調查。“按理說,常規實驗室應該有生物安全的嚴格規定,按正常情況,隻要遵守實驗室相關管理規定,就可以避免感染。”他表示。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布菌可侵犯人體的網狀内皮系統,引起多系統多器官損害。
郝永清說,布菌在人與人之間罕見傳播。“人一旦傳染布菌,若能早發現,在急性期,治愈沒什麼問題,應該說90%以上能治好。”他說。
據介紹,該病潛伏期一般為1—3周,平均為2周,部分病例潛伏期會更長。急性期病例以發熱、乏力、多汗、肌肉關節疼痛和肝、脾、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慢性期病例多表現為關節損害、長期發熱等等。
“若人感染布菌後,一旦轉為慢性,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郝永清表示。
“對普通民衆而言,盡可能要減少與牛羊等家畜接觸,購買肉食要通過正規渠道,買經過檢驗檢疫的肉制品。”李林川說,普通人隻要确保肉食品質、減少與動物接觸,職業人群按規定做好預防和控制,就可避免布菌感染。
(中國青年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